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偷不成(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最新章节。
老板点头:“鬼子……日本人也有这些可以批发,价高质次……就南头那个吉田商社。”
“那行,下回我还找您。”
赵保胜交钱,拿着付款凭条清单出城,按地址,应该是城外某个村子里的地主家。
至于怕被骗……我老赵下午就要去投靠张翻译官了,还怕这个?
心里想行,但这种接触,赵保胜认为还是得汇报上去,以免说不清。
出城很快,赵保胜插队了,老子都是有高级良民证的人了,插个队算什么?
昨天他就想明白了,拿这证,要老老实实排队,才真会让人怀疑!
到和老李约定的地方,在城西某个路口,这里有临时的集市。
找到已经等了多时的人,赵保胜连水都顾不上喝,开始事无巨细地和老李讲述昨天进城至今的事。
老李到底经验足,支开其他人,专门找了纸笔,凑在驴车边上记录。
就一天,赵保胜折腾出那么多事,李算盘都开始怀疑,梅县还是自己进过的那个梅县吗?
什么伪军守备连的连长,什么冀北北平来的翻译官,鬼子不知衔级的军官,房主和保人,夜里敲诈的保长和他侄子,收粪的张家,修房的刘家,杂货铺老板……他怎么碰到的全是自己碰不到的?
还有相关的一大堆事,接手收粪的活儿的可能性,修房子行业掺和一脚,给张姓翻译官送礼,威胁保长……
太能折腾了!
老李很清楚轻重缓急,该汇报的,赶紧用密语(独立团内部约定)写清楚,派人送回团里,采购的物资,派人去取,其他人待命,随时准备掩护城内同志撤退。
苏青同志和丁政委的判断没错,赵保胜这人虽然背景有瑕疵,可确实是个能干的人,做事没得挑。
立场……目前来看,一点都没问题。
独立团设想的在县城单独设情报线和物资线的想法,竟然这么快就有希望了!
作为团党委委员,李算盘是知道梅县本地是存在党组织的,但为保证双方安全,接触非常少,甚至可以说他李算盘到现在都没接触过,连工作组下村,都没有完全和梅县组织交底。
想不到老赵单枪匹马,都鼓捣出这么大场面。
赵保胜不会读心术,要知道老李心头所想,肯定不会这么乐观,关键这些东西如果都是经过他赵保胜的手,他也成了危险因素。
李算盘的安排,赵保胜没说什么,这次出来,总共八个人,没带武器,老李安排人待命,意思是什么,赵保胜有数。
万一有事,要接应他赵保胜走!
没武器,怎么接应,赵保胜没有细想过,但这是把他当自己人了!
嘴上说不重要,可真的接纳他了,哪可能拒绝这帮汉子的认同呢?
喝了口水,赵保胜咂咂嘴:“老李,我跟你说,鬼子查良民证查得严,进出小心,不行就花钱办证,回去和团里汇报,我上次办证的路子还在。县城现在还乱,我瞧着鬼子还没摸出个头绪呢。”
李算盘没说话,点头,确实该向团里报告。
“汉奸鬼子各自都在划拉利益呢,”赵保胜直觉是这样的,连收粪的都盘剥,鬼子汉奸眼光也有限,“咱插一脚也很正常。”
这说的是已经汇报回去的参与几个行业的事儿,得等团里决定,李算盘等命令就是。
赵保胜觉得机会很好,晚一步,可能就有其他人插手,再想进,就会有利益争夺,反而坏事。
他想利用老李现在手里的几个人,今天就带进城,把持住了再说。
老李把他赵保胜当自己人看,甚至担心他有危险,把一群没武装的后勤人员安排在城外准备接应他了,他就有点上头。
在独立团这么久,除了九班,赵保胜看大家都有点NPC的感觉,这会儿……士为知己者死嘛。
李算盘摇头:“还是等团里决定吧,风险很大,咱这几个人,都不是干这个的料。”
赵保胜只好点头,做这些事情,相当于在县城潜伏,没经验容易露破绽,贸然安排人,对同志们相当不负责任。
等了好一会儿,派去取杂货的同志返回,远远对老李点头,货没问题。
县城门禁的检查,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内外流通,但国人善于变通,城外村庄很快就出现了小范围的不定期集市,甚至有人开起了大车店。
汉奸们想来也不是吃素的,这些地方都可能埋了眼线,物资还需要掩护,多转些地方,摆脱可能的跟踪监视。
老李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些东西能安全进山。
赵保胜知道物资没问题,就打算回县城,李算盘喊住他,约了另一个地方明天接头,赵保胜办完事之前,城外都会安排接应。
当然,老李为了掩饰,高喊出来的是:“我给您去找,找到了您可一定来我这儿买!”
在团里政工科接手前,老李就等在城外。
赵保胜默默点头,政工科就一个人,这不就是老李得一直等他嘛。
回到小院,刘家父子已经揭了一间屋子的顶。
他们一边揭一边清理,清理完的又盖回去,这样省掉搬运和二次爬高,效率很高,瓦的损耗很小,基本不用花钱再补瓦。
赵保胜也爬梯子上去看,发烟给老刘,让歇歇劲。
闲聊中,老刘抬下巴指南边吉田商社的仓库,说这几间是占的老院子,顶都是凑合弄的,要不了几年就扛不住。
赵保胜问怎么回事,小刘难得插嘴,他们爷俩干的活,鬼子商社一分钱都没给……
凌晨下过一场春雨,县城里的房顶难得的干净,赵保胜叼着烟,看着南边成片的房顶发愣。
老刘扔掉烟头,喊儿子干活,一边嘟囔着,抓紧干完这单就回老家,还能赶上春种,你爷应该把地都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