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最新章节。

大明的将士们能依靠什么来抵御外敌?

难道要重蹈大宋的覆辙吗?

因此,

在太祖眼中,

即便是在朝中处置几位 ,从东南世家那里榨取些财富,也绝不能动用北平仓的储备!

然而,

这么做势必会动摇朝廷内部的势力平衡。

在太子病重、皇嗣危殆的情形下,即便是洪武帝也难以随心所欲。

幸好……

如今情况已不同。

……

“皇祖父,这是什么食物?”

此刻,

朱允炆满心好奇地问道。

经过昨夜朱允熥的那一番“表现”,以及随后的纷扰,

朱允炆已暗暗期望那三道考题作废,那百万石粮食纯属虚构。

这样一来,

朱允熥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而今日早朝上百官的反应,让他心生窃喜。

但皇祖父的举动,却令他隐隐不安。

“你们等着便是。”

“东西不多!”

“但等你们见到,自然会明白朕的用意何在。”

提及此事,

朱元璋内心充满炽热与激动!

就在昨夜,

朱允熥离去后,他已无睡意。

在对方解题之时,

他偶然瞥见蓝玉从钟山带回来的“收获”仍在此处。

于是,他立即命内侍将其简单蒸煮。

那些食物他并不认识,

仅凭“土豆、红薯、玉米”等字眼,最终靠颜色和外形才勉强分辨。

起初,

他其实并未太在意,

只当是类似“竹笋”的寻常菜肴。

然而,

当食物蒸熟后,那股清香飘散而来时,

他才意识到,

自己还是低估了它们!

待他亲自品尝,感受那甘甜的滋味,以及仅仅吃下一块便涌上的饱腹感,

他欣喜若狂!

他从未……

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

倘若真如信中所言,这些作物的产量甚至是小麦、水稻的数倍之多,

那大明的粮食格局,岂非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飞跃?

这简直是天赐之恩!!!

……

正当太祖心潮澎湃之际……

忽然,

那一缕熟悉的清香,缓缓飘入大殿。

分坐两侧的群臣起初并未在意,

几乎与他昨日初遇时的不以为意如出一辙。

“这味道倒是不错?”

“陛下又让我们品尝什么新奇之物?”

“或许只是些时令菜蔬罢了,不过也得看合不合适。”

“还是该想办法劝陛下开放北平仓,先安抚灾民要紧。”

“这些不过是拖延之策……”

百官低声交头接耳。

连户部尚书杨宪、吏部尚书詹徽身旁,也不时有人试探询问。

而当食物呈上时,

众人只是略瞥一眼:每个餐盘中,仅有一块土黄色块茎、一段红皮长条状食物散发甜香,

另有一盘则是明黄色的颗粒状食物。

“闻着真香,别有风味。”

“不错……先尝一口试试。”

话音刚落,百官便从盘中取了一块,送入口中。

下一刻——

詹徽的表情凝滞了,口中的甘甜与余味交织,带着粮食独特的香气。

他忍不住又拿起一块。

玉米的甜香再次涌来,令他难以自持。

接连吃了几块后,詹徽震惊地发觉,自己原本空着的肚子竟已被填满——他早晨匆忙,未曾用饭。

而此刻,原本嘈杂的大殿,竟已一片寂静。

耳边只回响着筷子碰撞的声响。

他再抬头望去,那些由内侍端来的食物,早已被分食一空。

突然,“砰”的一声在身边响起。

杨宪猛地站起身来。

“是新的粮食!”

“这是我从未尝过的新粮!”

“饱腹之感不输米面!”

“这……这这这……”

杨宪激动得踉跄前行,拨开群臣,直奔殿前。

他的目光灼灼,如燃火焰。

早年大明初立时,杨宪曾任扬州知府,亲历扬州的惨状。

战火过后,城中仅剩寥寥数百人,

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他亲眼目睹无粮之民何等绝望,

因此今 才忧心忡忡,执意劝谏皇上开仓赈灾。

而此刻,一切忧虑烟消云散。

正如当年,他对那残存的百姓发誓,

定要让扬州重焕生机,

让这里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十年耕耘,他做到了,

扬州再度崛起,

那也是他得以执掌户部的根基。

杨宪自问,满朝文武,无人比他更懂耕种、更识五谷。

他泪流满面,

俯身跪在殿上。

“敢问皇上!”

“这三种作物,从何而来?”

百官见户部尚书如此失态,无不惊愕。

而皇上并未显露得意,也未出言讥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