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半壁山阵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川魂重铸抗日风云录》最新章节。

民国二十七年,炎夏,马当要塞的沦陷,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战局中轰然炸裂,刹那间风云突变,局势如失控的列车般陡然恶化。第 26 师的防线被迫节节收缩,最终退至湖口,后日军又攻至湖口。

只剩下湖口的咽喉要地——半壁山还由中国军队牢牢掌控,但此刻宛如狂风巨浪中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成为了决定胜负走向的关键所在,承载着整个武汉命运的千钧重担,容不得有丝毫闪失。

在武汉会战的宏大战局中,半壁山阵地所处之地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半壁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扼守着湖口这一关键节点。它地势险峻,山体连绵起伏,犹如一条蜿蜒盘踞的巨龙横卧大地。山上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似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如猛兽伏地,极具天然防御优势。茂密的树林遍布山间,不仅为防御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屏障,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敌人的快速推进。

从地理位置看,它与长江北岸的小孤山遥相对峙,恰似两扇巨大的石门,紧紧锁住长江航道。长江水在山脚下奔腾不息,江面宽阔却在此处骤然收窄,使得过往船只必须经过半壁山附近水域,这一特殊地形让半壁山成为了长江航运的咽喉要冲。

就其作用而言,半壁山阵地是保卫湖口进而拱卫武汉的重要防线。若半壁山失守,日军便能顺长江直逼武汉,如同打开了通往武汉的大门,武汉将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之下,整个华中地区的战局也会随之急转直下。所以,守住半壁山,不仅能阻滞日军沿长江的水路进攻,还能为周边部队组织防御、部署战略争取宝贵时间,是稳定武汉会战局势、保卫华中地区的关键所在,承载着关乎家国命运的重大使命。

且说那独立 35 旅旅长李宗鉴,身着满是尘土与硝烟痕迹的军装,头戴略显破旧的钢盔,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坚毅地伫立在半壁山的前沿阵地上。他那深邃眼眸,恰似深邃夜空,历经战火洗礼后,透着一股决然与坚毅,仿佛能看穿这纷繁复杂的战局。

而左眼上那道触目惊心的弹痕,犹如一条狰狞扭曲的蜈蚣,蜿蜒在古铜色脸庞之上,为他增添了几分沧桑与英勇之气。

这道弹痕,是他往昔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留下的深刻印记,见证着他从一名初出茅庐、满怀热血的普通士兵,历经血与火的重重淬炼,一步一步成长为独当一面、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

李宗鉴毕业于黄埔六期,多年来纵横沙场,戎马倥偬,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战斗经验。他对奇兵战术的运用,堪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常常能在看似山穷水尽、毫无生机的战局之中,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如暗夜中的流星,寻得那一线生机,从而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此时,他目光凝重地凝视着眼前这片山峦起伏的阵地,心中对自己所肩负使命的艰巨性,有着无比清晰且深刻的认知。

郭汝栋将军那简短却掷地有声的命令,仿若洪钟般,依旧在他耳边久久回荡:“死守半壁山,绝不能让日军前进一步!”这短短数字,又岂止是一道军令,分明是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神圣使命,重如泰山,容不得他有丝毫懈怠。

且看那旅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一场气氛凝重得似要凝固的紧急军事会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帐篷内,一盏昏黄的油灯,在微风中无力地摇曳着,昏黄的光影,映照着参会军官们那一张张严肃紧绷的脸庞,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寒霜所笼罩。

李宗鉴站在挂满作战地图的木板前,手中紧紧握着指挥棒,那指挥棒在他手中,宛如绝世宝剑,承载着破敌的希望。他重重地指着地图上半壁山的位置,神情严肃得如同即将奔赴生死战场的勇士,大声说道:

“弟兄们,马当已然沦陷敌手,如今湖口危在旦夕,而我们所坚守的半壁山,便是湖口最后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亦是我们绝不能后退半步的生死之地!那日军第 106 师团必定会如饿狼般,倾其全力,疯狂扑来。我们已无退路,唯有死战到底,方能扞卫我中华尊严,守护身后万千同胞!”

参会的军官们面色凝重如铁,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战斗的忧虑与决然。这时,东北军联络官赵汉卿,身着笔挺整洁的军装,领口的少校军衔在昏暗灯光下微微闪烁,恰似暗夜中的鬼火。他微微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质疑道:

“旅长,日军舰炮威力巨大,且他们占据着江面的绝对优势。我们若正面与之硬抗,恐怕会遭受惨重损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是不是应该另谋良策,寻找更为稳妥的应对之法?”

这赵汉卿与李宗鉴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些难以言说的旧怨。追溯起来,那还是在一场联合演习中,李宗鉴所率领的部队战术风格激进,行事果敢,恰似一柄利刃,直插敌人要害,导致赵汉卿所在部队在演习中“伤亡惨重”。

自那以后,两人之间便如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疙瘩,彼此间的言语往来,也多了几分微妙的隔阂。

李宗鉴目光如炬地看向赵汉卿,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犹如寒夜中的北斗星,给人以方向与力量,说道:“赵参谋,眼下局势已然万分危急,容不得我们再有丝毫犹豫与退缩。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迂回周旋,更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坚守半壁山,就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是我们必须用生命去扞卫的责任!”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军官,那目光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内心,继续说道: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被动挨打,坐以待毙。各营连回去后,立刻组织弟兄们加强工事修筑,多设置暗堡和陷阱,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我们要让小鬼子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

会议结束后,军官们陆续走出帐篷,步伐沉重而坚定。李宗鉴独自留在帐篷内,望着墙上的作战地图,久久未动。他深知,这将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斗,日军的强大实力不容小觑,但他更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绝不能有丝毫退缩。

走出帐篷,李宗鉴看到迫击炮排长李战,正带着几个战士在阵地上认真调试迫击炮。这李战身材魁梧壮硕,犹如一座巍峨铁塔般矗立在那里,皮肤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黝黑发亮,恰似古铜铸就。

由于长期经受炮震的影响,他双耳失聪,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聋子”。但他凭借着对弹道超乎常人的精准计算能力和敏锐的触觉感知,成为了旅里远近闻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优秀炮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