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最新章节。
这位难得的将才,还是荆州本地将领,若能为主公所用,对稳定荆州局势大有裨益!
"子璟身为荆州人士,对此三人的底细应当了如指掌。"
"依你之见,该如何发落这三人?"
刘备向秦牧征询意见。
秦牧略作沉吟,心中已有盘算。
"蔡和、蔡中皆是庸碌之辈,又出身蔡氏宗族,既难堪大用,也不可能真心归顺。"
"唯独文聘乃当世良将,水陆战法皆精,主公务必设法收服此人。"
秦牧当即道出处置方案。
"文聘此人确有将帅之才。"
刘备点头称是,却又话锋一转:
"只是听说刘表待其不薄,且其家眷皆在襄阳,恐怕难以招降?"
这番顾虑不无道理。
文聘与张辽情形迥异。
昔年张辽被俘时孤身一人,归降自然了无牵挂。
而文聘家小皆在襄阳,必不会不顾亲人安危轻易投诚。
"文聘早在刘表主政荆州前,便已镇守南阳新野,可谓荆州军中元老。"
"刘表执政后重用蔡蒯两家,反将蔡瑁擢拔为武将之首,文聘却始终未得晋升。"
"况且文聘出身南阳新兴文氏,族中仅他一人得任要职。"
"属下不信,文聘对刘表任人唯亲的做法毫无怨言。"
"更听闻此次是刘表强令其断后,等同弃子,方被我军所擒。"
"文聘心中岂能没有怨怼?"
"我们正好借题发挥,必能说动他归顺主公!"
秦牧这番剖析,将文聘的处境与心境清晰地呈现在刘备面前。
刘备思忖片刻,颔首道:
"子璟深谙人心,又是荆州本地通,对文聘的见解自然最为透彻。"
“既然你说有机会劝降他,那我便试试。”
这时,张飞突然插话:
“子璟军师,大哥方才说过,文聘家眷都在襄阳,这就是他的软肋。”
“光凭这点软肋,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又如何保证能说服他?”
刘备闻言猛然醒悟,立刻看向秦牧。
秦牧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笑意。
“所以,需要用到蔡中和蔡和。”
“这两个蔡家蠢材,主公需杀一个,留一个!”
(还差五百多花就破万,恳请各位彦祖赐花一朵,助我达成,拜谢!)
“留一个,杀一个?”
刘备仍未听出其中深意,追问道:
“子璟,杀一个留一个是何意,还请明示。”
秦牧眼中寒芒闪现。
“杀一个,自然是从蔡中、蔡和两兄弟中选一人处死!”
“原因有二。”
“其一,以蔡瑁为首的蔡氏兄弟,必是怂恿刘表对主公用兵的元凶之一。”
“蔡氏兄弟欲置主公于死地,若主公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因此,主公须斩其中一人,既报复蔡氏敌意,亦震慑那些执意追随刘表与我为敌之徒!”
“说白了,主公需以蔡氏之血立威,杀一儆百!”
刘备沉默不语,细细品味这番话。
自拜秦牧为军师后,他私下更敬秦牧为师,常虚心请教治国为政之道。
在秦牧潜移默化之下,他的仁义之中,渐渐掺杂了几分霸术。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个对任何敌人都心慈手软的滥好人——
哪怕对方欲置他于死地。
其二,诛杀蔡氏族人,实为收服荆州人心之计。
刘表偏爱蔡、蒯两家,州郡要职多由其掌控。
即便昔日与蔡、蒯齐名的庞、黄二族,亦难分权柄,唯有驻守江夏的黄祖稍受重用。
其余世家更不必提,莫说得利,连残羹冷炙亦难求。
故而荆州境内,对蔡、蒯二族心怀怨愤却隐忍不发的豪杰大有人在。
主公斩杀蔡氏子弟,便是向这些人表明心迹——待日后执掌荆州,必将打破蔡氏独大之局。
如此,焉能不令那些受蔡、蒯压制的豪杰归附?
届时主公外攻刘表,内有荆州豪杰策应,何愁荆州不破?
刘表闻言恍然。
遂连连颔首,叹服道:“子璟杀一人竟有如此深谋,备受益匪浅。”
此言即表明老刘认可秦牧之策,决意诛杀蔡中、蔡和其中一人。
此时,张飞猛一拍脑门,大悟之余又生疑惑。
“军师,既杀蔡氏好处这般多,何不干脆砍了蔡中、蔡和那俩龟孙?”
刘备亦面露不解,望向秦牧。
秦牧淡然一笑:“方才我已言明,欲招降文仲业,需杀一留一。”
“留下那蔡氏子弟,正是为令文聘归心。”
刘备与张飞相顾茫然。
秦牧未再多言,只轻笑道:“且留此悬念,待至新野,刘表自会替主公劝降文聘。”
此言一出,刘备及众将皆惊。
张飞使劲掏了掏耳朵,满脸难以置信。
文聘明明是刘表麾下大将!
刘表怎么可能反过来劝自己的部将投降敌人?
除非他脑袋被驴踢了,才会干出这种荒唐事!
“子璟,你说刘表会让文聘归降我们?这……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