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好像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烽火逃兵谁让这祸害进了独立团?》最新章节。
赵保胜很安静地出发了,天没亮就走了。
胡义有些沉默,带着九班参加晨练,因为没有和老赵提,所以根本没能约定时间约定地点,所谓的‘帮一把’,只能停留在脑子里。
九班几头烂蒜知道老赵有事去忙,胡义又忽然严肃,班里气压很低,也不敢像平时那样拌嘴吵闹。
参加晨练的人少了很多,有些人可能会休养很久,有些人可能再也参加不了晨练……丁政委心里叹气,刚看到独立团要强起来的苗头,又让一场乱战给掐灭了个七七八八。
接踵而来的封锁,更是雪上加霜,夏收…山里的小麦种得不多,夏收不是重点,山外,鬼子控制梅县平原地区,第一次夏收……鬼子征收夏粮,独立团有没有机会?
一想到鬼子的封锁线正在加紧建设,老陆又突然受伤,他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他也有些焦虑。
师里来人了。
师里没有对独立团未能拖住鬼子进行批评,反而有表扬,认为独立团做的很好,现阶段不是和鬼子硬拼的时候,能够给鬼子以杀伤,拖疲鬼子大队,已经很好,毕竟独立团…只有营级规模。
来人带来两箱刚出产的根据地自造手榴弹,就是老赵嘴里的‘边区造’,兵工厂试生产的,需要收集一线部队意见。
最主要的,还有师里的一封信。
不是命令的命令……要求独立团协助师里的一个行动,没有人员要求,没有部队规模要求,只要求熟悉地形,熟悉梅县境内情况——派人带路啊?果然没有用军令来传达。
行动是秘密的,可以让独立团知道的是,北方局交通员护送货物过境,师里派人接应,但由于环太行山各处的鬼子都在建封锁线,只有梅县这里有些滞后,所以选择从梅县进山。
信上附了时间地点。
……想不到拖着鬼子在山里打了场烂仗,还有这效果,丁得一有些哭笑不得。
独立团现在这情况,派谁去?三个连各有损伤,善后工作还没完成。
丁政委没有犹豫,反正没有规模要求,我独立团直属九班,正闲得养膘呢,就这了!
胡义被叫进团部,得到明确命令:后天傍晚,梅县县城北门外二十里,三岔路口,配合师里的部队,接应上级交通员带货过境。
……………………
赵保胜一路上心里都在盘算着怎么做,对山里开始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春播春种没有心思看,从青山村附近下到平原,田野里抽穗的麦子也没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环山区的炮楼已经开建,但没有形成规模,很多地方还留有空缺。
能看到隐隐约约黄色和黄绿色的军服,鬼子伪军在防备八路的偷袭,他们人数有限,还做不到封住每个口子。
赵保胜没心情和他们纠缠,绕路避开,等完事儿了再来研究怎么寻找出山路线。
这次进城,必须要携带武器了,城门口的检查,应该能应付过去,可也做不到带着一背篓的手榴弹吧?
近期独立团和鬼子在山里斗,没有惊扰县城周边,越靠近县城,越少看见鬼子,但似乎伪军和便衣队有些活跃,村庄里……哦,抓人去修炮楼!
赵保胜面色平静,反正有良民证,有郝云来这种人认识,提一嘴就能避开搜身。
偏偏他大摇大摆走在路上,时不时停下看热闹,反而没人来拦他。
避开外人眼睛,赵保胜进了城北外某个村庄边的破屋,这里是设定的紧急集合点,他藏好大部分武器弹药,只随身携带ppk手枪和一枚手榴弹,连备用弹匣都没带。
赵保胜转悠到梅县西城门,城门外有茶摊和胡辣汤,买四个杂粮窝头,叫了个小叫花子,给城内两处送去一句话,‘可能要下雨,记得收衣服’。
然后等着,看能不能遇到撤出来的同志——西门撤离最便捷,东门撤离最安全,他给的信号是有风险非紧急,所以人大概是要从西门离开的。
不到半小时,赵保胜就看到粪车出城,两个同志有说有笑地出来了,看到他,还眨眼睛暗示没有尾巴。
这下赵保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该想办法去解决姓张的了。
算账起身,赵保胜要进城。
两个同志赶驴车往北,按之前约定的汇合地点在北门外牛马市,他们会混在那里扛活儿,直到赵保胜通知解除警报,或者返回山里。
手榴弹就掖在裤腰里侧,拉弦露在腰带外面,他有同归于尽的觉悟,但…还是想着能一枪打死,或者拧断姓张的脖子。
……………………
胡义接到命令,立刻请示丁政委,要求九班立刻出发,提前赶到接头地点,设置警戒,对接头地点周边布控。
丁政委很满意,胡义这个当初的逃兵…不,溃兵,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八路军了,这主观能动性,比许多老兵都强!
胡义正愁不知道用什么借口去县城,瞌睡碰枕头,这不就来了嘛!
接下来要愁的是,怎么甩脱小红缨……算啦,不水字数,这个甩不脱的,她眼睛已经大好,怎么可能错过这靠近县城的好事——即便不能进县城,她觉得在县城外面闻闻包子味儿也是极好的。
既然甩不掉,胡义索性让她带件便装,带上良民证……可能有机会去看老赵的热闹,他去了,不让她去,得被唠叨一个月!
具体任务胡义没有和九班讲,只说全装备出发,参与一项接应任务。
出山时,九班也看到了远处正在建的炮楼,众人也就理解了师里的事情为什么需要接应,来去自如的日子已经没多久了。
县城北边一片,九班走过多次,胡义和小红缨甚至跟着老赵还在所有村庄转悠过,熟得很。
任务地点的三岔口,处于两个村庄中间位置,是一片石头地,有大量灌木少量乔木,但没法耕种。
梅县平原地区因为太靠近山区,地形变化大,真正适宜耕种的土地实在算不上多,类似三岔口这样的地方有很多,虽然大小不一,但差不多没多远就有一处,春天万物生发,灌木茂盛,所以很利于隐蔽。
找到地方,九班就位,设哨,隐蔽,其余人休息……胡义带着小红缨换装,往县城靠近。
刘坚强他们也没觉得奇怪,任务只有胡义知道,也许就是要去县城先接头呢?
罗富贵更是找了个地方,窝起来睡觉,整天训练训练,学习学习,睡觉都睡不够!
胡义始终认为老赵是要和风险切割,就是暗地里弄死个人嘛,弄完就跑,没难度,所以带着小红缨没压力,连枪都没带,看热闹嘛……就是,就是不知道具体去哪儿看……
至于支援,老赵这种老油子还搞不定这个?胡义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扔在山坳里等着掩埋的鬼子尸体,他们信不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