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彼得格勒的沦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帝国再临:我的1915》最新章节。

1917年的4月,欧洲大陆的春风似乎终于开始努力融化坚硬的坚冰,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钢铁、硝烟和未干血迹的混合气味。

回到柏林无忧宫后,林晓几乎是以一种不眠不休的热情推动着他的经济与战略布局,在他看来,金融和工业才是新时代的堡垒和攻城锤。

在帝国银行那间布满深色木质镶板和厚重地毯的机密会议室内,一场决定中欧金融命运的会议正在进行。

帝国银行行长鲁道夫·哈芬施泰因正向皇帝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与兴奋交织的颤抖:

“陛下,强制推行帝国马克为储备货币的计划正在推进,但…阻力不小,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的银行家们私下抱怨这是‘金融殖民’,索非亚和君士坦丁堡则担心其脆弱的金融体系会被完全吞噬,而且,我们自身也需要巨量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来支撑如此庞大的货币联盟…”

林晓打断了他,手指坚定地敲击着桌面:

“哈芬施泰因行长,抱怨?那是失败者的音乐,我们刚刚赢得了战争!告诉那些犹豫不决的人。”

“要么登上帝国马克这艘坚固的战舰,要么就留在他们那即将因民族主义浪潮而沉没的小舢板上,自己挣扎去吧!”

“黄金?我们从法国人、俄罗斯人、比利时人那里获得的赔款和‘实物转移’(他刻意避免使用‘掠夺’一词),就是最初的锚定物!更重要的是,”

他身体前倾,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经济官员,“我们要建立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联盟,而是一个以德国工业品、德国标准、德国资本为核心的‘中欧经济圈’!马克只是工具,真正的目标是让从汉堡到巴士拉的经济脉搏,都随着柏林的节奏跳动!而任何阻碍这一点的人,都是在与帝国的未来为敌,执行下去,用尽一切必要手段。”

同样的铁腕也体现在工业领域。当来自鲁尔区的工业巨头们试探性地询问,是否应该放缓生产以避免战后过剩时,林晓在总理府对他们说道:

“过剩?先生们,你们的眼光还停留在战前!看看我们的新地图!”

他指向墙上那幅巨大的、标注了新边界和势力范围的中欧地图,“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一个超过一亿五千万人口的内部市场!而且是一个关税壁垒即将被扫清的市场!奥匈的铁路需要我们的机车,保加利亚的农场需要我们的化肥,奥斯曼的军队需要我们的枪炮,整个欧洲都需要我们的化工产品来重建!帝国马克的扩张将为你们提供无限的信贷支持。”

“我要你们开足马力,不是为了应对战争,而是为了征服和平时代的市场!谁现在犹豫,谁就将被未来的洪流抛弃!”

与此同时,在基尔海军基地戒备森严的地下指挥部内,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和一群年轻激进的海军军官正围绕着新的“W计划”蓝图展开激烈辩论。

一位年轻的上校激动地指着图纸上的大型远洋潜艇设计图:

“陛下,元帅阁下!未来的海洋不属于那些昂贵的、笨重的战列舰!属于它们!”

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更大续航力,更高航速,更隐蔽的声纹特征!它们将像狼群一样,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冲突中,悄无声息地绞杀任何敢于挑战我们海上贸易线的敌人!甚至是…独自前往遥远的大洋展示帝国的旗帜!”

另一位负责舰船设计的工程师则补充道:“还有这种‘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概念,装备280毫米主炮,速度高达26节!它们不是去和战列舰对决的,它们是海上游骑兵,专门猎杀敌人的巡洋舰和商船队,破坏其航运线。造价远低于战列舰,但威慑力和实用性极强!”

提尔皮茨元帅,这位昔日公海舰队的大力鼓吹者,此刻面容复杂地看着这些新概念。他略带感慨地对林晓说:

“陛下,这些设计…颠覆了传统的海军战略。它们放弃了对制海权的正面争夺,转而追求一种…全球范围的破交和袭击战略。”

“这确实更符合我们未来的全球利益,也更经济,但我必须承认,看着这些图纸,我仿佛看到了我毕生追求的战列舰队的…终结。”

林晓拍了拍这位老臣的肩膀:“亲爱的提尔皮茨,时代变了,我们不需要再为争夺北海的霸权而建造巨舰,我们需要的是能让“大”英帝国一想到全球贸易线就感到头痛的力量,是需要能让美国、日本在遥远海域尊重我们存在的力量。”

“这不是终结,这是海军思想的新生,全力推进‘W计划’,尤其是潜艇和装甲舰,至于航母…”他看向几张初步的改造设计图,“先积累经验,它的时代,会在未来到来。”

另一边在奥匈帝国,卡尔一世皇帝正深陷于改革的泥潭之中 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的一次御前会议上,争吵几乎掀翻了屋顶。

匈牙利代表伯爵蒂萨几乎是在咆哮:“陛下!‘三元联邦’?这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自杀行为!这是哈布斯堡的耻辱!赋予波西米亚那些捷克人与古老匈牙利王国平等的地位?这彻底违背了历史传统和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的精神!匈牙利议会绝不会批准!这将是帝国的末日!”

一位支持改革的奥地利贵族则冷笑着反驳:“伯爵阁下,死抱着1867年的协议不放才是真正的自杀!帝国正在因为民族问题而流血不止!如果不给捷克人、斯拉夫人一条出路,他们就会自己用刀剑砍出一条来!到那时,匈牙利还能独善其身吗?”

卡尔一世疲惫地揉着眉心,声音沙哑:“先生们,安静!改革不是为了削弱谁,而是为了拯救我们共同的国家!德意志帝国皇帝明确支持这一方向,这也是…”

“又是柏林的意思!”蒂萨伯爵讥讽地打断,“马肯森的军队就驻扎在我们的边境线上!这到底是改革,还是最后通牒?!”

会议不欢而散,卡尔一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压力,他私下对心腹哀叹:“我感觉自己坐在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柏林给了我支持,也给了我枷锁,每一步都如同在黑暗中走钢丝。”

就在这敏感时刻,罗马尼亚国王斐迪南一世的特使,盖尔曼努先生,带着战时签订的密约副本,恭敬但坚定地来到了柏林无忧宫,要求觐见威廉皇帝。

在华丽却压抑的接见厅,盖尔曼努呈上文件,谨慎地说道:

“伟大的皇帝陛下,我谨代表斐迪南一世国王陛下及罗马尼亚人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根据1916年我方与帝国签署的《布加勒斯特秘密协定》,德意志帝国承诺在取得对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后,支持罗马尼亚获得特兰西瓦尼亚及布科维纳全境。”

“如今,伟大的胜利已然降临,我们恳请陛下履行这份庄严的承诺,这将极大巩固罗马尼亚与中欧同盟的友谊。”

威廉皇帝坐在御座上,漫不经心地翻看了一下那份文件,脸上露出一丝混合着怜悯和嘲讽的笑容。

“啊…《布加勒斯特协定》啊!”他仿佛刚刚想起这件事,“是的,特使先生,似乎是有这么一份文件,我记得当时的情况…相当危急,我们需要一切可能的朋友。”

他放下文件,目光变得锐利,“但是,您看,时移世易,最终的胜利,是德意志、奥匈、保加利亚和奥斯曼的士兵用鲜血和生命共同赢得的。”

“罗马尼亚的贡献…嗯,很有价值,我们铭记于心,但客观地说,并非决定性。”

他站起身,缓步走到墙边的巨幅地图前,拿起指示棒,直接点在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特兰西瓦尼亚?这里居住着超过百万的德意志同胞(特兰西瓦尼亚萨克森人)和几乎同样多的马扎尔人,强行将这片土地从奥匈帝国剥离,划归布加勒斯特,只会制造又一个巴尔干式的民族冲突火药桶,严重破坏中欧联盟所需的稳定。这,”

他转过身,盯着特使,“不符合德意志帝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新欧洲的秩序。”

盖尔曼努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急声道:“陛下!这…这是背弃承诺!罗马尼亚人民对此期盼已久!这会让我国政府在国内信誉扫地,甚至可能引发动荡!”

“动荡?”林晓轻轻笑了笑,语气却冰冷,“特使先生,我希望您和您的国王能看清现实。帝国是慷慨且理性的。”

他的指示棒又划过比萨拉比亚和多布罗加地区,“我们可以在这些地区,为罗马尼亚寻找合适的补偿。比如,支持你们对白军控制下的比萨拉比亚的主权要求,或者…从保加利亚那边,为你们争取多布罗加的一些边缘调整,更重要的是。”

他走近几步,压低声音,充满诱惑力,“德国的资本和技术将优先进入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帮助你们进行现代化开发,利润分成可以谈得非常、非常优惠。”

“想想吧,是选择与强大的帝国及其新秩序合作,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领土补偿,还是固执于一份‘过时’的协议,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甚至…因为‘不明智’的外交选择而失去现有的一切?”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逼利诱。盖尔曼努特使感到一阵眩晕,他明白了德国的态度:强权即公理,胜利者有权改写一切规则。

他最终只能艰难地鞠躬,声音干涩:“…陛下的‘新提议’,我会完整地带回给国王陛下和政府斟酌。”他几乎是踉跄着退出了接见厅,返回布加勒斯特的道路,显得异常漫长而沉重。

东线,彼得格勒城外,漫长的围城战已持续近两月,这座以沙皇命名、却被革命洗礼的城市依旧在顽强喘息,双方经过一阵厮杀损失超25万人。

但德军的耐心正在耗尽,曼施坦因和里布元帅决心在春季泥泞期再次让道路变得无法通行前,发动最后一次总攻,代号“惊雷”。

4月15日,所有能调集的德军、芬兰军和爱沙尼亚部队都已就位。

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在突击部队的集结地,士兵们沉默地检查着武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前的死寂。

一位满脸胡茬的老兵一边给步枪上油,一边对旁边紧张的年轻补充兵嘟囔:“小子,别指望活着回来看到彼得格勒的宫殿,那些赤卫队疯子,他们会藏在每一个老鼠洞里朝你开枪,记住,什么都别信,杀掉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