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雨夜的“顺路”相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时予你》最新章节。

傍晚时分,天色忽然暗沉下来,浓重的乌云从远方层层叠叠地压过来,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阴郁之中。苏念正专注地对着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完全没有注意到窗外天气的变化。窗外的梧桐树叶开始不安地摇曳,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但她完全沉浸在论文写作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

办公室里的灯光温暖而宁静,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有节奏地回响。苏念正在撰写论文的第三章,关于宋代市民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她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快速查阅身边的参考资料,那些精美的纹样图案让她这个美术生着迷不已。在她看来,这些古老的纹样不仅是装饰,更是古人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当她终于敲完最后一个句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时,才发现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雨已经下了好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户上,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形成一道道水痕。办公室的灯光在雨水的折射下显得格外温暖,却也映照出苏念此刻的无奈。她环顾四周,发现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同事们早已在下雨前就离开了。

她伸了个懒腰,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早上出门时还是晴空万里,自己根本没有带伞。打开手机叫车软件,屏幕上跳出的提示让她顿时泄了气:“前方拥堵,预计等待45分钟”。苏念垮着肩瘫回椅子上,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发愁。这场雨来得太突然,让她措手不及。

雨声越来越大,敲打在玻璃窗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苏念拿起手机,想要给室友发个消息,却发现自己手机的电量已经所剩无几。她叹了口气,正准备认命地在办公室过夜,手机却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还在办公室?”

苏念愣了愣,这个时间点,会是谁呢?她试探着回了个“是”,对方几乎秒回:“我在楼下,下来吧。”

她心里犯嘀咕,抱着书包跑到电梯口,刚按下按钮,就看见陆时砚从楼梯间走了出来。他脱下西装外套搭在臂弯里,里面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腕骨节分明,手里还拿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他的发梢有些湿润,想必是刚才从停车场走过来时淋了雨。

“陆教授?您怎么会在这里?”苏念惊讶地睁大眼睛,这个时间在办公楼遇见他,实在出乎她的意料。

“刚结束一个线上会议。”陆时砚的目光落在她空着的手上,“没带伞?”

苏念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早上看天气预报说没雨……”

“嗯,预报不准。”他淡淡说着,推开玻璃门往外走,“我顺路,送你回去。”

雨幕里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沉稳大气。陆时砚撑开伞绕到副驾驶座,拉开车门时还细心地用手挡了挡门框,怕她碰头。这个细微的动作让苏念心里一暖。她坐进车里,才发现座椅是温热的,像是提前开了暖气。车内弥漫着淡淡的雪松味,和他身上的气息一样,让人感到安心。

“您也刚忙完吗?”她一边系安全带一边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好奇。

“嗯。”陆时砚发动车子,方向盘打得平稳,“看你灯还亮着,猜你没走。”

苏念心里一动。他办公室在隔壁楼层,怎么会注意到她这盏小灯?这个发现让她既惊讶又有些莫名的窃喜。她偷偷瞥了眼驾驶座,陆时砚正专注地看着前方,侧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柔和,平时那股疏离感淡了许多。雨水在车窗上划出一道道细密的水痕,街灯的光晕在雨中模糊成一片片温暖的光斑。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湿漉漉的街道上,雨刮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将不断落下的雨水扫开。陆时砚开车很稳,每一个转弯、每一次加速都恰到好处。经过一个积水的水洼时,他下意识放慢速度,怕溅到路边的行人。这个细微的举动让苏念对他又多了几分好感。

她看着他握着方向盘的手,手指修长有力,连换挡的动作都透着股沉稳的味道。这双手既能执笔书写锦绣文章,也能稳妥地掌控方向,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您经常这个点下班吗?”她没话找话地问,想要打破车内的沉默。

“不一定。”陆时砚目视前方,“今天整理些旧资料,耽搁了。”他顿了顿,侧头看了她一眼,“你论文写得怎么样了?”

“多亏您给的资料,顺利多了!”苏念眼睛一亮,语气里满是感激,“特别是那本手稿,里面提到的织物纹样,我刚好能用到第三章!那些纹样不仅美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对宋代市民的审美趣味有了更深的理解。”

陆时砚嘴角弯了弯:“能帮上忙就好。宋代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瓦子勾栏、茶坊酒肆,都是市民文化繁荣的体现。”

“是啊,”苏念兴奋地接话,“我特别注意到,宋代服饰纹样中出现了许多民间趣味浓厚的图案,比如婴戏图、花卉纹等,这些都反映了市民审美趣味的变迁。正如人民日报在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文章中所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陆时砚赞赏地点点头:“这个发现很有见地。确实,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谈话间,车子驶过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尽管下着大雨,街道两旁的店铺依然灯火通明,行人撑着各色雨伞匆匆走过,构成一幅生动的雨夜街景。苏念望着窗外的景象,忽然想起什么,转头问道:“陆教授,您觉得现代都市生活与宋代市民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陆时砚略作思考,回答道:“虽然时代不同,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通的。宋代市民喜欢逛瓦子、听曲艺,现代人则喜欢看电影、逛商场。形式在变,但追求文化生活、享受闲暇时光的本质没有改变。就像人民日报曾经指出的,‘古今虽异,人心相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这番话说得苏念连连点头。她发现与陆时砚交谈总能获得新的启发,他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却又不会让人感到高高在上。相反,他总是很耐心地倾听她的想法,给予中肯的建议。

雨渐渐小了些,但依然密密地落着。车子转过一个弯,驶入一条相对安静的小路。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雨水从叶片上滴落,在路灯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苏念注意到这条小路并不是回她家的最近路线,但她没有说破,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这段意外的同行。

“对了,”陆时砚忽然开口,“下个月学校有个关于宋代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来听听。会有不少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真的吗?”苏念惊喜地睁大眼睛,“我可以去吗?”

“当然。”陆时砚微微一笑,“这对你的论文写作应该会有帮助。而且,”他顿了顿,“我相信以你的悟性和努力,将来一定能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

这番话让苏念受宠若惊。她知道陆时砚在学术上要求严格,从不轻易夸奖别人。能得到他的认可,让她感到无比鼓舞。“谢谢您,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她郑重地说。

车子驶过一片积水,溅起细小的水花。陆时砚调整了一下空调温度,问道:“冷吗?”

苏念摇摇头:“不冷,车里很暖和。”她顿了顿,补充道,“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雨夜,街上的人少了,城市显得特别安静,好像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

陆时砚若有所思地看着前方:“是啊,雨夜总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古人说'夜雨敲窗,最宜读书',确实有道理。在这样的夜晚,泡一壶热茶,读一本好书,是件很惬意的事。”

“您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呢?”苏念好奇地问。

“涉猎比较杂。”陆时砚说,“专业书籍当然要读,但也喜欢看些散文杂记。最近在读一些关于园林艺术的书籍,其中有些观点很有意思。”

谈话间,车子停在了苏念租住的小区门口。雨还在下,苏念正纠结着怎么冲进楼道,就见陆时砚已经熄了火,拿着伞下车绕到她这边。

“我送你到楼下。”他打开车门,伞稳稳地罩在她头顶。

两人并肩走在雨里,伞面明显倾向她这边,陆时砚的肩膀被雨水打湿了一片。苏念想往他那边挪挪,又觉得不太好意思,只能加快脚步:“就到前面那个单元,很近的!”

小区里的路灯在雨幕中泛着昏黄的光晕,照亮了铺着青石板的小路。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苏念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还有身边人身上淡淡的雪松香味。

楼道门口有盏感应灯,陆时砚送她到门口时,灯应声亮起,暖黄的光落在他湿漉漉的发梢上。苏念看着那滴顺着他下颌线滑落的水珠,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谢谢您送我回来,陆教授。”她低头踢了踢脚下的石子,感觉脸颊有些发烫,“伞……我明天还您?”

“不用。”陆时砚把伞柄塞到她手里,“放你那儿吧,最近总下雨。”他说着,从口袋里摸出颗糖,剥开糖纸递过来,“草莓味的,你喜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