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迷踪初现(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雪月大明》最新章节。
第三十一章 迷踪初现
秋雨连绵,洛阳行宫的青石板路泛着冷光,赵五手持都水监的勘验文书,立于檐下。
他刚结束与河南尹的会谈,对方态度暧昧,言语间提及“洛水漕渠新案,牵涉甚广,宜缓不宜急”。
此刻,驿卒送来柳蓁蓁的密信,仅八字:“洛阳有变,慎饮慎独。”
秋日的洛阳,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赵五奉旨巡查洛水漕渠扩建工程,已在此盘桓数日。与长安的恢弘气象不同,洛阳作为东都,自有一番沉淀的威严与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连日来,他拜会了河南尹、洛州刺史等地方大员,表面客气周旋,实则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这些官员对漕运新策,尤其是涉及洛水段清淤与仓廪管理的部分,态度含糊其辞,远不如长安同僚那般直接(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
这日午后,赵五正在河南府衙查阅历年洛水水文卷宗,一位书吏模样的中年人借添茶之机,悄无声息地塞给他一张纸条。赵五不动声色,回到驿馆后方才展开,上面是柳蓁蓁娟秀而略显急促的字迹:“郑氏余党与洛阳司仓参军过往甚密,恐对郎君不利。妾安,勿念。速归。”
赵五心中一震。司仓参军掌一州仓廪、库藏、司农事务,职位关键。若此职被郑家残余势力渗透,则其在洛阳的物资转移、账目遮掩将更为便利,自己此行核查漕粮存储、追查亏空的行动,必然阻力重重,甚至可能有人身危险。柳蓁蓁的信,既是预警,也透露出她在洛阳亦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且情况似乎比她信中轻描淡写的“妾安”要严峻。
(唐代东都洛阳的行政架构复杂,河南尹、洛州刺史等各有职权,司仓参军为州级官员,负责仓储,是漕运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他立刻召来随行的两名可靠护卫(亦是柳别驾精心挑选的柳府暗卫),密令他们暗中查探洛阳司仓参军近日行踪,以及与哪些人来往密切。同时,他决定调整原定计划,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次日,赵五依旧按日程,大张旗鼓地视察洛水码头,听取工部水部司派驻官员的汇报,仿佛全然沉浸在技术细节中。暗地里,他却凭借都水监的职权,以“核对漕运新策试点与旧制衔接数据”为名,调阅了河南府近三年的漕粮入库、出库及“折耗”记录。他不再寻求地方官员的配合,而是直接与府衙中一些品级较低、长期从事具体事务、看似被边缘化的老主簿、老书吏接触,态度谦和,请教问题,偶尔给予些许“茶钱”,从中梳理出一些不合常理的数据波动和批文痕迹。
(唐代漕运管理中,账目造假、虚报损耗是常见贪腐手段,追查需要从基层胥吏和原始档案入手。)
与此同时,赵五也并未忘记那几位与他关系渐深的红颜知己。他深知,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她们或许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他修书一封,遣人快马送往长安苏琬处。信中并未提及险情,只是以探讨学问为名,请教几个关于《水经注》中洛水历史水文特征的疑难问题,并附上一份他绘制的简易洛水河道图。苏琬之父身为国子监司业,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其家学渊源,对古籍典章极为熟悉。赵五希望她能凭借其知识,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挖掘一些洛水治理的旧例或容易被忽略的险工段,或许能成为印证当前工程问题的旁证。此外,亦隐隐有借此举向可能关注此行的朝中清流,传递自己恪尽职守、潜心实务的印象。
对于慕容芷,赵五则写了一封更为直率的信,托付给即将返回陇西的慕容家商队。信中,他简要说明了在洛阳核查漕务遇到不明阻力,询问其兄慕容朗在肃州可曾遇到过类似地方官员阳奉阴违、账目不清的情况,有无应对良策。慕容氏久在边陲,与各种势力打交道,其务实甚至略带彪悍的作风,或许能提供不同的思路。
而对于热情似火的萨琳娜,赵五则是在一次“偶遇”其父的宴饮上,看似无意地提及洛阳西市胡商物流管理之高效,赞叹之余,请教其父关于货物仓储、周转、防止损耗的经验。萨琳娜在一旁听得兴致勃勃,立刻表示他们家在中原各主要码头都有仓库和熟人,可以帮赵五打听“任何他想知道的消息”。赵五微笑谢过,并未深言,但萨琳娜的商业网络和情报能力,已在他心中留下印记。
然而,最重要的仍是柳蓁蓁。赵五连夜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告知她洛阳之行的发现、遇到的阻力以及自己的应对策略,请她转告柳别驾,并在长安留意朝中关于洛阳漕务的动向,尤其注意是否有针对他本人的弹劾或流言。信中,他亦流露出真挚的关切与思念:“洛阳秋雨冷,唯念卿长安月明。诸事繁杂,然思及卿之叮嘱,必当慎饮慎独,保全此身,以期再聚。”
(唐代通信手段包括驿传、私雇脚力等,官员、士人之间书信往来频繁,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
数日后,各方信息开始陆续反馈回来,拼凑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
柳蓁蓁回信确认,长安确有御史上疏,弹劾赵五“在洛阳擅更旧制,滋扰地方,疑有揽权之嫌”,幸得李泌等人从中斡旋,暂时压了下来。她提醒赵五,对方意在阻挠核查,拖延时间,以便销毁或篡改证据。
慕容芷的回信则带着边塞的直率与犀利。其兄慕容朗分享的经验是:“查账不如查人,查人先查其弱。贪墨之辈,必露马脚,或嗜赌,或好色,或家人奢靡无度。从其身边亲随、宠妾、亏空商户处入手,往往有奇效。” 这为赵五提供了新的调查方向。
苏琬的回信则充满了学者的严谨与智慧。她不仅详细解答了赵五提出的水文问题,指出几处历史上有记载但后来被忽视的暗礁和易淤积点,还附上了一首含蓄的咏史诗,借古喻今,暗示洛阳官场积弊已久,牵一发而动全身,需有万全之策。其字里行间流露的关切与聪慧,让赵五赞叹不已。
甚至连萨琳娜都兴高采烈地派人送来一盒波斯蜜枣和口信,说她父亲已吩咐洛阳的商铺伙计,留意漕粮仓库的动静,发现近日有几批非官方的船只夜间在特定码头装卸货物,形迹可疑。
综合这些信息,赵五对洛阳的局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郑家残余势力与洛阳本地某些官员(很可能以司仓参军为核心)已形成利益共同体,正在竭力阻挠他的调查,并可能在朝中发动舆论攻击。 对手的策略是拖延、混淆视听、甚至构陷。
面对如此局面,赵五反而冷静下来。他深知,此时绝不能退缩,否则前功尽弃,但也不能硬闯,需谋定而后动。他决定:明面上继续按部就班进行“公务视察”,甚至故意放慢节奏,表现出被困难阻挠、一筹莫展的假象,以麻痹对手。暗地里集中力量,依据慕容朗的建议和苏琬提供的线索,秘密调查司仓参军及其核心亲信的个人癖好、家庭财产异常情况,并设法接近那些可能与之有矛盾或利益受损的商户。
关键一击是寻找机会,拿到郑家与洛阳官员勾结、转移漕粮或篡改账目的确凿证据,这需要时机和运气。
秋雨依旧下个不停,洛阳的天空阴沉压抑。赵五站在驿馆窗前,望着远处洛水茫茫的烟波,心中已无初时的纷乱。他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在东都洛阳悄然展开。而他的对手,隐藏在暗处,势力盘根错节。但他并非孤军奋战,长安有柳蓁蓁和苏琬的智援,陇西有慕容氏的经验,市井之间有萨琳娜带来的意外线索。
下一步,该如何引蛇出洞,又该如何确保自身安全,找到那决定性的突破口?
(第三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