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导演小成(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从02驻唱开始》最新章节。

前十二集的时间投入被拖得极长。一个本可以在二十来天完成的阶段,硬是被王轩磨到一个多月。

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他是新人导演,哪怕带着金手指,也得逐步实践才能把想法落到镜头。另一方面,剧情所需的群像刻画、场面调度,远比他原先想象得更复杂。

王景的例子,恰好可以作为对照。王景在业内口碑复杂,烂片多,但经典也有很多部。

换句话说,王景是已经达到“金丹巅峰”的人物,功法完整,自成一派。虽然也经常为了赚钱接一些业内行活,钱赚了,逼格确实也掉了。毕竟你一个金丹老祖天天抢炼气期弟子的宗门任务,属实是不要碧莲了。

但王景一旦认真对待,那也是能和同境界的金丹碰一碰的。

王轩则完全不同,他刚刚入局,哪怕有金手指,也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刷进度,但目前只能算小成。也不过是“炼气后期”的水准。

王轩懂得一些基础法门,比如如何通过调度机位、抓取演员表演来营造情绪,但一旦涉及更深层次的剪辑节奏、全局叙事,他就会陷入“明白道理却做不出来”的困境。

因此,前期的慢工出细活,其实是必然的结果。就像修炼者打坐,前几个小境界突破时都极为缓慢,因为需要打通经脉,夯实基础;一旦基础稳固,后续的修炼往往能一日千里。王轩的导演修炼之路,也在重复这一过程。

更何况,王轩在拍摄时,还是刻意采用了电视剧顺序拍摄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多业内老导演看来都是“烧钱”的愚蠢做法。

因为传统剧组往往会打乱顺序,集中拍摄同一场景,减少场地、人员和道具的重复使用。但王轩却坚持顺拍,理由很简单:他要在镜头中抓住演员成长的真实感。他明白自己的调度经验不足,若是把镜头拆碎再拼接,很容易失去表演的完整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顺拍费钱,他是如何控制成本的?答案在于选景。

整部剧的前期,几乎都锁定在无锡影视城。这里不仅有成套的古装街道、宫廷、江湖客栈等布景,甚至连部分水景、树林都能找到现成替代。

换句话说,他虽然多花了时间,但没在景地租赁上多花钱。与那些动辄横跨全国取景的导演相比,他的成本依然算是紧凑可控的。

而从结果上看,这样的顺拍其实帮助了演员们。四大密探的表演越来越自然,人物之间的默契也逐渐累积出来。

如果说头三集他们的表演还有些僵硬,那么到了第十集左右,已经能看出人物关系的张力。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几个演员在演戏”,而是“几个性格鲜明的人在故事里自然呼吸”。

这就是王轩所谓的“小成”。修炼体系里,小成意味着已经跨过最初的门槛,虽不足以纵横江湖,但至少能自保一方。

导演技艺也是如此:王轩已经完成了“镜头与演员的初步磨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

于是,到了后续剧情,就能明显提速。前十二集,他花了一个多月才搞定;但随着经验积累,他完全可以把后面八集压缩到二十天左右完成。再往后,若是节奏更顺畅,甚至能十天拍出最后十多集。

这种节奏变化,也会直接反馈在剧集的质感上。前期偏重人物塑造、江湖豪情,后期则能腾出更多时间去描摹“皇帝棋局”的宏大暗线。到那时,观众将看到的,不再只是江湖与东厂的你来我往,而是“江山与棋局”的全面对弈。

对比之下,王景的导演风格,就显得更为“经验主义”。他能快速完成一部剧,节奏紧凑,但往往牺牲了部分深度。

王轩虽慢,却在厚积薄发。他的金手指,不是让他一步登天,而是让他在炼气期时就能提前接触金丹层次的思路。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这样艰难的开局。

归根到底,前期的超时,其实是一种“必要的牺牲”。它既是王轩导演能力成长的磨刀石,也是剧集自身叙事结构的必然要求。

等到观众在第十二集体会到“皇帝才是最终boss”的震撼时,这份超时,就会转化为一种价值最大化的艺术收益。

未来,随着王轩逐渐进入“筑基”“结丹”的导演阶段,他的拍摄效率和叙事能力都会迎来飞跃。到那时,他才真正具备与王景一较高下的资本。

至于现在,哪怕只是炼气后期的小成,他也已经用实践证明了一件事。慢并不可怕,关键是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