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路训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最新章节。
要知道,这时候养鸡,得家有余粮,至少麸子这些东西得有,要不然鸡下蛋少,不划算。
赵保胜上次过来,买过邻居家鸡蛋,也说过有机会还会买,今天刚进院子没一会儿,就有村里大嫂来拍门,问要不要鸡蛋。
有,当然要啊,优质蛋白质,都到嘴边了,怎能放过?
赵保胜也问了,有没有鸡可买,被拒绝了,鸡蛋还能省几个给家里孩子,鸡没了,蛋也就没了,那以后还怎么卖蛋?
但大嫂也答应帮忙留意,看谁家的母鸡抱窝,给赵保胜留几只小鸡。
其实山里人养鸡卖不了几个蛋,村里人想吃蛋会自己养,去县城卖太远,临近的集市又不是经常开,攒坏了鸡蛋那就亏本。
也就赵保胜这样自称是进山的买卖人,才会买,因此村里几家养鸡的都盯着呢。
赵保胜知道,但那又有什么呢,他还特意在村里转了转。
大北庄有些变化,但变化不算太大。
村里好些路边墙上都刷了抗日口号,看来根据地基层组织已经开始掌权,至少大北庄和无名村已经差不多。
变化不大的呢?这些山里村庄,大多没有地主和包税人,基层组织有些发动群众的手段无用武之地,减租减息都没个目标。
那些都是平原地区才真正好使,山里面,只有提高生产力,以及靠武装力量扛住鬼子和伪政权的搜刮,才能真正获得民心。
任重道远。
晚上赵保胜露了一手,用鸡蛋给整出好几样,蛋饼,鸡蛋羹,蛋花汤,几个人也不嫌鸡蛋吃多了不舒服,就着窝头猛吃。
还卤上了一些明天带走吃,这也是缺调料缺油,实在不好弄,所谓卤的,也就是煮熟了放盐水里,实在是没香料。
夜里,赵保胜起出了院子里汽车壳子旁埋着的箱子,取了全部法币和一部分银元,他计划里有很多东西要买,包括才想起来的油盐酱醋。
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路上想起来烟雾弹的事,他记得简易做法需要的材料,要找到一起买,对,还有火柴,这东西用处大,多买多存没事。
就今年,鬼子会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封锁,物资奇缺的日子可不好过。
第二天一大早,又是赵保胜起来做早饭,他已经学会以小米为主食的各种做法了,小米粥配上煮鸡蛋,嗯,盐卤的蛋时间短,味道一言难尽,不算成功。
大北庄往青山村,地势开始平缓,地形的变化,胡义的现场教学也开始变化,赵保胜则更多的在关注地形,拿胡义的小本子写写画画,土木老哥,基本的地形图还是会画的。
初春,绿色还不是主调,等天气暖和之后,平原地区的高粱玉米之类的长起来,青纱帐也是游击战的好战场。
赵保胜站在青山村外,看平原上的土地,感慨着,哪怕只想象一下,这片还不算丰饶的土地,长满庄稼,该是多好的景象啊。
豫省平原地区能不能像冀省那样挖地道?赵保胜不知道,作为土木人,深知地下的情况,只有挖开才知道,也许能从当地农民口中问出来一些情况。
独立团三连,马良知道大概是在县城南活动,赵保胜他们现在还在县城北,暂时也用不上接触。
于是又是一路走一路教学,胡义在平原上可教的利用地形的东西就很少了。
小红缨插嘴,没地形掩护,就得跑得快,赵保胜反嘴就刺激她:“那你可得多练啦!咱可没骡子让你骑!”
气得小丫头要扒拉他让他背。
马良不是本地人,是在晋省参军的,他问:“豫省也种高粱玉米吧?夏天的青纱帐,也是极好的掩护。”
赵保胜点头:“问过,和晋省差不多,夏天肯定有青纱帐。但梅县平原就那点大,都在县城眼皮子底下,想干点什么,都难。”
胡义和小红缨也站着看,都不说话,这么好的地方,想着被鬼子占领控制,都很不甘心。
赵保胜叹口气:“咱先找人办事,买到东西再说,小心着点,村子里可能会有汉奸眼线。”
物资采购量不大,很多东西没必要去县城,赵保胜就想着去找王铁匠,取上次打的工具,正好仔细问问他,乡村集市的情况。
靠近王家村,周围麦地比山边更油润,显然平原上的水热条件更好,土地也更肥沃。
王铁匠家,并没有铺面,只在院子里支了个棚子架炉子。
赵保胜推院门,却看到一个穿伪军黄皮子的汉子,正卷着袖子,恰好看向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