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最新章节。
“欲立根基,必先全取吴郡,以七十万百姓供养将士。”
“可那盛宪与吴郡豪强,岂会坐视我军夺城?”
“彼时必据城死守,我军唯有强攻。”
“战祸所至,百姓流离,民心尽失。”
“纵得吴郡,亦是一片焦土!”
“残破之城,尚余几多人口?”
“又能支撑多少兵马?”
“故每取一城,必先休整治理。”
“待兵精粮足,方可再图他处。”
“如此周而复始,两三年已属保守。”
“且即便夺得江东,亦非完璧!”
言及此处,他话锋陡转:
“而今形势迥异!”
“我军已据淮南要地,此处富庶远胜江东。”
“坐拥百万黎民,十万雄师,钱粮丰足。”
“既有此等根基,何须再逐城苦战?”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孙坚闻言颔首,眼中闪过明悟之色。
秦鸣见他领会,便不再赘言。
此事本质在于根基深浅——根基牢固则势如破竹,根基薄弱则举步维艰。
且看曹操与孙策之别:
曹操初起兵时不过五千部众,然鲸吞兖州、收编青州军后,转眼便成一方雄主。
北讨袁术、东征陶谦、南战吕布,继而扫荡刘备张绣,中原烽火八载不息。
纵使曹公雄才大略,若无充足粮秣军备支撑,纵使兵仙再世亦难屡战屡胜。
反观孙策,同样三千精兵起家,却在江东鏖战六年。
曹操八年定中原,孙策六载竟未全取扬州。
莫非孙郎不通兵略?或怯于征战?非也!
孙策每战必胜,所欠者唯根基二字。
譬如商海浮沉:
豪强并购如虎添翼,可连环吞并;
白手起家者却要刀头舐血,寸土必争。
如今孙氏已非吴下阿蒙,父子却仍存小富即安之念。
此风断不可长!
既要兴兵,便当雷霆万钧!
见孙坚已被说动,秦鸣趁势进言:
“二问更无须多解——零敲碎打即便得胜,所得亦是满目疮痍的江东。”
“吾等要的,是能反哺大军的膏腴之地!”
他早勘破历史迷局:旧时空里江东屡失战机......
内部,需调和各大家族之间的矛盾。
外部,南方山越未平,西方刘表刚走,刘备又至。
北方曹操更如巨峰压顶!
莫非东吴无意扩张?
绝非如此!
即便孙权,也日夜期盼挥师北上。
然而除偷袭荆州外,其北上征伐近乎无功。
何故?
根基薄弱而已!
孙策经略江东六载,亦摧残江东六载。
这六年,早已耗尽江东元气!
加之孙策猝逝,东吴扩张之路彻底断绝。
如今他携孙坚重生,岂容江东重蹈覆辙?
思及此,他肃然道:"欲取江东,须速战速决,不可任战火蔓延!"
"原来如此!"
孙坚父子频频颔首,终悟秦鸣"一战定江东"之深意。
其一,实力具备;
其二,形势所迫。
然既有实力与需求,难题在于如何攻取江东。
孙坚捋须道:"难怪子若说四万兵力不足。此等大战,确非四万兵卒可胜任。"
随即转向秦鸣:"既出此言,想必子若已胸有成竹?"
"自然!"
秦鸣笑道:"适才已言,夺取江东时机成熟。兵力虽寡,却非决胜关键。"
"伯符曾言,南四郡中周昕、王朗、华歆皆无回应,唯盛宪以'大贼阻道'推诿。依我看,彼等非真心抗拒,实存观望之心。"
"故我军战略八字可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以四万精兵,摧其侥幸之念,迫四郡太守归降!"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孙坚默念数遍,抚掌赞道:"军师妙计!八字道尽取江东精髓!"
孙策亦点头称是,忽又追问:"然则具体当如何施行?"
孙坚听罢,立即向秦询问道:
"军师既有良策,具体该如何实施?"
孙策也附和着说:
"父亲说得是!军师既有全局谋划,必有具体部署,还请明示。"
秦鸣微微一笑,直截了当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