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禧缘之蜜月之旅(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醉梦瑶》最新章节。
第四天清晨,夫妇俩早早起床,前往苍山地质公园。乘坐大索道上山时,陶丽娜紧张地抓住了沈山河的手臂。
“不会掉吧?”
女人总会在心爱的人面前把自己的柔弱无限放大。
"别怕,很安全的。"
他安慰道,其实自己也心中没底。不是害怕,而是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凡事不在自己掌控之内的无力感。
当缆车缓缓上升时,窗外的景色逐渐从田园风光变为原始森林。到达中和寺站后,他们沿着玉带云游路步行。
"看那边的山峰!"
陶丽娜指着远处连绵的山脊。
确实,苍山的十九座山峰如巨龙般蜿蜒,每座山峰都有独特的形状和传说。沈山河对照着旅游手册,辨认着每座山峰的名字。
"那是马龙峰,最高的一座。"
他指着远处一座白雪皑皑的山峰说。
虽然已是五月,山顶仍有积雪未消。陶丽娜捧起一把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细碎的钻石。
"这就是'苍山雪'了吧。"
她笑着说。
山风掠过黛色的山脊,把陶丽娜指尖的雪粒吹成细碎的银雾。这便是苍山雪了——不似北国雪的厚重,倒像被岁月揉碎的月光,沿着十九峰的沟脊漫漶开来。
阳光斜斜切过山峦,雪层便透出半透明的玉色,像谁把千万年的冰川冻成了薄纱。背阴处的积雪还凝着冬的凛冽,踩上去咯吱作响,惊起几只山雀,翅尖扫过挂雪的松枝,簌簌落下的雪沫沾在脸颊,凉得像春晨的露。
远处的雪线缠着云,云走得慢,雪就跟着在山尖流动。偶有风把云吹散,露出青黑色的岩石,雪便顺着岩缝淌下来,不是水,是冰,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倒像是谁把银河的碎片撒在了山坳里。
陶丽娜松开手,雪在掌心慢慢化了,湿痕印在皮肤上,凉丝丝的。她抬头看,雪在峰顶与天相接的地方,白得发蓝,像是从天上垂下来的绸缎,被山风轻轻吹着,一动也不动。这雪大约是不打算走了,要在这苍山之上,守着四月的花,五月的风,守到夏天把云染成绿的,再悄悄躲进岩缝里,等下一个冬天来唤它。
下山后,他们没有直接返回大理古城,而是选择在苍洱之间的村落间漫游。途中经过一片油菜花田,虽然花期已过,但金黄色的余韵依然美丽。
在一户农家小院里,他们品尝了新鲜的野菜和蜂蜜。农家的老人听说他们是新婚夫妇,特意送了一束自家种的鲜花。
"谢谢爷爷!"
陶丽娜接过花束,闻了闻,香气清新怡人。
下午的时光在悠闲中度过。他们参观了沿途的白族村落,欣赏了传统的水磨坊和榨油坊。两人拍了很多照片,这一路拍下的照片冲洗出来足足装满一个大大的相册。
"今天是最放松的一天。"
沈山河躺在一片无人的野草地上说。
"因为远离了人群,回归了自然。"
陶丽娜附和道,也在他身边躺下来。
“还有这不一样的风光,不一样的人间烟火,不一样的你…和…我。”
沈山河一边说,一边翻过身把陶丽娜压在了身下……
(仅止而已,诸位不要太龌龊自行在脑海中描绘画面。)乁║ ˙ ˙ ║ㄏ
就让时间就这么愉快的过去,OK不OK。
又是一天,夫妇俩选择了两个古村落作为行程的收尾。上午,他们来到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生村。
"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古老。"
陶丽娜惊叹于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他们参观了村中的龙王庙,了解了白族传统的本主崇拜。在一户人家门口,俩人发现了一位正在编织竹器的老人。
"爷爷,能让我们试试吗?"
沈山河跃跃欲试,他没事和厂里原来做篾匠的王师傅学过几下。
虽然老人的手已经不太灵活,但还是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劈竹篾、如何编织简单的篮子,方式与王篾匠说的大有出入,毕竟地域不同,用沈山河老爸的话叫“各属各教”。但沈山河依旧歪歪扭扭做出了成品,老人称赞有加,直言他是个做手艺人的料。
沈山河大松一口气,还好他没有说自己是个做手艺人的命。这些山野老人面对陌生人时无意间的语话,往往能一语成谶,就象像传言中的动物成精要寻人讨封一样,一句便成定局,比那些街头算命的灵多了,而且还没有因果牵连不受反噬。
“你老这手艺会的人不多吧?可得好好传下去呀。”
沈山河感慨道。
"要是有年轻人愿意学,我们的手艺就不会失传了。"
老人也感慨地说。
“你也应该是手艺人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人感受到了沈山河身上的匠心——一份对传承的担扰与执守。
“我是木匠。”
沈山河坦言。
“木匠啊,可比篾匠难多了。好,百匠之首算是有了传承了。好,年轻人不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人满是欣慰,也有一丝的落寞。
……
下午,沈山河夫妻俩人前往凤阳邑村。这个位于洱海西岸的村落保留了大量茶马古道的遗迹。
"看那些石头房子!"
陶丽娜指着一排用不规则石块砌成的建筑,
"一定是古代马帮的驿站。"
他们参观了村中的古戏台和染坊,了解了白族传统的扎染工艺。在一处转角,陶丽娜发现了一块刻有马帮图案的石碑。
"这一定是当年的地标。"
她兴奋地说。
俩人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前行,沿途风光旖旎,但最醒目的是那些深深浅浅的蹄窝,像时光啃出的牙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