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县城周边,大有可为(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最新章节。
从村民口中也打听到一些消息,县城被鬼子占领,保安团没开枪,大部分投降了,也有人带枪跑了。
鬼子带着投降的保安团抓,抓到就枪毙,还烧了那些逃兵村里不少房子,警告说,敢不听话就杀光。
明白了,保安团的兵很多都是本乡本土的人,跑回家没投降,不管是打算抗日,还是上山做匪,都没能逃脱。
鬼子无非就是认为杀人能吓住中国人,却不清楚,这么做,让投降做伪军的人,以后更容易被拉拢渗透策反。
经过简单伪装,小小的五人队伍开始了县城‘周边游’。
没有群众基础,想搜集一些消息,都得慢慢打听,效率极低,但赵保胜发现,果府统治已经基本失效,伪政权还没完全接手,这时候正适合根据地政权进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哪怕是平原地区的村庄,也完全可以按老电影《粮食》那样,弄一套‘两面政权’,维持会用来应付鬼子汉奸,实质是八路军的眼线和后勤补给站。
包括征粮什么的,和部队配合好,前脚给鬼子送出去,后脚八路军就给劫了,要不直接放两枪,说八路给抢走……
赵保胜回想老电影的细节,乐得笑出声来,小红缨翻白眼瞪他:说是进县城,结果净在外面绕圈子打听消息,这事儿要咱神枪手红缨出来干啥?!
走到天黑,梅县县城已经在望,但城门已经关闭,箭楼上挑着汽灯,门禁力度和布防在门外什么都看不到。
这次出来带的东西不多,赵保胜充分发挥了‘钞’能力,手里那点法币,留到下半年,不知道还能买点啥,不如尽早花掉。
于是,他们借住到村里,还吃上了鸡,白面馒头当然管够,警卫排战士自然一吃一个不吱声,小红缨也是闷头啃鸡腿。
不记得她要人背时的倒霉样儿,也忘了她在背上作妖,赵保胜看她的吃相,看得都有点心疼,明明正长身体的时候啊,在队伍里,即便有炊事班牛大叔关照,她也吃不到一线指战员的标准。
自家儿子过了年也十二了,同样十二岁,小红缨都没儿子一半体重吧?个头也小,照理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应该比同龄男孩高吧?
赵保胜皱着眉看,心里把吃饭这事儿当成第一要解决的问题,营养不足啊!
他放下筷子,出屋抽烟,正巧主家给养的猪上夜食,就聊了起来。
主家姓王,算是村里富户,按后来的标准,可能属于中农,有十来亩地,家有余粮,弄些家禽家畜,另外还会打铁,偶尔做些农具生意。
主家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在县保安团,家里几口人只在麦收季节雇几个短工就能转的开。
赵保胜这才打听到前两天的真实情况。
主家儿子本来也想跑回家的,结果晚了一步,华北伪政权的人已经到了,接手了保安团的改编,有鬼子撑腰,谁敢跑,抓住枪毙,抄家,烧房子。
他儿子本来花钱当了个班长,本意是县里有人,能关照一下家里不受欺负,谁知这会儿变成汉奸了!
赵保胜安慰他,只要不真心跟着鬼子打中国人,不过份压榨老百姓,还有机会反正的。
但具体政策他又说不出来,只默默记下,等回去和丁政委说。
保安团余部被关了两天,北方来的大汉奸许诺各色好条件留用,大饼画得溜圆,对当官的封官许愿,对普通士兵答应提高待遇。
今天白天,王家三小子回家了一趟,说要他们保安团帮鬼子运粮去平汉线,这果府征的秋粮还有大半在县里,全便宜鬼子了。
还说汉奸帮着鬼子在县城征黄金,其实就是搜刮钱财,没黄金银元也行,没银元法币也行,好多大户和买卖人都被刮得够呛。
赵保胜听说运粮,心头一跳,陆团长带队伍会不会打他们?
他没说话,怕主家儿子也在被打的里面。
看来明天得去县城东边转转。
反正他打的幌子是收古董,中原大地嘛,你懂的,干这买卖不带几条枪,压根不敢上路。
主家估计也是见惯了这种,并不多问,没啥好怀疑的,有钱人出门做买卖,还带着丫鬟呢!
就是这兵荒马乱的,没啥值钱货可收,连他都懂,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大个儿是个棒槌!
回屋睡觉,赵保胜和几人说了大致情况。
这次出来,要摸的情况其实已经摸得差不多,只差进城看一眼,核实一下。
但进县城风险很大,还带着小红缨这孩子,赵保胜有些犹豫。
他把准备去县城东边瞧瞧的事儿说了,没人反对,本来就是出来看情况的嘛。
唯独小丫头有点不乐意,说好进县城的啊!
赵保胜只能安慰:“县城查得紧,没有合适关系,进去了容易出事,等安稳下来,带你进城吃大肉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