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灵食套餐的构想(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满级厨修,师尊和反派都馋哭了》最新章节。

夜色中的后山,寂静而冰凉。那层薄薄的、几乎看不见的“小龟甲阵”微光,像一层透明的茧,将苏婉和她的小屋草棚勉强包裹其中,带来一丝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安全感。

苏婉在门槛上坐了许久,直到夜露打湿了衣襟,才带着一身凉意回到屋内。她没有点灯,在黑暗中摸索着躺到硬板床上,睁着眼睛,望着屋顶模糊的轮廓。

脑海中反复回放着白天的惊险与玄伯那石破天惊的沉默。力量,这两个字从未如此清晰而迫切地刻在她心里。

但力量从何而来?像原主那样按部就班地打坐引气?她的资质注定事半功倍。唯一的捷径,似乎依旧落在她的“道”上——灵食。

第二天天不亮,苏婉就醒了。她没有立刻去准备食材,而是拿出那块当记事板的石板,用炭笔在上面写写画画。

经过这些天的经营和观察,她发现顾客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只是单纯被香气吸引,想满足口腹之欲;有的则是劳作后灵力耗尽,急需补充;还有的像那位心神损耗的师兄,需要的是特定的安抚和滋养。

目前她零散售卖的几种食物,虽然效果不错,但针对性不强,显得有些杂乱。而且,单卖一种,对灵石紧张的弟子来说,每次只能体验一种效果,吸引力有限。

一个念头逐渐在她脑中成型——推出套餐。

将不同功效的食物进行组合搭配,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既能满足顾客更精准的需求,也能提升每次交易的价值。

她开始在石板上勾勒:

“回灵套餐”: 主食管饱,补充体力灵力为基础。可以用烤得焦香的“地根灵薯”作为主食,配上一碗用最新发现的、能微弱加速灵力恢复的“迅捷草”熬煮的浓汤。价格定为两块下品灵石。

“淬体套餐”: 针对那些进行过炼体修炼,或需要强健体魄的弟子。主推她新近试验成功的“炙烤岩羊肉”——那是一种后山特有的、以岩缝间坚韧草药为食的山羊,肉质紧密,蕴含的土系灵气对筋骨颇有裨益。搭配一小份能舒缓肌肉酸痛的药草碎拌菜。这个成本较高,定价三块下品灵石。

“静心套餐”: 专为那些心神不宁、修炼遇阻的弟子准备。主打依旧是效果最好的“清心饮”,但搭配上她新琢磨出的“安神糕”——用几种宁神植物的粉末混合灵薯泥蒸制而成,口感软糯,清香扑鼻。定价两块下品灵石。

她仔细计算着成本、效果和顾客的承受能力,反复调整着搭配和份量。阳光透过门缝照进来,落在石板上,照亮了她专注而认真的侧脸。

构思完套餐,她又开始发愁食材来源。后山的产出毕竟有限,且不稳定。像岩羊这种稍具攻击性的小型灵兽,捕捉起来费时费力,还有风险。她需要更稳定、更大量的食材供应。

或许……可以尝试与杂食坊的某些摊位建立长期交换?用她制成的、效果更好的灵食,去交换未经处理的原始食材?这似乎是一条可行的路。

心思既定,她立刻行动起来。生火,烧水,按照构思开始准备今日的套餐食材。新买的大铁锅发挥了巨大作用,一锅能熬煮出足够份量的迅捷草汤,香气比以前用陶罐时更为醇厚。

她将写好的套餐名称和价格用炭笔醒目地写在另一块木板上,立在摊位最前方。

清晨的第一批顾客循香而来,立刻被这新花样吸引了。

“苏师姐,这‘回灵套餐’是什么?”一个刚结束晨练、满头大汗的弟子好奇地问。

“就是灵薯加一碗恢复体力的热汤,比单买划算些。”苏婉一边麻利地包好一个灵薯,一边介绍道。

那弟子看了看价格,又嗅了嗅那诱人的汤香,咬了咬牙:“那给我来一份这个套餐!”

当他坐在石墩上,啃完香甜粉糯的灵薯,又喝下那碗热气腾腾、喝下去果然感觉疲惫渐消的肉汤后,脸上露出了极大的满足感。

“值!真值!”他抹了把嘴,痛快地付了两块灵石,“比单吃一个灵薯顶饿多了!明天还来!”

有了第一个尝试者,后续的顾客也纷纷被吸引。尤其是“淬体套餐”,那烤岩羊肉的霸道香气和实实在在的肉感,对大多平日饮食清苦的外门弟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尽管价格稍贵,还是有人狠心尝试,吃完后那浑身暖洋洋、气血充盈的感觉,让他们直呼过瘾。

“静心套餐”则深受一些眉头紧锁、气息浮躁的弟子欢迎,坐在那里慢慢喝完饮子,吃完糕点,眉宇间的郁结似乎真的能化开少许。

套餐的模式大获成功。石桌旁坐满的人,面前不再是单一的食物,而是搭配好的餐食,彼此间还会低声交流哪种套餐效果更好。小小的摊位,竟真有了几分餐馆的架势。

收入的灵石明显增多,苏婉盘算着,再这样稳定几天,她就能去实施下一步计划——寻找稳定的食材供应商。

然而,人流的增多和生意的红火,也像黑暗中点燃的篝火,吸引着更多方向的注意。

下午时分,几个穿着明显比普通外门弟子讲究、腰间挂着药囊的修士出现在了山路尽头。他们并未靠近,只是远远站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五味斋”热闹的景象,尤其在那些顾客吃完后露出的满足表情上停留许久,彼此低声交谈着什么,眼神中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苏婉正忙着给一位顾客盛汤,无意间抬眼,恰好对上了那几人投来的目光。

冰冷,探究,居高临下。

她的心猛地一跳,手中的勺子微微一顿。

那几人见她望来,并未避开,反而其中一人嘴角勾起一抹冷淡的弧度,随即转身,带着其他人离去。

苏婉认出了他们衣角的纹饰——那是丹堂的标记。

她的生意,终于还是引起了“正规军”的注意。

一股比面对执事堂时更深的寒意,悄然爬上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