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长安客(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雪月大明》最新章节。

第五章 长安客

巍峨的朱雀门在晨光中显现轮廓,赵五牵马驻足,仰望着这座梦想中的帝都。

空气中弥漫着炭火、胡饼与香料混杂的气味,一百零八坊的轮廓如同命运的棋盘在他面前展开。

在这里,他将面对的不仅是科举的挑战,更是一场关于身份、欲望与抉择的试炼。

天光未亮,渭水的波光还隐在薄雾里,赵五便已随同行的几位举子收拾好行装,踏上通往京城的最后一段官道。脚下是夯实过的黄土路,宽阔得可容四驾马车并行,路旁植着挺拔的槐树与柳树,秋霜为它们染上了层层叠叠的金黄与赭红。车轮碾过路面,发出单调而规律的辘辘声,却丝毫压不住众人心头的激荡。

“看!望楼!” 一个眼尖的举子指着前方隐约出现的高大建筑轮廓喊道。众人纷纷引颈眺望,只见远处地平线上,一座无比恢弘的城池剪影,在渐亮的晨曦中缓缓浮现。那便是长安。

越行越近,城墙的压迫感便愈加强烈。夯土筑成的城墙高达数丈,其上建有雄堞,每隔一段便有巍峨的望楼耸立,甲士的身影在楼檐间隐约可见。巨大的城门洞开,仿佛巨兽的口,吞吐着南来北往的车马行人。城门上方,“明德门”三个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车马人流在城门处排起了长队,接受守门士卒的查验。赵五牵着那匹代步的瘦马,跟在队伍末尾,能听到前方传来的各种口音——有关中本土的秦音,有吴侬软语,有带着河北道硬朗腔调的官话,甚至还有卷着舌音的胡语。空气中混杂着牲口的气味、皮革的味道、远方货物带来的奇异香料味,以及城中隐隐传来的炊烟与食物香气,构成了一种独属于帝都的、生机勃勃而又略显混乱的气息。

顺利入城,景象更为震撼。笔直的朱雀大街宽阔如广场,一眼望不到头,将长安城整齐地划分为东西两半。街面以黄土夯实,洒扫得极为洁净,两旁挖有排水沟,植着成行的榆树、槐树。街上车水马龙,身着各色服饰的人摩肩接踵:有乘坐华丽马车的高官显贵,有骑马疾驰的鲜衣少年,有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货郎,有身着袈裟缓缓而行的僧侣,还有深目高鼻、卷发浓须的胡商,牵着骆驼,驼铃叮当作响。

同行的举子们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赵五心中亦震撼不已,这盛唐气象,远非州府所能比拟。但他很快压下心头的波澜,仔细打量着这座城市的肌理。他注意到,大街两旁是高大的坊墙,将城内分割成一个个规整的里坊(居民区)和市场(商业区)。坊门有专人把守,定时启闭,入夜后实行宵禁,整个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军营,秩序井然之中透着森严的等级。

他们这些外来举子,大多选择在东市或西市附近寻找廉价的客舍或租赁民房安顿。东市周围多居公卿显贵,市内多售卖奢侈品;西市则更为平民化,胡商云集,货品琳琅满目,充满了异域风情。赵五权衡再三,选择在西市附近的光德坊找了一间小小的客房住下。这里物价稍低,且消息灵通,便于他了解京城动态。

安顿下来后,首要之事便是去尚书省礼部报到,递交本州的“解状”,办理参加明年春天省试的相关手续。礼部衙门位于皇城之内,气氛更为肃穆。高大的宫墙,持戟而立的禁军,以及步履匆匆、面无表情的官吏,都无声地宣告着这里是帝国的权力中枢。赵五按规矩办好手续,领取了考牌,心中那块代表着机遇与压力的巨石,又沉重了几分。

闲暇时,他便会漫步长安街头,感受这帝都的脉搏。他去了西市,看胡姬当垆卖酒,看波斯商人展示着璀璨的玻璃器皿和精美的地毯,看药行里堆积如山的奇异药材。他也曾远远望见大慈恩寺巍峨的大雁塔,听闻曲江池畔是文人雅士曲水流觞、吟诗作赋的胜地。这一切都让他深切感受到,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化交融的繁华之地。

这日,赵五正在西市一家书肆翻阅近期流行的诗文集,忽听得旁边几位士子模样的青年正在高谈阔论。其中一人慷慨陈词:“……故此,欲明经世之道,不可不读《贞观政要》,太宗皇帝与魏征、房杜诸公之论,方为治国圭臬!”

另一人则反驳道:“不然,时移世易,贞观旧制未必尽合当下。依我看,当效法今上,锐意进取之志,开边、理财,方是强国之路!”

双方争执不下,引经据典,气氛热烈。赵五在一旁静静聆听,心中暗自衡量。这些长安的学子,眼界开阔,关心时政,所论深度远非州学同窗可比。他意识到,省试绝非仅考经义诗赋,对时务的见解尤为重要。

正当他思索间,忽闻一阵清脆的莺啼般笑声传来。只见几位衣着华美的年轻女子在侍女的陪伴下走入书肆,为首的是一位身着鹅黄襦裙、披着浅紫披风的少女,容貌明艳,气质高贵。她目光扫过书架,最终落在赵五正在翻阅的那卷《王右丞集注》上。

“咦?这卷注本倒是少见。”少女声音悦耳,带着几分好奇看向赵五,“这位郎君,可是也喜好摩诘之诗?”

赵五抬头,与那少女目光相接,心中微微一怔。这少女的气度,与他记忆中那位远在州府的柳小姐颇有几分相似,却更多了几分京城贵女的张扬与自信。他拱手施礼,谨慎答道:“偶有涉猎,不敢言深。”

少女嫣然一笑,自顾自地谈论起王维诗中的禅意与画境,见解颇为独到。交谈中,赵五得知她竟是秘书省某位高官的千金,姓韦。韦娘子似乎对赵五这个陌生的外乡举子颇感兴趣,言语间多有试探。

“赵郎君籍贯何处?今科也是来应省试的么?可有亲友在长安?”韦娘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赵五心中警醒,深知京城水深,人际关系复杂,不愿轻易透露太多,只含糊应对。韦娘子见状,也不深究,只是笑道:“长安居,大不易。郎君初来,若有何难处,或可来秘书省外舍寻我。”说罢,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便与同伴离去。

赵五握着书卷,站在原地,心中并无多少绮念,反而升起一丝警惕。这长安的机遇,往往与陷阱并存。这韦娘子的热情,是单纯赏识,还是另有所图?他想起柳别驾的叮嘱,想起柳小姐临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情,更觉肩上责任重大。

夜幕降临,坊门关闭,喧嚣的长安渐渐沉寂下来。只有巡夜金吾的脚步声和隐约传来的更鼓声,在夜空中回荡。赵五坐在简陋的客舍灯下,重新铺开纸笔。窗外是陌生的帝都夜空,星辰似乎也与家乡不同。他知道,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他如同投入湖中的一粒石子,能否激起涟漪,甚至浪花,全看接下来几个月的努力。

省试,将是他真正意义上的“龙门”之跃。他深吸一口气,笔尖蘸墨,开始誊写今日在书肆听到的那些关于时务的争论要点。长安的第一课,让他明白,要想在这里立足,仅靠一手好字,是远远不够的。

(第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