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最新章节。
“咱懂了!”
“这次……咱是真的懂了!”
天色微亮。
老爷子早已起身。
他立于床畔,对着八幅画像久久凝视。
细细看去,
老爷子的神情已不似昨日急切。
反倒带着几分释然,几分从容。
与昨日的慌乱截然不同。
他一幅一幅看过去:
第一幅,是个小沙弥——
那是他初见马皇后时的模样。
第二幅,是一个圆——
它并无深意,
只代表在他即将饿死时,有人送来的一块“热饼”。
第三幅,是一顶发冠……
看到这里,
老爷子嘴角缓缓扬起笑意。
他已猜出其意。
当初,他被郭大帅贬去守城墙,成了个小兵。
她却始终没有离开。
甚至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嫁给了他!
这发冠,
就是她的嫁妆,
也是她成亲那天戴的。
至于第四幅图里
那床卷起来的棉被……
呵呵……
老爷子笑得越发温和。
他又想起了从前的事。
而这些往事,
要不是这次在梦里被大孙那样“醍醐灌顶”地提醒,
他恐怕还不会恍然大悟!
想着想着,
老爷子的思绪又飘远了。
就算解开这些,又能看到什么?
是皇后当年留下的东西?
还是那神医像之前一样,又给了什么指示?
可会是什么指示呢?
想到这里,
老爷子心里其实一直悄悄盼着一个奇迹——
一个他从没对人说过的奇迹。
如果当年……
就像标儿那样,那位神医托白鸽、鹦鹉,或是白鹤……
把那些灵药……
要是能送到咱皇后、咱大孙手里,
该多好!
那是不是说,他们或许还在什么地方活着?
“当啷!”
“砰!”
一想到这,老爷子激动得失了神,
不小心打翻了花瓶。
花瓶碎了,他也回过神来。
“怎么可能呢……”
他望着铜镜里的自己,
苦涩一叹。
“要是能看看皇后给咱留的念想,咱就知足了。”
“要是真还活着……”
“唉,痴心妄想!”
“咱皇后的棺椁,还在帝陵里安放着。”
“不像大孙,埋下去的当晚,尸首就不见了……”
由宫人伺候着穿好外衣,
老爷子准备出去问问詹徽他们想明白了没有。
这七幅图,
经“大孙”提醒,加上刚刚一番回想,
老爷子心里已有四五分把握。
还有两幅不太确定,
以及一幅……不敢确定。
……
与此同时,忙了一夜的朱彪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
“都想清楚了?”
“待会儿你爷爷问起来,可不能再像昨夜一样,一句也答不上。”
朱允炆跃跃欲试地点头:“父亲放心,经您昨夜提点,我已猜到一定和皇爷爷打天下的经历有关!”
“我还派人去请教了齐先生和黄先生,他们连夜翻阅从洪武元年至今的所有史料,都一一记录在案。”
“这次一定会有答案。”
朱彪听了,
先是皱了皱眉,觉得二儿子这样说似乎不太妥当。
可转念一想,昨天父皇没有拿出“娘亲”的画像,
导致大家都理解错了?
难道他们以为,这是暗示父皇从乞丐到帝王的历程?
朱彪忽然觉得不太对劲,
正想提醒,
却见二儿子一脸自信,似乎胸有成竹,
便暂且压下心中疑虑。
说不定,允炆说的没错呢?
毕竟,他自己想了一夜,也毫无头绪。
“允熥,你呢?”
朱彪望向朱允熥,见这三子正微微蹙眉,低语:“猜到些许……”
“那就走吧。”朱彪道,“你猜一点,他猜一点,再加上凉国公、颍国公他们,拼也能拼出个结果来。”
他一边思忖,一边领着儿子走向行宫大殿。
此处不比皇宫,上朝臣子不多,但皇爷身边的重臣与六部要员仍有数十位。昨夜皇爷回宫一宣布,众人便联想到前几次因解字谜而得圣心的解缙,又念及近日税制改革致使多名官员罢黜,空出诸多职位——如今这些朝臣,哪个眼里不亮?若能猜中一次,便是简在帝心,仕途可期!
待朱彪抵达大殿外,官员已三五成群聚了不少。朱允炆提及的两位翰林,正色肃容,怀中抱着几册明显经人精选的书籍,神情郑重。
朱彪暗自摇头。眼看殿内容不下这许多人,随行礼官只得将部分官员拦在外头旁听,殿内这才有了落脚之处。
进殿时,老爷子已坐定。前七幅“画像”悬于屏风之上。
朱彪归位后,老爷子便扫视群臣:“都说说,看出些什么?”
詹徽、杨宪等老臣互换眼色。他们昨夜亦未成眠,心中虽有腹稿,却皆老成持重,谁也不肯先开口。
此时,黄子澄瞅准时机,迈步出列:“陛下,臣昨夜受二皇孙之邀,查阅典籍彻夜未眠,终有所得!”
自前次礼部尚书遭贬,黄子澄愈发沉稳。他自觉已摸透何时该言、何时当默的玄机。昨夜见朱允炆送来“七幅图”,称是皇爷予群臣的“考题”,他便知:出山的时机到了!
那赵茂执掌礼部多年,何等威风?偏要在税改一事上与圣意相悖,岂非自寻死路?正好,他黄子澄身为洪武十八年会试状元,若借此机自翰林学士跃升礼部尚书……即便不成,工部侍郎之位亦尚空缺!
心念电转间,黄子澄欣然上前,指着屏风上的图向众人阐释:
“这第一幅,乃皇爷早年孤苦,为沙弥时的画像。”
首句方出,不少臣子已频频颔首。
这不就是……让他们追忆大明旧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