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醉梦瑶》最新章节。

第二天天刚亮,沈山河便在母亲的的催促下呵欠连天的起床了。二老昨晚嘀咕到半夜,今天天没亮就起来,看到儿子呵欠连天起不来床的样子,实在看不出“靠谱”从何而来。

果然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自家的儿就是挨揍的货。

先上了个厕所,然后洗脸,刷牙,吃饭,沈山河在母亲的催促中不紧不慢一样一样的来,其间几次看到母亲扬起的巴掌,只是最终都没呼到他后脑勺上来。

“儿子大了啊!”

沈山河母亲感慨万千,只是眼中依旧是溺爱,而心底更多的是欣慰。

“该给儿子找个对象了。”

女人的心思男孩永远跟不上。沈山河要是此时能听到自己母亲的心声,估计又要吐血三升,来个开门见喜满堂红。

吃过饭,三人便往镇上赶去。一路上沈山河的母亲热情的和熟人打着招呼。

今天直是个好日子,在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之后,难得的出现一丝暖阳,如同一首温暖的乐章,悄然奏响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心生无尽的舒畅。山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混合着阳光的味道,让沈山河顿感神清气爽。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轮廓分明,像是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山上的树木虽然褪去了翠绿的外衣,但在阳光的映衬下,却别有一番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坚韧与静谧。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宛如地上盛开的花朵。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似无数颗钻石在水面上闪烁。谁家的狗见了生人,跟在后面叫个不停,当看到沈山河弯腰捡起石头的时候,撒腿就跑。

踏上街头,街道两旁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长长的影子,静待时光流逝。孩子们在阳光下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空气中回荡。老人则搬个椅子坐在门前晒着太阳,聊着天,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

算着路程,,建民家距离镇上近点,所以先到了,正在旱冰场和“周扒皮”老板闲聊,等着沈山河一行人。

侍人员到齐后,王建民父亲从兜里掏出预先已数好的钱,又当着大家的面数了一遍然后递向沈山河,沈山河摆手不接,说:

“这是你们那一方出的本钱,是你们私有的,不会计到合伙的账上,你们自己单独记账,我只要知道你们按照协议做了自己该做的就行。”

然后示意把钱给“周扒皮”,“周扒皮”接钱验过后,沈山河让他写了个收据,上面写明“今收到王建民门店租金人民币壹仟元整。”然后写上名字和日期交给王建民父亲。

“协议里规定谁负责的事谁自己安排,只要没违背协议,另一方不插手,怎么做是你们的事。”

沈山河怕王建民他们不理解,又多作了些解释:

“就好像我负责技术一样,我带来的那些木工用具那还是我的,只不过我拿出来供我们挣钱用。你们的钱是一样的道理,是你们拿出来咱们一起挣钱的工具。也就是俗话说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你们有你们的付出,我们有我们的付出,大家一起把这个事搞好。”

理释完了,看着王建民父母的神情,沈山河不禁叹了气。这个年纪的乡下人,脑子里只知道钱是钱,最多材料等于金钱好接受一点,至于什么技术等于金钱、渠道等于金钱,甚至一个点子就能换钱的观念能懂,但真落到头上了又有点迷糊。

这种观念的改变不是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沈山河暂时也只需要他们愿意“各负其责”就行了。

收到租金后,“周扒皮”也没有啥要搬走的,就几张破桌椅板凳还有个大鞋柜和柜子里的不怎么像样了的溜冰鞋。故作大气的一句“全给你们啦”,客气几句,潇洒走人。

其实但凡好点的他早挑走了。不过对沈山河这个木工师傅来说,这些桌椅板凳修一修刨一刨,再上个漆就是他们的第一批货啦。绝不是弄虚作假,这些实木的桌椅板凳,他弄出来后绝对比外地进来的那些拼装板、胶合板牢固耐用。这一下子又让沈山河发现了一个新门路,收旧的实木家具,他把这个想法跟大家伙儿一说,众人连连称赞,俩父母四位纷纷表示回去就干。

农村人都有惜旧的习惯,换下来的或是坏了的都舍不得扔,放着又在地方,闹不好还能从中掏出个古董来,拣个漏什么的。

沈山河越想越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众人也越聊越兴奋,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做生意就这么简单,这么一倒腾钱就到手了,和捡钱有啥区别!

沈山河听他们热火朝天的商量着哪家有什么不要了,哪家有什么坏了。心里满是感慨。

迷题在知晓答案后人们都会觉得简单,都觉得自己只是一时没想到而已,但他们不知道,这个一时短可以是灵光一闪的刹那,长也许会是一辈子。他们也不会知道,别人在这一时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个一时。看似机缘巧合下的轻而易举,背后皆藏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苛刻要求。

譬如,要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那个她……

又走神了,沈山河默默的叹了口气。

有些事,即便是错了那也是另一种风景,他不想去改变。

……

本来就是一个空旷的场地,地面又平整光滑,而且是用来当作坊当库房用的,也就不需要做擦窗抹墙的面子工作,所以也没费什么功夫。

然后一起又去了旁边原来买衣服的店铺,这是一座清末风格的砖木混合的房子,楼上木结构住着房东,房东是一个老太婆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家大多时间都在儿女家,但就是空着老房子委托他人照看着坚决不卖只将楼下店铺出租。楼下店铺墙是砖砌的但柱子是木柱子,一个4米宽10米深的房间,旁边有个窄窄的楼递间上楼,后面2米隔出了卧室和卫生间,没有厨房,看来还要在木工作坊里搭个灶台了,也好,起码生火做饭柴火是不用愁的。作为一个卖家具的店子,这个面积显得小了点,不过库房就在旁边,这里稍微摆些样品就行。

同样的流程又走了一遍,这里就稍微麻烦了一点。沈山河干脆买了白色涂料,一起把店里刷了个雪白。都是手脚利索的人,用不了多久便收拾得妥妥当当,然后又回到溜冰场(以后应该叫木工坊了)商量接下来要做的事。这时虽然到了中午,不过大家平常大多都是一日二餐,也寻思着省点钱,就没吃中餐。

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起个名字做个招牌,大家七嘴八舌,有叫“旺财”、“来福”的,有叫“兴盛”、“长隆”的,沈山河都不满意。

“像是在给家里养的狗取名字,干脆‘大黄’得了。”

沈山河在心里吐槽。

其实沈山河心里早有名称,只是为了让大家都有参与感故意先不说出来。而大家鼓捣了一阵皆不满意之后才想起这群人中间沈山河是学历最高的,又是他牵的头,最后还是把这个“重任”交到了他手里。

就叫“苏师傅木工家具店”好了,沈山河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在他心中的蓝图中,“苏师傅”以后会叫做“苏记”“木工”将来是要改成“木业”的,“家具店”将来也是要做成厂做成公司的,这只不过是万丈高楼的第一块砖,他的木工传承则是地基。

王建民一家虽然感觉有点别扭,“好像没他家什么事。”不过想到“苏师傅”在这十里八乡虽说不是如雷贯耳,却也都还有所闻,不说家家户户,一个村总还能找出几样他做的东西来。确实比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名字好,便也就认可了。

招牌也不用去找别人做,沈山河父子俩表示他们回去后找两块合适的木板雕上名字,刷上油漆就好了,一块雕“苏师傅木工家具店”,一块雕“苏师傅木工作坊”。另外还顺便做个牌子,到时候放在店门口,上面写上“旧家具回收,修理”还有“来料加工,木制品定作”什么的,以后再有什么其他需要也可以写出来。

大家一致叫好。

招牌的事讲完,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确定开业日期。沈山河提出就下个月的赶集的日子,也就是下月二十六,他要留出两个月的时间赶制出第一批货来撑门面。

这一次的提议遭到了一致反对,他们都觉得还是要请个人算算。

沈山河只好随大溜,其实要按他们的说法,“选日不如撞日,”时运到了,随口而出的反而是最合适的,时运不济,算了也白搭,除非是真有大能力的人给你逆天改命。但那是要背负因果的,你又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能让一个真正的大能为你而承受因果反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