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太平洋的暗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帝国再临:我的1915》最新章节。

1918年11月5日,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顶层,一间预订名字为假名、且经过特殊安全检查的奢华套房内。

厚重的天鹅绒窗帘隔绝了外面城市的喧嚣与光线,只留下室内几盏壁灯散发着昏黄柔和的光晕。

一场注定不会记录在任何官方档案中的秘密会晤,正在这里悄然进行,日方代表是伪装成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高级商务董事的陆军军部秘密联络官,化名“森村”,举止谦恭有礼,但眼神深处透着军人的锐利与审视。

美方代表则是一位与华盛顿决策层、尤其是与海军部和各大军工财团关系极为密切、能量巨大的犹太裔银行家,朱利安·罗斯柴尔德(化名),他衣着考究,神态从容,带着一种惯于掌控谈判节奏的自信。

“……罗斯柴尔德先生,鄙社以及我们所代表的日本工商业界,对于高质量的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特定规格的废旧金属、以及高品质的马来亚天然橡胶,有着非常稳定且数量巨大的长期需求,”

“森村”语气谦逊,但措辞精准,“考虑到目前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存在的某些‘非常规风险’,我们愿意以比现行国际市场公开价高出百分之三十的基准价格,签订为期至少三年的长期供货合同,并且,我们可以接受以黄金或者美元现金,进行预付款或即期结算。”他刻意强调了“非常规风险”和“现金支付”。

朱利安·罗斯柴尔德悠闲地摇晃着杯中琥珀色的白兰地,并没有立刻接话,仿佛在欣赏酒液挂壁的弧度。

过了一会儿,他才慢条斯理地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森村先生,您是一位明白人,您应该很清楚,在当前如此……微妙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与贵国进行如此大规模、尤其是涉及这些特定品类物资的交易,可能会引起……大西洋对岸我们某些欧洲朋友不必要的关注和误解,这其中的政治敏感性,和潜在的商业风险,都是非常可观的。”他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提及德国,但意思昭然若揭。

“商业行为,理应无关政治,罗斯柴尔德先生,”“森村”立刻接口,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他的认真。

“纯粹的贸易往来,遵循的是市场供需原则,而且,请允许我冒昧地指出,一个保持足够工业能力和内部稳定的日本,对于维持整个太平洋地区,尤其是远东地区的商业开放与力量均衡,特别是应对来自北方西伯利亚地区某些……过于激进的、反资本主义的思潮与势力的渗透,无疑能发挥一定的、建设性的作用。”

“我相信,一个稳定而非权力真空的远东,从长远来看,与贵国一向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精神,以及贵国在太平洋的商业利益,是并行不悖的。”他同样隐晦地提到了苏俄的威胁,并将其与美国利益挂钩。

罗斯柴尔德先生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利益的巨大诱惑、对地缘政治平衡的潜在考量以及对德国过度扩张的本能担忧,在他心中飞快地权衡、计算。

最终,他脸上露出了那种典型的、职业化的、意味深长的微笑,轻轻放下了酒杯:“森村先生,您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视角,原则上,我认为通过合适的商业架构和渠道,为像您这样尊贵的客户找到稳定、可靠的供应商,以满足您提出的需求,是存在可能性的。”

“具体的合作模式、物流安排、风险规避机制以及……价格细节,我们可以让我们双方专业的团队进行更深入的、谨慎的磋商。不过,我必须强调,这一切的推进,都必须建立在完全商业化、高度保密、以及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

“当然,完全理解并赞同。我们期待与贵方团队的进一步接洽。”“森村”心中一块巨大的石头终于稍稍落地,他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酒杯。

两只晶莹的水晶杯在昏黄的灯光下轻轻相碰,发出清脆却微不可闻的一响,这声响动被厚重的窗帘和墙壁吸收,并未传出房间,然而,在这寂静的碰杯声背后,是一场即将悄然改写远东乃至世界力量格局的秘密交易的初步达成。

1918年11月15日,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初冬的寒雾笼罩着莫斯科河,克里姆林宫内的气氛却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灼热而紧张。

沙皇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在他的私人办公室里,面对着东征军总司令高尔察克海军上将和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冯·德·戈尔茨将军。

壁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映照着沙皇因激动而有些潮红的脸庞,也映照着高尔察克冷峻如西伯利亚冻土的面容,以及戈尔茨将军那带着审视意味的冷静眼神。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沙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部队的集结必须加快!我不能允许布尔什维克的幽灵在远东继续玷污神圣罗斯的土地!必须在严冬完全降临之前,发起决定性的攻势!”

高尔察克挺直了身体,他的军服一丝不苟,仿佛还带着波罗的海的海风气息:“陛下,部队正在按计划向伏尔加河一线集结,第1西伯利亚军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喀山。但是……”

他顿了顿,眉头微蹙,“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后勤补给线漫长而脆弱,铁路运输时断时续,很多路段需要修复。部队的冬装和燃油储备不足,尤其是卡车和装甲车的配件极度缺乏,红军的抵抗虽然零散,但他们熟悉地形,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擅长游击骚扰,对我们的侧翼和交通线构成持续威胁。”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戈尔茨将军,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根据情报,托洛茨基正在乌拉尔山以东的叶卡捷琳堡重新整编部队,并且似乎得到了来自远东……甚至是日本方面的某些非正式渠道的物资援助。”

“日本?”沙皇的眉头紧紧皱起,他对这个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俄罗斯,此刻又在远东蠢蠢欲动的东方帝国充满了警惕和厌恶。

戈尔茨将军适时地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分量:“沙皇陛下,高尔察克将军所虑甚是。东进战略的核心在于后勤和速度。帝国承诺的援助物资正在陆续运抵,但分拨和前线分发给终需要时间。”

“我建议,东征军第一阶段的目标应务实一些:稳固伏尔加河防线,清除沿岸红军据点,确保通往乌拉尔的铁路动脉安全。同时,派遣精锐哥萨克部队和由我国顾问指导的特种分队,前出至乌拉尔山,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扰乱红军的集结,并为明年春季的大规模攻势创造条件。”

他强调了“明年春季”,这显然是一个更稳妥但也更耗时的方案。

沙皇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他渴望的是速战速决的辉煌胜利,而不是漫长的消耗战。

但他也清楚,没有德国的全力支持,他的东征计划寸步难行,他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焦躁:“好吧,就按将军的意见办。但是,戈尔茨将军,我希望帝国的援助能够更快、更充足!尤其是空军!我需要‘金雕’和‘游隼’为我们扫清前进的道路!”

“如您所愿,陛下。帝国空军的先遣中队已经转场至下诺夫哥罗德机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戈尔茨微微躬身。

会议在表面的一致中结束,但沙皇的急切、高尔察克的务实与德方的谨慎,已然为这场东征埋下了潜在的矛盾。

莫斯科的冬夜里,战争的机器在德国的引擎驱动下,开始向着广袤而未知的东方缓缓启动,而严寒、距离和顽强的敌人,将是它必须克服的巨大考验。

1918年11月20日,柏林无忧宫。

林晓皇帝看着总参谋部提交的关于东线俄军态势和资源需求的最新报告,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汉斯·伯格少校安静地侍立一旁,等待皇帝的决断。

“高尔察克和基里尔太心急了。”林晓摇了摇头,“他们以为红军是泥捏的?托洛茨基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角色。在俄罗斯的冬天,尤其是在补给困难的条件下,贸然深入远东,简直是自杀。”

他认同戈尔茨将军的建议,稳扎稳打,利用这个冬天巩固战线,消耗红军,并为明年真正的决战做准备。但是,支持这样一支庞大的仆从军进行长期战争,对德国而言也是沉重的负担。

“东线需要的物资清单,优先满足一半,”林晓对负责后勤的施佩尔部长说道,“重点是燃油、卡车配件和航空炸弹,步枪和火炮可以适当削减,让他们更多依赖缴获和自身产能,告诉戈尔茨,我们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乌拉尔山以西的稳定,将红军彻底驱赶到亚洲去,而不是在1919年之前就占领整个西伯利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