重耳—流亡公子的流亡趣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最新章节。
重耳的早年风云
重耳,生于春秋乱世,乃晋献公之子,母亲为戎族狐姬。彼时,晋国在晋献公的统治下,国力渐强,开疆拓土,兼并诸多小国,却也暗藏危机。晋献公晚年,宠溺骊姬,为晋国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骊姬,这位来自骊戎的女子,以其倾国倾城之貌,深得晋献公宠爱。她为献公诞下一子奚齐后,野心勃勃,妄图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进而掌控晋国大权。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宫闱阴谋悄然拉开帷幕。
骊姬先是施展柔情蜜意,蛊惑晋献公,使其逐渐疏远太子申生以及重耳、夷吾等公子。她巧言令色,在献公耳边进谗言,让献公对这些公子们心生猜忌。接着,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毒计,意图置太子申生于死地。
一日,骊姬假惺惺地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你母亲齐姜,你速去曲沃祭祀,回来后将胙肉献给国君。” 申生为人纯孝,听闻此言,立刻前往曲沃,虔诚祭祀母亲,随后带着胙肉返回都城。恰逢晋献公外出打猎,骊姬趁机将毒药悄悄放入胙肉之中。待献公归来,骊姬佯装关切,阻止献公食用胙肉,提议先以狗和小臣试毒。结果,狗食后倒地身亡,小臣也毒发毙命。骊姬顿时泪如雨下,哭喊道:“太子何其残忍,连亲生父亲都想谋害,何况他人!” 献公闻言,勃然大怒,当即要严惩太子。
申生得知消息,惊恐万分。有人劝他向献公辩白,揭露骊姬的阴谋。可申生却无奈叹道:“父君年迈,若无骊姬相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我若辩解,骊姬必获罪,父君定会伤心,我又怎能忍心?” 最终,申生不愿背负杀父之名,在新城曲沃含冤自尽。
重耳目睹兄长惨状,深知骊姬不会善罢甘休,下一个目标或许就是自己。果不其然,骊姬很快又在献公面前诬陷重耳和夷吾,称他们知晓申生下毒之事,却故意隐瞒。重耳听闻风声,心中暗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此时若不逃走,必遭骊姬毒手。” 于是,他当机立断,与心腹谋士狐偃、赵衰等人商议对策,决定逃离晋国,暂避风头。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重耳等人收拾行囊,悄然离开都城。他们深知前路艰险,却未曾料到,这一去竟是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重耳望着身后渐远的晋国城郭,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不舍,又有对未知未来的忐忑不安。但他明白,唯有活下去,才有机会重返晋国,洗刷冤屈,成就大业。殊不知,这段流亡岁月,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历练,为日后的称霸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狄国的安稳与波澜
重耳一行人马不停蹄,终于抵达狄国。狄国,作为重耳母亲的娘家,对他张开了怀抱。重耳的舅舅狐偃在狄国颇有势力,使得重耳等人得以顺利安顿下来。初到狄国,重耳望着熟悉的族人和相对安宁的环境,心中稍感慰藉,仿佛在惊涛骇浪中寻得了一处避风港。
狄国的日子过得平静而惬意,重耳逐渐忘却了逃亡的疲惫与恐惧。在一次狄国对廧咎如部落的征伐中,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狄人俘获了廧咎如部落首领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她们生得娇艳动人,宛如草原上盛开的鲜花。狄王见重耳孤身漂泊,心生怜悯,便将这两位美人赏赐给了他。重耳对季隗一见钟情,季隗那灵动的双眸、温婉的气质,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耳娶了季隗,将姐姐叔隗许配给了赵衰,众人皆大欢喜。此后,季隗为重耳生下两个儿子,伯俦和叔刘,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重耳在狄国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晋国的局势风云变幻。晋献公去世后,骊姬扶持的奚齐继位,可没过多久,奚齐便被前太子申生的支持者刺杀于晋献公灵堂之上。紧接着,卓子继位,同样难逃厄运,被刺死在朝堂,骊姬也落得个被鞭杀的下场。一时间,晋国朝堂大乱,群龙无首。
国不可一日无君,重耳的大舅狐毛心急如焚,赶到狄国,苦劝重耳回国继承王位。重耳却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时晋国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自己虽有贤名,但若贸然回国,恐难掌控局面,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况且,自己违抗父命出逃,如今若不遵循礼制守孝,又如何能服众?思来想去,重耳最终婉拒了大舅的提议。无奈之下,晋国大臣们只好拥立夷吾回国继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登上王位后,却并未展现出一位君主应有的胸怀与谋略。他心胸狭隘,忌惮重耳的威望,担心重耳有朝一日会回国与他争夺王位。于是,在晋惠公七年,他暗中派寺人披前往狄国刺杀重耳。重耳听闻风声,大惊失色,与亲信们商议对策。他望着狄国的一草一木,心中满是不舍,这里有他心爱的妻儿,有安稳的生活,可如今,却不得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重耳找到季隗,眼中饱含深情与愧疚,说道:“我想去齐国看看,你等我二十五年,若我不回来,你再改嫁。” 季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坚定地回答:“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你二十五年,我怕是早已化作一抔黄土。但你放心去吧,我会等你。” 重耳心中感动不已,他深知季隗的深情,却也无奈于命运的捉弄。
就这样,重耳带着满心的惆怅与对未来的迷茫,告别了妻儿,与亲信们踏上了前往齐国的路途。这一年,重耳已经五十三岁,岁月的沧桑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而前路的未知,让他的心中充满了忐忑。但他明白,唯有继续前行,才有机会寻得转机,实现心中的抱负。
齐国的温柔陷阱
重耳一行历经艰辛,终于抵达齐国。此时的齐国,在齐桓公的统治下,国力鼎盛,是当之无愧的春秋霸主。齐桓公久闻重耳贤名,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不仅以隆重的礼仪相待,还将宗女齐姜许配给重耳,并赐予他马匹二十乘,让重耳在齐国过上了富足安逸的生活。
重耳望着眼前的荣华富贵,又想起一路逃亡的艰辛,不禁沉醉其中。齐姜生得国色天香,聪慧过人,她与重耳夫妻恩爱,如胶似漆。重耳时常与齐姜携手漫步于临淄街头,或是在宫中举办盛宴,与众人畅饮欢歌,仿佛忘却了自己肩负的复国重任,乐不思蜀。
然而,重耳的随从们却心急如焚。他们追随重耳,历经千辛万苦,为的是助他重返晋国,成就霸业,而非在齐国贪图享乐。狐偃、赵衰等人多次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劝说重耳离开齐国,继续前行。
一日,狐偃与赵衰在一棵桑树下密谈。狐偃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来到齐国已然五年,如今齐桓公已去世,齐国局势动荡,群公子争位,自顾不暇,已无法为公子提供助力。若再继续滞留于此,复国大业将遥不可及。” 赵衰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公子不能再沉迷于温柔乡中,必须振作起来,寻找新的机遇。”
不巧的是,他们的对话被齐姜的侍女听到。侍女赶忙回宫,将此事报告给齐姜。齐姜听闻,心中大惊,她深知此事若泄露出去,必将给重耳带来杀身之祸。于是,齐姜果断下令,将侍女幽禁起来,并处死灭口,以防消息走漏。
齐姜深知重耳的心思,明白他已在安逸中迷失了方向。她决定亲自劝说重耳,让他重拾壮志。当晚,齐姜在宫中设下盛宴,与重耳对饮。酒过三巡,齐姜目光坚定地看着重耳,说道:“公子,我听闻您有四方之志,如今齐国局势不稳,已非久留之地,您当早日离开,去寻找可以助您成就大业的力量。” 重耳却醉眼朦胧,满不在乎地笑道:“人生苦短,何必奔波。我如今在齐国,有你相伴,衣食无忧,夫复何求?”
齐姜见重耳执迷不悟,心中焦急万分,她继续苦劝:“您是晋国公子,身负家国重任,那些随从们舍弃一切,追随您至今,皆盼您能重振晋国。您若贪恋安逸,如何对得起他们的一片忠心?又如何能实现心中抱负?” 重耳却依旧不为所动,他摆摆手,说道:“我意已决,你莫要再劝。”
齐姜见劝说无果,无奈之下,只得与狐偃、赵衰等人商议对策。众人一番谋划后,决定采取强硬手段。当晚,齐姜在重耳的酒中下了迷药,待重耳沉醉不醒时,狐偃等人迅速将他抬上马车,连夜离开了齐国都城。
重耳在马车的颠簸中渐渐苏醒,他发现自己已身处城外,顿时怒不可遏。他拿起戈,冲着狐偃怒喝道:“汝等为何如此行事?为何不告而别,将我带离齐国?” 狐偃见状,连忙跪地请罪:“公子息怒,我们此举皆是为了您的大业着想。齐国已无法助您复国,唯有离开,才有希望。若杀了我能成就您的大业,狐偃死而无怨。” 重耳气得浑身发抖,他咬牙切齿地说道:“若大事不成,我定要吃了你的肉!” 狐偃苦笑一声:“若大事不成,我狐偃的肉恐怕也难以下咽,公子何必动怒。”
在众人的苦苦劝说下,重耳的怒火渐渐平息。他望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安逸生活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迷茫与忐忑。但他明白,事已至此,已无退路,唯有坚定前行,才能不负众人的期望,实现复国的梦想。于是,重耳整顿心情,带着随从们,再次踏上了充满未知的流亡之路。
卫国、曹国的屈辱遭遇
重耳等人离开齐国,继续踏上流亡之路。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历经艰辛,来到了卫国。此时的重耳,心中仍怀揣着希望,期待卫国能给予他们一丝庇护与帮助。然而,卫文公却目光短浅,他见重耳一行人落魄潦倒,丝毫没有展现出大国应有的风度,对他们极为冷淡,不仅没有以礼相待,还处处刁难,甚至恶语相向,将重耳等人视作无足轻重的乞丐。重耳深感屈辱,心中愤懑不已,但他明白,此时不宜与卫国发生冲突,只得强忍着怒火,率领众人黯然离去。
离开卫国后,重耳一行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在途经五鹿时,众人已是精疲力竭,几乎陷入绝境。望着四周荒芜的景象,重耳无奈之下,只得放下公子的尊严,让随从向田间劳作的农夫乞食。农夫们看到这群衣衫褴褛的陌生人,心中并无怜悯之情,反而觉得他们是不劳而获之人,其中一位农夫随手捡起一块土块,递向重耳,眼神中充满了嘲讽与戏谑。重耳见状,顿时怒从心头起,他身为晋国公子,何曾受过如此羞辱?当即扬起手中的鞭子,欲教训这个无礼的农夫。狐偃眼疾手快,赶忙拦住重耳,劝说道:“公子息怒,此乃上天赐予您土地的征兆,是大吉之象啊!百姓献上土地,预示着您将来必能拥有这片江山。” 重耳听后,心中一动,他凝视着手中的土块,思绪万千。尽管眼前的困境让他倍感艰难,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复国的重任,不可因一时之气而忘却大局。于是,重耳强压怒火,恭敬地接过土块,小心翼翼地放在车上,以此激励自己不忘今日之辱,奋发图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