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再遇的心动涟漪(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时予你》最新章节。
苏念从陆家花园逃离后的几天里,每当回想起那日的冒失,脸颊仍会不由自主地发烫。那一天的画面如同老式胶片电影一般,在她脑海中反复放映——她慌乱中撞入的花丛,指尖沾染的泥土气息,以及那个站在光影交错处、眉目清朗的男人。她反复告诫自己,日后定要谨言慎行,不可再如此莽撞。可心底某个角落,又隐隐期待着某种不可言说的重逢。每一个清晨醒来,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便是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每一个夜晚入眠前,最后萦绕心头的也是他那温和的嗓音。这种莫名的情愫让她既困惑又期待,仿佛有一粒种子在心田悄然生根,静待破土而出的时机。
生活总像一出充满变数的戏剧,正如人民日报曾在一篇题为《生活的诗意与意外》的散文中所说:“人生最迷人的地方,恰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往往是命运精心安排的礼物,在平凡的日子里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苏念时常在深夜捧读这类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温暖与智慧,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她年轻的心田。她始终相信,每一段相遇都有其意义,每一次心动都值得珍惜。她将这些感悟认真记录在日记本里,时常翻看,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那些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让她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热忱与期待。
这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薄云,洒下柔和的光芒。苏念决定去图书馆静心阅读,让书香抚平内心的躁动。她特意选了一条浅绿色的长裙,裙摆绣着细碎的白色小花,仿佛把初夏的气息穿在了身上。出门前,她站在镜前微微踌躇,最终还是将长发松松地编成辫子垂在胸前,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清澈的双眼。她轻轻点上淡粉色的唇彩,让气色显得更加红润可人。这一切细致的准备,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是为了什么,或许只是希望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个美好的午后。
她常去的这家图书馆坐落于城市的文化街区,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欧式建筑。红砖外墙爬满了翠绿的爬山虎,在阳光下泛着生机勃勃的光泽。彩绘玻璃窗将阳光分解成七彩的光斑,投射在古朴的实木地板上,仿佛铺就了一条斑斓的地毯。图书馆门前有一片小广场,几位老人正在树荫下对弈,孩子们追逐着鸽子,笑声清脆如铃。苏念驻足片刻,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心中涌起一股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激。她注意到广场中央的喷泉正在欢快地跳跃,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光芒,如同撒落一地的钻石。
推开厚重的橡木大门,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旧书特有的墨香,混合着淡淡的樟木味道,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图书馆内部空间开阔,挑高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复古吊灯,四周墙壁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架,整齐地陈列着各类书籍。室内安静极了,只能偶尔听到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读者轻轻的脚步声。苏念每次来到这里,都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深情。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让这份宁静沁入心脾,将连日的浮躁与不安一一抚平。
她轻车熟路地穿梭在书架间,指尖轻轻划过一排排书脊,感受着不同材质封面带来的独特触感。她在文学区驻足,目光在一本本经典着作间流连。这里的书籍排列得井然有序,从中国古代诗词到西方现代小说,从浪漫主义文学到现实主义巨着,应有尽有。苏念的目光流连于这些精神食粮之间,内心充满敬畏与喜悦。她想起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心灵栖息的港湾。在书香中成长,在阅读中前行,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好的生活方式。”这段话她一直铭记在心,每每置身书海,总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最终,她的视线被一本精装版的《百年孤独》吸引。深蓝色的封面上烫着金色的字体,书脊处略有磨损,显露出经常被翻阅的痕迹。这本书放置的位置稍高,她踮起脚尖,伸手去取。阳光恰好透过彩窗洒落在那个位置,为这本书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
就在她的指尖刚触碰到书脊的刹那,另一只骨节分明、修长有力的手也同时握住了这本书。苏念下意识地转头,竟对上了陆时砚那双深邃的眼眸。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四周的声音都渐渐远去,只剩下两人交汇的目光和微微加速的心跳。
他今天穿着一件熨帖的浅蓝色衬衫,袖口随意地挽至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阳光从他身后的彩窗洒进来,为他周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使他看起来比那日在花园中更多了几分书卷气。他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额前几缕发丝却自然地垂落,为他平添了几分随性的魅力。他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雪松香气,与图书馆的书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气息。
“好巧。”陆时砚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挂着一抹温和的浅笑。那笑容恰似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人心,让苏念原本紧张的心情瞬间放松了些许。她注意到他的眼睛在笑的时候会微微眯起,眼尾泛起浅浅的纹路,却更显成熟魅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是你啊!”苏念又惊又喜,心中暗自感叹这奇妙的缘分,“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到您。”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轻,像是怕打破图书馆里这份宁静。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如同被惊扰的蝶翼,在胸腔里轻轻震颤。她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裙摆,希望自己此刻的仪容还算得体。
陆时砚看着她惊喜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看来我们还挺有缘分。你也喜欢看这本书?”他指了指两人同时握住的那本《百年孤独》。他的声音低沉悦耳,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的目光温和而专注,让苏念感到既紧张又欣喜。
苏念忙不迭点头,脸颊微微泛红:“嗯,早就听说这本书很经典,一直想借来看看。”说着,她不好意思地松开手,“您先借吧,我再找找别的。”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裙摆,泄露了内心的紧张。她注意到陆时砚的指甲修剪得十分整洁,手指修长有力,显露出良好的修养。
陆时砚却没有抽回手,而是将书递给她,轻声道:“你先看吧,我家里有这本。”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像深山中的清泉,清冽而醇厚,每一个字音都像是石子投入湖面,荡起圈圈涟漪,直直地钻进苏念的心里。他的眼神真诚而温和,让人无法拒绝这份好意。
“这……这怎么好意思。”苏念有些犹豫,心中却又对这本书充满渴望。她的目光在书本和陆时砚之间流转,最终接过了那本厚重的书籍。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的手指,一阵微妙的电流瞬间传遍全身。她慌忙低下头,掩饰突然泛红的脸颊。
“没关系,就当是上次你帮林薇送东西的谢礼。”陆时砚的语气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温柔。他注意到苏念今天的不同,那条绿色的长裙衬得她肌肤胜雪,编起的发辫让她看起来既清新又雅致。阳光透过彩窗洒在她身上,为她笼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宛如从画中走出的仙子。
苏念只好接过书,感激地说道:“那太谢谢了!等我看完一定尽快还您。”她将书本抱在胸前,仿佛拥抱着一份珍贵的礼物。书皮上还残留着他指尖的温度,让她心跳不由得又加快了几分。
“不着急,慢慢看。”陆时砚注视着她,目光里满是温和与耐心。他发现自己很难将视线从这张生动的脸上移开,那双眼眸如同最纯净的琥珀,盛着明媚的光彩。她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就像清晨沾着露珠的花朵,清新而动人。
这时,一位图书馆管理员走过来,友善地提醒他们:“两位如果需要交谈,可以到休息区,那里更适合聊天。”这位管理员是位中年女士,戴着金丝眼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她在这里工作多年,见证过无数在书架间发生的美丽故事。她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带着善意的了然。
陆时砚微微颔首致意,随后对苏念说:“不如我们去那边坐坐?”他的邀请礼貌而自然,让人难以拒绝。他的目光中带着期待,让苏念不由自主地点头同意。
苏念点头应允,随着他走向图书馆东南角的休息区。这个区域设计得十分雅致,四周是落地的玻璃窗,窗外是一片葱郁的梧桐树林。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室内的桌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几组舒适的单人沙发和茶几巧妙地分布在空间里,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不失开放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偶尔传来轻柔的钢琴曲,更添几分雅致氛围。几个读者散坐在各处,或专注阅读,或轻声交谈,整个空间弥漫着知性而宁静的气息。
他们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苏念将《百年孤独》轻轻放在膝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的封面。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陆时砚的手,注意到他修长的手指和整洁的指甲,那是一双既适合执笔又适合翻阅书籍的手。她想象这双手在花园中修剪枝叶的模样,一定既专注又优雅。
“你也经常来这家图书馆吗?”苏念好奇地问道。她注意到陆时砚在放松状态下姿态依然优雅,仿佛与生俱来的气质。他坐姿挺拔却不僵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良好的教养。
陆时砚微微颔首:“偶尔会来。这里的环境很安静,适合思考和阅读。”他的目光扫过远处一排排书架,“有时候,在书海中漫游,就像是在与无数智者对话,能让人忘却时间的流逝。”他的语气中带着对书籍的真挚热爱,让苏念不由得产生共鸣。她注意到当他谈到书籍时,眼中会闪烁特别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苏念赞同地点头:“是啊,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得很好,阅读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滋养,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方宁静的天地。我记得那篇文章还说,书香社会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应该培养阅读的习惯。”她说话时眼睛闪着光,显示出对这个话题的热情。她想起自己多年来与书籍为伴的时光,那些在字里行间获得的慰藉与启迪,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陆时砚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欣赏:“你看过那篇文章?我也很喜欢。其中提到,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正如人民日报所倡导的,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轻轻向前倾身,显得更加专注,“在我看来,阅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让我们跨越时空,与不同的思想碰撞,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话语中透露着对阅读的深刻理解,让苏念不由得对他更加钦佩。
就这样,他们从阅读聊开去,话题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各自的兴趣爱好上。苏念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男人不仅气质出众,还学识渊博、风趣幽默。他对文学、艺术、历史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独到的见解,每句话都能带来新的启发。他谈论莎士比亚的戏剧时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分析《红楼梦》的人物命运时又流露出细腻的情感,讲到天文地理时则展现出广博的知识面。苏念发现,与他交谈就像开启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每一个话题都能引出精彩而深入的讨论。
“我最近在读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书籍,”陆时砚说,“尤其是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着线条,仿佛在描绘那些精致的亭台楼阁。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种情感也感染了苏念。
苏念眼睛一亮:“这个理念真好。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其中就提到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她兴奋地补充道,“我记得文章里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她发现两人在很多观点上都不谋而合,这种思想上的共鸣让她感到惊喜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