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什刹海(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王俊凯】玫瑰与E弦》最新章节。
什刹海的秋日总是格外温柔。湖面泛着细碎的阳光,像撒了一把碎金,岸边垂柳的叶子已经染上金黄,偶有几片打着旋儿落在水面上,被游船推开时泛起浅浅的涟漪。
姜时愿和夏晴租了一艘蓝白相间的脚踏船,船身随着夏晴跳上来的动作猛地一晃。
“夏晴!船翻了咱俩就上社会新闻了!”姜时愿一把抓住扶手,指尖都泛了白。
“怕什么,我可是花滑运动员,平衡感一流!”夏晴笑嘻嘻地踩动踏板,船缓缓离岸。她今天扎着高马尾,发梢在阳光下泛着栗色的光泽,随着她蹬踏板的动作轻轻晃动。
结果船刚驶出没多远就开始歪歪扭扭地走“之”字形,最后“砰”地一声撞进了湖中央的芦苇丛。芦苇穗子扫过两人的脸颊,痒痒的。
“这就是你说的'平衡感一流'?”姜时愿憋着笑,看着夏晴手忙脚乱地倒船。阳光透过芦苇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夏晴理直气壮:“我在冰上是360度无死角转向好吗?”她试着往后蹬踏板,船却纹丝不动,“谁知道水上这么难控制!”她鼻尖上沁出细小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最后还是姜时愿接过方向盘,慢慢把船倒了出来。湖面重归平静,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岸边的垂柳。
夏晴吐了吐舌头,终于放慢动作。她脱了外套,只穿着件浅灰色的运动背心,露出线条分明的手臂——那是常年训练留下的痕迹。
“看那边。”姜时愿突然指着不远处。
几只野鸭排成一列从船边游过,领头的公鸭羽毛油亮,在阳光下泛着墨绿色的光泽。夏晴眼睛一亮,从随身的小包里掏出提前准备的全麦面包,掰碎了撒进水里。
“你倒是准备充分。”姜时愿托着下巴看她。湖风轻轻吹拂,把她额前的碎发吹得微微晃动。
夏晴得意地挑眉:“那当然,我可是专业的——”她故意拖长音调,“喂鸭子专业户。”
面包屑引来一群野鸭,其中一只胆大的甚至跳起来从夏晴手里抢食,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袖口。两人笑作一团,船在湖心轻轻摇晃,惊起几只白鹭从芦苇丛中飞向远方。
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肩头,姜时愿眯起眼睛,看着岸边三三两两的游人。有写生的美院学生,有挽着手散步的老夫妻,还有举着糖葫芦追逐打闹的小孩。
什刹海的秋风带着微凉的湿意,姜时愿和夏晴把船拴好,踏着青石板路往胡同深处走去。
“你确定是这家?”夏晴踮起脚,望着眼前灰瓦下的小小门脸——褪色的蓝布招牌上“李记老酸奶”四个字都快被岁月磨平了,木门框上还挂着串风干的辣椒和玉米。
姜时愿点点头,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我妈说这家做了三代人了,用的还是她小时候那种瓷罐子。”
店里光线昏黄,几张老榆木桌椅磨得发亮。柜台后坐着个戴老花镜的奶奶,正用铜勺刮着陶缸里的酸奶,听见门响头也不抬:“原味的卖完了,只剩无糖的。”
“就是要无糖的。”姜时愿笑着掏出手机,“两罐,加蜂蜜和桂花酱。”
夏晴好奇地凑近玻璃柜台,看见白瓷罐里凝着厚厚一层奶皮,像初雪般莹润。老奶奶颤巍巍地揭开蜡纸,浓郁的奶香立刻涌出来,混着木桶特有的清香。
“这得发酵多久啊?”夏晴忍不住问。
“十八个钟头。”老人用铜勺轻轻一挑,酸奶像云朵般层层叠起,“用的是内蒙古牧场凌晨送来的鲜奶,我孙子每天四点起来生炭火。”她说着舀了勺蜂蜜,金黄的蜜液在勺尖拉出细长的丝。
姜时愿接过青花瓷碗,酸奶表面晃动着琥珀色的蜂蜜光斑,撒上的干桂花像碎金般星星点点。夏晴挖了一勺送入口中,眼睛瞬间睁大——
浓稠的乳脂在舌尖化开,微酸的底蕴被枣花蜜温柔包裹,偶尔咬到的桂花粒迸发出清香。没有工业酸奶的胶质感,只有纯粹的回甘在喉间蔓延。
“绝了!”夏晴含含糊糊地感叹,嘴角还沾着一点白,“比我们队里发的蛋白粉酸奶好喝一万倍!”
柜台上的老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京剧,阳光透过窗棂在桌面投下菱形的光斑。
姜时愿小口抿着酸奶,忽然看见墙上泛黄的老照片——扎麻花辫的姑娘站在同样的柜台后,身旁的酸奶缸锃亮如新。
“那是我婆婆。”老人顺着她的目光说,“五八年那会儿,她蹬三轮车沿街叫卖,用的是驴奶……”
出门后,夏晴还意犹未尽:“真不愧是老字号,太好吃了!”
两人溜达到了烟袋斜街。胡同里新开了一家文创店,门口挂着蓝印花布的门帘,木牌上写着“胡同记忆”。
“哇!这个好适合你!”夏晴一进门就被展示柜里的一枚音符造型的书签吸引住了。黄铜材质,线条流畅,尾端还缀着一颗小小的蓝松石。
姜时愿拿起来看了看,背面刻着一行小字:“音乐是时间的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买了!”夏晴二话不说掏出手机扫码,在姜时愿来得及阻止之前就付了款,“提前送你的生日礼物。”
店里还有很多有趣的玩意儿:手绘的北京胡同明信片、做成冰糖葫芦造型的橡皮、甚至还有以冬奥项目为灵感设计的徽章。夏晴在一套花滑运动员造型的冰箱贴前挪不动步,姜时愿笑着把那套也买了下来。
“礼尚往来。”她把装着冰箱贴的小纸袋塞进夏晴怀里。
夕阳西下时,两人坐在胡同口的石阶上分食一串冰糖葫芦。糖衣晶莹剔透,咬下去“咔嚓”一声脆响,山楂的酸和糖的甜在舌尖交融。
“下次见面就得等比赛后了。”夏晴叹了口气,三两口解决掉最后一颗山楂,“队里要封闭训练。”
姜时愿晃了晃手机:“随时视频。我还可以给你放新练的曲子。”
夏晴眼睛一亮:“说定了!”她跳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走,送你到地铁站。我六点前得回宿舍,不然教练又要念叨。”
两人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在青砖胡同里慢慢前行。
路过一家音像店时,里面正好在放《梁祝》的小提琴版,姜时愿跟着哼了两句,夏晴即兴做了个冰上的燕式旋转动作,引来路人善意的笑声。
在这个平凡的秋日午后,什刹海的水波、老酸奶的甜香、文创店的小礼物,还有好友肆意的笑声,都变成了姜时愿记忆里最鲜活的北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