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山间、殿外、溪边(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从02驻唱开始》最新章节。

这也是第一次有纸质媒体对王轩做比较细致的介绍,虽然更多的重点放在了《江南》。特别是王权给江南编了个创作背景,说什么是王轩高考失利去南方旅游,在逛完江南风光之后有所感悟才创作出《江南》。

那歌词中的爱情怎么解释,当然是古人的爱情故事,王轩才十八,他懂什么是爱情。别问,问就是根据梁祝改编。

早在8月下旬时,《江南》的影响力就破圈了,之前还是在电台圈慢慢的积累人气。直到渐渐地登上京津冀各大音乐排行榜,并且排名火速攀升。

截止到9月10号,《江南》的热度已经完全压不住了。各种榜单的数据都能说明问题。

比如说京城音乐广播主导的“中国歌曲排行榜”(简称中歌榜),这是北方最有影响力的电台榜单之一,《江南》硬生生以新人歌手的单曲杀进了周榜前三,和港台大牌歌手、甚至已经成名多年的内地歌手挤在一个层次里。

要知道,这个榜单背后可是有庞大的电台听众群体支撑的,想空降前三,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王轩就这么做到了。

不仅如此,《江南》在“中国流行歌曲榜”上的成绩更是惊人,最高直接登顶。

这是个跨地区的权威榜单,很多港台唱片公司都会盯着这个榜,结果一个刚出道、发行第一张正式专辑的新人,靠着一首《江南》把榜首位置拿下了。就这一条消息,足以震动半个乐坛。

这时候的《江南》,才是真正意义上红透了京津冀三地。酒吧里有在唱、KTV里有人点、甚至路边小摊的收音机里都在播。很多大学生抱着吉他学的第一首歌,就是《江南》。一首歌能成为时代符号,这就是苗头。

正是因为这样的影响力,王轩才有资格登上《今日音乐》的封面。要知道,这个杂志可是当年乐迷的必读刊物,封面通常只留给当红歌手或者已经发行过数张专辑的实力派。

新人歌手想上?几乎不可能。能登封面的,不是销量爆棚的,就得是口碑和话题度双料加持的。而王轩,一个才刚刚冒头的名字,凭借《江南》的成绩,硬生生地挤上了封面。这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而且不止是《今日音乐》,京城的许多娱乐纸媒也纷纷报道《江南》。像是《娱乐早报》《音乐周刊》这类小众却专业的杂志,也都给了王轩版面,有的甚至直接写了“内地原创音乐的希望”。

这些报道相当于变相宣传,让本就火爆的《江南》热度更上一层楼。媒体的助推力,就像往火堆里添柴,把原本熊熊燃烧的火焰推向更高。

按理说,照常规操作,这个时候幸福唱片应该趁热打铁,全国发行专辑,把《江南》这股热度推到全国市场。可问题是——幸福唱片没有那个能力。它只是一个立足京城的二流唱片公司,本地发行还凑合,真要往全国铺货,就得投入大量资金、组建发行渠道、搞宣传推广。

幸福唱片的老板心里当然清楚,可他就是没钱。哪怕看到了机会,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从眼前溜走。

发展是要钱的,唱片业不像小打小闹开个店,动辄就是几百万的资金缺口。

而且就算你奇迹般地搞定全国发行渠道,那又能怎么样?幸福唱片手里除了《江南》,根本没有别的值得全国发行的专辑。就算铺开了渠道,也没有更多撑场面的歌手。换句话说,就算拼命上马,最后也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更关键的是,王轩现在还不是幸福唱片的签约歌手。《江南》只是通过合作发行的,版权都还在王轩自己手里。幸福唱片花了力气,却没有真正的掌控权。这才让老板王权急得不行。

在专辑(准确来说,是单曲合辑)大火之后,王权心思全打在签约王轩上。他甚至愿意退让,在合同里写明:哪怕以后出的歌曲,版权依然归王轩本人所有,公司只负责发行和宣传。

这在唱片公司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让步,因为通常情况下,签约歌手的歌曲版权都会被公司牢牢抓住,方便后期运作。

可即便条件如此优厚,王轩还是没答应。对他来说,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除非哪天真的走投无路、没钱了,不然肯定是自己干。这是他内心最明确的方向。

说到底,问题也落在钱上。王轩要想自己干,就得有资本撑腰。那王轩现在的资产情况到底如何呢?

别忘了,《江南》带来的不仅仅是名气,还有实打实的收益。虽然幸福唱片拿走了一部分,但王轩依旧能分到可观的唱片销售分成和版权费。收入已经不是一个新人歌手的水平。

他兜里确实有钱了,而且远比外界想象得要宽裕。换句话说,他已经具备了拒绝幸福唱片的底气,也有了筹划自己未来音乐道路的可能性。别人眼里看似冒险的选择,在王轩看来,其实只是提前布局。

正因为如此,他没有急着答应王权的橄榄枝。他清楚,机会已经摆在眼前,与其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不如自己亲手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