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技术研讨会(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最新章节。

八义集农会大院,气氛有些沉闷。

一场由农会组织的“农业生产技术研讨会”刚刚结束。与会的都是村里最有经验的老农和手艺最好的工匠。然而,讨论的结果却让陆鸣的心沉了下去。

老农们普遍摇头叹息:“陆队长...不是我们不想办法...实在是这地里的活,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法子,能想的都想了。咱们这地,肥力就这么多,再怎么伺候,一亩地打多少粮食,那是有数的!想再提高...难啊!”

“是啊,种子是祖辈传下来的,粪肥也是那些法子...实在是没辙了。”

工匠们也是一脸无奈:“陆队长,您看这曲辕犁,传了多少代了,样式都差不多。要说改...我们这些粗人,实在想不出还能怎么改啊?再改,不还是犁地吗?”

“水车、风车...那都是大地方、有钱人家才搞得起的精细玩意,咱们这...没那个手艺,也没那个钱啊。”

研讨会开得有些垂头丧气。老农和工匠们并非不努力,而是在他们固有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确实已经看不到提升的空间了。这种因循守旧、缺乏突破性思维的困境,让陆鸣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地要发展,军队要扩充,粮食是命根子!如果农业生产力无法突破,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唉...看来古代农业技术真的到瓶颈了。】

【没办法,小农经济就是这样。】

【主播别灰心!】

就在陆鸣眉头紧锁,一筹莫展之际,弹幕里突然出现了几条带着专业气息的留言:

【主播!我是农学院的学生!我学过一些农业史和农技知识!】

【对!我也是!在不依赖现代机械的情况下,其实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提升产量的!】

【老农和工匠们受限于时代,知识有盲区!我们可以提供思路!】

这几条弹幕,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瞬间点亮了陆鸣的希望!他立刻集中精神,仔细观看。

【首先说种子!】一个ID为“农学小能手”的网友发言:【古代农民留种都是选长得好的,但这只是表型选择,效率低!可以进行简单的‘穗选法’和‘粒选法’!就是在收获前,在长势最好的田块里,挑选穗大、粒饱、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单独收割、脱粒、晾晒、储藏,作为下一年的种子!这样连续选几年,种子质量能明显提升!】

【还有!可以尝试‘异地换种’!同一个品种在不同地方种几年后,可能会退化,和邻近村子交换种子,有时能起到复壮增产的效果!】

【再说肥料!】另一个网友补充:【老农只知道用粪肥和绿肥,但施肥方法可以改进!比如‘穴施’、‘条施’,集中施肥在作物根部,比撒施效果好!还可以制作‘堆肥’,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混合堆积发酵,腐熟后肥效更高!还有骨粉!把动物骨头烧酥磨成粉,是很好的磷肥!】

【对了!豆科植物,比如大豆、花生,根瘤能固氮!实行‘禾豆轮作’或者‘间作套种’,比如玉米地里套种大豆,能有效养地增产!】

【农具也能改进!】第三个网友发言:【曲辕犁虽然成熟,但犁铧(犁头)的材质和形状可以优化!想办法找更好的铁,打造更锋利、更耐磨的犁铧!犁壁(翻土板)的弧度也可以调整,让翻土更顺畅省力!】

【还可以推广‘耧车’!就是播种器,能精确控制行距和播种量,比手撒省种又均匀!】

【水车搞不定,可以先搞‘翻车’(龙骨水车)!用人力或畜力驱动,结构相对简单,提水效率比戽斗高多了!】

一条条具体、可行、远超这个时代农民认知的技术建议,通过弹幕呈现在陆鸣眼前。他越看越激动,越看越有信心!

“太好了!太好了!”陆鸣猛地一拍桌子,把旁边愁眉苦脸的农会干部和老农工匠们都吓了一跳。

“同志们!有办法了!”陆鸣兴奋地站起身,脸上阴霾一扫而空,“刚才...刚才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结合一些...一些古籍上的记载和我的琢磨,想到了几个提高产量的办法!”

他不能直接说是弹幕教的,只能假托古籍和自己的思考。

他按照弹幕提供的思路,一条条清晰地讲解起来:

“王老伯!关于种子,我们不能总是用普通的留种方法!我们要‘优中选优’!今年秋收,咱们组织人手,专门去长势最好的地里,挑那些穗子最大、颗粒最饱满的麦穗,单独收起来,明年就用这些种子!这叫‘穗选法’!”

“李大叔!肥料方面,我们不能光用生粪!我们可以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堆在一起,盖上土,让它发热发酵,变成又黑又烂的‘堆肥’,这样的肥料劲更足!这叫‘沤肥’!”

“张师傅!农具也能改!咱们想办法找点好铁,把犁头打得更尖更硬!还可以试着做一种叫‘耧车’的播种家伙事,能让播种又快又匀!”

陆鸣讲得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操作办法。老农和工匠们开始还听得将信将疑,但随着陆鸣越讲越细,他们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穗选法?这...这听起来有道理啊!”

“堆肥?俺爹好像说过...但没这么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