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最新章节。
刘备略一思索,确实想起此事。那时刚攻下寿春不久,秦牧就提议让甘宁领兵南下。他当时还纳闷运粮这等小事何必动用水军大将,但也没多问便应允了。甘宁遂率七十余艘战船向南进发。
可这跟攻取淮阴有何关联?
见刘备面露困惑,秦牧从容道:"临行前我给了兴霸一道锦囊,内藏破城之计。待他抵达建业便可依计行事,为主公夺取淮阴。"
刘备眼中闪过惊异:"军师竟另有妙计?可建业与淮阴相距甚远,甘将军如何能攻取淮阴?"
帐中诸将同样满脸诧异。
秦牧附耳低语,将那锦囊妙计细细道来。刘备神色变幻,从惊讶到欣喜,最后化为深深的叹服。
"军师此计当真..."他激动得一时语塞,片刻后又想起什么,眼中再度浮现惊异之色。
当甘兴霸率军南下建业之际,我方才攻克寿春城,彼时袁谭尚未向我军讨要淮南之地。
关羽不禁发问:"莫非那时起,子璟便已筹谋北上夺取徐州,暗中部署奇袭淮阴之策,特意安排了兴霸这着妙棋?"
秦牧轻笑作答:"袁氏势大而我军势弱,欲要以弱胜强,以小博大,自当谋定而后动,处处抢占先机。"
刘备闻言豁然开朗,复又举杯高声道:"来来来,继续痛饮军师这杯喜酒,今夜定当不醉不归。明日全军出击,水陆并进,直取淮阴!"
席间诸将相顾茫然,皆对秦牧授予甘宁的锦囊妙计百思不得其解。纵使庞士元绞尽脑汁,亦难揣测秦牧将如何助甘宁轻取淮阴。
酒过三巡,秦牧已是微醺,在小乔搀扶下步入洞房。岂料眼前景象令他愕然——两位新人竟自揭盖头,正在房中摆开阵势欲要比试。
秦牧急忙上前拦阻:"二位夫人且慢!今后便是一家人了,纵有分歧也该以理服人,何必拳脚相向?"
吕玲绮与孙尚香连忙收势,双颊飞红地解释道:"夫君误会了,我们并非争执。方才等候时谈论武艺,一时兴起才想切磋几招。"
"我和尚香姐姐一见如故,早就是好姐妹了,怎么会动手呢~"
秦牧这才放下心来。
知道 ** 后,不由得无奈一笑。
想起当年同时迎娶大乔小乔时,那对 ** 温柔似水,娇媚动人。
如今同时娶了吕玲绮和孙尚香,这两位新娘倒好,竟然在新房里比划起拳脚。
同样是纳妾,这情景怎么差别如此之大...
吕玲绮和孙尚香似乎察觉到秦牧的心思,相视一笑,脸上同时浮现出温柔笑意。
"刚才吓到夫君了,是妾身不好,让妾身给夫君顺顺气~"
吕玲绮依偎上前,纤手轻抚他胸口。
"看夫君满身酒气,想必也是醉了,快些坐下吧~"
孙尚香也搀扶着他,将他扶到喜床边。
两位佳人突然转变风格,从英姿飒爽的女将,瞬间化作温婉可人的小女子。
看着平日总是戎装打扮,动不动就要比武的两位姑娘,突然变得柔情似水,娇媚动人。
秦牧一时反倒有些不习惯。
但这般反差很快让他体验到别样情趣,不觉兴致盎然。
"既然两位夫人这么喜欢过招,那为夫就陪你们好好切磋切磋!"
"切磋?夫君想怎么切磋?"
夜色中响起秦牧的坏笑。
红烛熄灭,窗外月色正浓。
淮阴城东,淮水河面。
五十余艘战船借着晨雾掩护,沿淮水向西航行。
朝阳升起,雾气渐散。
远处,一座城池的轮廓渐渐清晰。
"甘将军,淮阴城,看到淮阴城了!"
丁奉指着北岸的城郭,激动地喊道。
甘宁凝目远望,果然看见城池越来越近。
天光渐亮,城门缓缓开启,三三两两的百姓开始进出。
城头守军毫无戒备,丝毫未察觉危机将至。
"军师神机妙算,那袁胤果然毫无防备..."
甘宁握着锦囊中的密计,不由连声赞叹。
十日前,他率领五千水军抵达建业时,心中尚有不忿。想着自己堂堂大将,竟被派来押运粮草。
直到拆开秦牧留下的锦囊,顿时喜出望外。
秦牧令其乘夜潜行,避开建业直入东海。继而沿海北上,由淮河口逆流而上,直取淮阴。
淮阴乃寿春门户。
刘备若攻淮阴,必沿淮水东进,主攻西门。因此秦牧料定,袁胤纵有防备,也必重兵布防西线。
袁胤断不会想到,竟有水师提前十余日由海路潜入淮河,悄然逼近淮阴东侧。
从其防御最薄弱处,给予致命一击。
此乃秦牧奇袭淮阴之策。
此刻所见,淮阴东门守备果然松懈,全无警觉。
一切尽在秦牧算计之中。
"我亲率百骑夺取城门。"
"你统领水军主力随后接应。"
"两路并进,必能一举攻下淮阴,为主公开辟徐州南大门!"
甘宁收起感慨,果断下令。
丁奉欣然领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甘宁率百名轻骑趁着晨雾未散,直扑淮阴东门。
七十余艘战船则扬帆疾进,沿水路杀向淮阴。
此时淮阴西门。
袁胤正迎接远道而来的荀谌。
"友若先生舟车劳顿,辛苦了。"
“府中略备薄酒为你洗尘,快些进城饮上几杯,驱驱寒气吧。”
袁胤笑吟吟地快步迎上,言辞神色间透着几分刻意亲近的意味。
现实如此,无可奈何。
论辈分,他是袁绍的族弟,袁谭的叔父。
这般身份,在袁绍麾下本该备受尊崇。
可他选错了阵营。
昔日二袁相争时,袁胤更看好袁术,便毫不犹豫投奔了袁术帐下。
谁知袁术狂妄称帝,终被吕布诛杀,身败名裂。
当时袁胤恰在外驻守广陵郡,见袁术已死,只得名义上改奉吕布为淮南之主。
不过他倒机敏,虽表面归顺吕布,却屡次拒绝返回寿春的调令,始终拥兵坐镇广陵。
苦苦支撑至今,终是盼到袁绍南下,他那侄子袁谭攻取徐州。
袁胤如释重负,立即遣使赴下邳,表明归顺之意。
虽曾站错边,但终究是袁氏族人,又是自家叔父。
袁谭便未再追究,代袁绍接纳了袁胤的归附,仍命其驻守淮阴。
然而袁胤虽姓袁,却终究带着降将的身份,难免低人一等。
而荀谌却是袁绍倚重的谋臣,袁谭的亲信。
袁胤见了荀谌,自然要赔着笑脸,不敢有丝毫怠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