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太极殿对峙(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雪月大明》最新章节。
第二十五章 太极殿对峙
晨钟破晓,太极殿的琉璃瓦在初升日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赵五手持那份以血火换来的私账副本,立于丹墀之下,能感受到身后郑系官员目光如芒在背。
柳别驾微微颔首,李泌则垂眸静立,仿佛一切与己无关。
这场朝会,将决定无数人的命运。
寅时刚过,皇城承天门外已聚满了等候早朝的官员。绯紫青绿各色官袍在熹微晨光中泾渭分明,低语声如潮水般起伏。赵五身着浅青色官袍,站在队伍末尾,位置虽靠后,却因近日风波,引来不少或明或暗的打量。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掌心紧贴着袖中那份誊抄整齐、并附有简要说明的私账关键摘要。这不是原件(原件已由柳别驾通过绝密渠道直呈御前),却是他今日直面郑家的底气。
柳别驾站在前方五品官员队列中,偶尔回望赵五一眼,目光沉稳,传递着无声的支持。李泌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与几位翰林学士低声交谈,仿佛今日朝会与往常并无不同。然而,赵五能察觉到,今日朝堂的气氛,比以往更多了几分山雨欲来的压抑。
“百官入朝——” 内侍尖亮的唱名声响起,沉重宫门缓缓洞开。官员们整理衣冠,按品级鱼贯而入,踏上汉白玉铺就的龙尾道,走向巍峨的太极殿。
大殿之内,庄严肃穆。熏香袅袅,御座尚空,但那股无形的威压已笼罩全场。官员们各就各位,垂首静立。赵五站在殿门附近,能清晰看到前方郑家那位在户部担任侍郎的要员——郑元礼,以及其身旁几位面色凝重的郑系官员。郑元礼今日面色看似平静,但偶尔扫向赵五方向的眼角余光,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阴鸷。
(唐代朝会制度严谨,太极殿是大朝会正殿,官员序立、奏对皆有严格规矩,营造出森严的氛围。)
辰时正刻,钟鼓齐鸣,皇帝在仪仗簇拥下升御座。今日的皇帝面色红润,眉宇间带着一丝锐气,显然心情不错。例行参拜、山呼万岁后,殿中监唱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即,柳别驾手持象笏,稳步出班,躬身朗声道:“臣,同州别驾柳玠,有本启奏!”
“讲。”皇帝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弹劾京兆郑氏一族,世受国恩,然其族中要员郑元礼、郑魁等人,长期把持漕运,贪墨国帑,虚报损耗,侵吞漕粮数以万计;更兼纵容家奴,欺压良善,为掩盖罪行,不惜杀人灭口,截杀朝廷命官!现有冯翊县尉赵五,冒死取得铁证,恭呈御览!”柳别驾声音洪亮,字字如锤,敲击在寂静的大殿上。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郑元礼脸色骤变,立刻出班反驳:“陛下!柳别驾血口喷人! 赵五此人,出身寒微,幸进得官,在冯翊便擅更旧制,滋扰地方!今又不知从何处伪造证物,构陷忠良!其心可诛!”他转向柳别驾,厉声道,“柳公!你我同朝为官,何以听信小人谗言,污我郑氏清名!”
(唐代御史弹劾与官员辩驳是朝堂常见场景,言辞激烈,往往牵涉派系斗争。)
“肃静!”殿中监高喝一声,压下骚动。
皇帝目光扫过柳别驾和郑元礼,最后落在殿末的赵五身上:“赵五何在?”
赵五深吸一口气,稳步出列,行至御阶之下,跪拜行礼:“微臣冯翊县尉赵五,叩见陛下。”他举起袖中奏疏与账册摘要,“柳公所奏,句句属实。此乃臣于洛阳寻得的郑氏私账摘要,并附臣在冯翊查案经过、遇袭详情,以及人证物证链结,请陛下圣裁!”
内侍上前接过奏疏,呈递御前。皇帝缓缓展开,目光扫过其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与数字,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殿内鸦雀无声,唯有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郑元礼额头已见冷汗,几次欲言又止。
良久,皇帝合上奏疏,目光如电,直视郑元礼:“郑侍郎,柳别驾与赵县尉所奏,你还有何话说?”
郑元礼扑通一声跪倒,叩头道:“陛下明鉴!此皆诬陷!定是有人嫉妒我郑家为朝廷办差勤勉,故设此局!那私账来历不明,笔迹可仿,数字可造假,岂能轻信?赵五在冯翊便与我家侄儿有隙,此番分明是挟私报复!”他已是语无伦次,试图将水搅浑。
“哦?”皇帝语气转冷,“依你之见,赵五一小小县尉,有何能耐构陷你郑氏满门?又为何柳别驾亦为其佐证?莫非柳别驾也参与了这‘构陷’之举?”
“臣……臣不敢!”郑元礼汗如雨下。
这时,一直沉默的李泌忽然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漕运乃国家命脉,近年来损耗日增,效率低下,朝野早有议论。赵县尉在冯翊试行新法,成效显着,此有州府考绩为证。今其冒死查得此账,无论真伪,漕运积弊已现。臣以为,当务之急,非仅论郑氏一家之罪,更应彻查漕运全局,革除弊政,以安民心,以固国本。”
李泌这番话,高明之处在于将个案提升到制度层面,既避免了与郑家直接硬碰硬,又点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引来了不少务实派官员的颔首。
皇帝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投向赵五:“赵五,你且将洛阳遇袭、取得账册之经过,详细道来。若有半句虚言,欺君之罪,你可明白?”
“臣明白!”赵五叩首,随即挺直身躯,目光清澈,将如何依据线索暗查洛口仓、如何遭郑家私兵追杀、如何在御史李栖筠救护下脱险、又如何核实账册关键信息的经过,条理清晰、不卑不亢地陈述了一遍。他言语朴实,重点突出,尤其强调了郑家为掩盖罪行不惜动用武力截杀朝廷官员的事实。
殿内众臣听罢,神色各异。清流官员面露愤慨,郑系党羽则面色灰败。事实面前,狡辩已显苍白。
皇帝听完,良久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目光深邃。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漕运之弊,朕早有所闻。今证据确凿,郑氏罪责难逃。 着令:其一,郑元礼革去户部侍郎之职,交由御史台与大理寺会同审查,其族中涉案人等,一体查办!其次,擢升柳玠为漕运使,总领漕运革新事宜,赵五协理漕务,暂领都水监丞之职,全力辅佐柳爱卿,整饬漕政!其三,漕运新策,着即在全国推行,各州县不得阻挠!”
圣旨一下,满殿皆惊。这不仅是郑家的惨败,更是对旧有漕运利益集团的沉重一击!赵五因功破格擢升,虽官职不高(都水监丞为从七品上),却获得了参与国家级经济要务的实权,前程一片光明!
“臣,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赵五强压心中激动,深深叩拜。
郑元礼面如死灰,被殿前侍卫押解下去。一场朝堂风暴,看似以赵五和柳别驾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然而,退朝之时,赵五与柳别驾、李泌交换眼神,心中却无多少轻松。郑家树大根深,虽遭重创,却未必没有残余势力。漕运革新触及利益庞大,前路必然还有更多明枪暗箭。皇帝今日的决断,既是基于正义,也是借机整顿财政、加强集权的考量。
走出太极殿,阳光刺眼。赵五望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宫阙,知道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握紧了拳,心中默念:墨舞盛唐,吾辈岂是蓬蒿人?
(第二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