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最新章节。

阎象皱眉谏言:“主公,恐怕苏烨确有吞并南阳之意,不愿让主公独占此地……”

南阳归属荆州,苏烨此人盘踞多年,绝非易与之辈。

如今天下动荡,他必欲吞并全州,岂会容我等染指南阳?

阎象神色凝重,忽觉此事颇为棘手。

此前未曾细想苏烨之事,如今看来,倒是世人皆低估了他。

此人心机深沉,或许早在数年前便已预见乱世,暗中布局。

袁术怒道:"苏伯渊野心不小,难道不怕撑破肚皮?"

他虽有开战之心,奈何麾下仅三万余新兵,战力堪忧,实不敢轻举妄动。

阎象叹道:"他确有这般底气!"

"莫非要将南阳拱手相让?"袁术愤然质问。

阎象不慌不忙道:"不必如此。苏烨仅是南郡太守,师出无名。"

"主公只需尽快掌控南阳全境,名正言顺接任太守之职,届时拥兵六万,自可遣使质问苏烨,勒令其退出南阳。"

袁术闻言大喜:"妙计!便依此行事!"

"不过......要迅速平定南阳,亦非易事啊。"

袁术望着远处的宛城,眉头紧皱:"这宛城防备稳固,若张咨铁了心死守,以我目前的兵力,短期内恐难以攻下。"

正是出于这个考量,他才迟迟未对宛城发起强攻。

一旁的阎象上前献策:"主公,长沙太守孙坚已奉您之命抵达江夏,何不派他前去夺取宛城?无论强攻或智取,只要他能拿下城池,并借机除掉张咨,南阳太守之位便可空出。"

他压低声音续道:"届时,无论是请老大人运作,还是您自行接任,都顺理成章。最重要的是——"阎象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此事经孙坚之手,便不会损及您的名声。"

袁术闻言双眼放光:"妙计!就这么办!"他当即拍板,"我这就传令孙坚,让他去解决张咨!"想到孙坚已斩杀荆州刺史王睿,再杀个南阳太守想必也不会有心理负担,袁术嘴角露出冷笑。

两日后,孙坚率两万兵马进入南阳。这支军队半数是从江夏仓促招募的新兵,战斗力令人担忧。抵达宛城后,孙坚以袁术名义要求张咨供应粮草。遭拒后,他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备下牛酒厚礼相赠,并邀张咨赴宴。

放松警惕的张咨出城应约,不料宴席间孙坚突然发难,当场将其斩杀。紧接着,孙坚趁城内群龙无首之际,迅速攻占宛城。此后半月间,他替袁术横扫南阳,将大半个郡县纳入掌控。

就在此时,洛阳传来惊天消息——曹操刺杀董卓失败,正逃亡在外。

袁术先是一愣,随即满脸不屑地讥讽道:"呵!曹阿瞒现在做事是越来越没出息了!"

"竟亲自跑去搞刺杀?莫不是脑子里灌了浆糊?"

"这种事派几个死士去办不就得了?非得自己往火坑里跳?"

"命可只有一条!"

"连'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都不明白,还整天自诩聪明绝顶?真是笑话!"

站在旁边的阎象听得直皱眉。

他心想:真当人人都和你袁公路一样,生来就顶着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

那曹孟德虽说出身不差,可"阉宦之后"这个污名注定让他仕途坎坷。

这次亲身犯险,八成是为了给自己扬名立万。

"此人绝非池中之物。若能活着逃出长安,日后必成大器。得找机会提醒主公才是..."

正思量间,数日过去。

渤海郡突然传来消息——袁绍举兵 ** ,还发布讨董檄文传檄天下,要组建联军共诛 ** 。

消息如野火燎原,短短几日便传遍大汉疆土。

刚拿下大半个南阳的袁术接到线报,顿时暴跳如雷:"好个袁本初!区区婢生子也敢代表袁氏发号施令?"

"召集诸侯这等大事,合该由我这个嫡子出面!"

"狂妄!简直无法无天!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兄长?"

袁术气得七窍生烟。

他筹划多时的事,竟被袁绍抢先一步。如今风头全让那庶子占尽,自己再效仿反倒落了下乘。

"此事绝不能善罢甘休!即便檄文是你发的又如何?这盟主之位,我定要夺过来!"

袁术咬牙切齿地发狠道。

太师府内,董卓得知袁绍在渤海起兵,并发布讨伐他的檄文,勃然大怒。

他拍案吼道:"袁本初竟敢如此狂妄!"

"我待他不薄,他竟恩将仇报?"

"当初他在朝堂上对我拔剑相向,我非但没有追究,反而准许袁隗所请,让他出任渤海太守。"

"这就是他的报答?"

"袁氏一族到底意欲何为?"

"我前日才任命袁术为南阳太守,连他擅杀前任太守张咨之事都未加追究,他们却处处与我作对。"

"莫非真当我董卓好欺?"

董卓深感被世族背弃。

他竭力拉拢袁氏等士族,可谓卑躬屈膝。

本以为能获得接纳,却换来这般结果。

袁绍檄文一出,各方诸侯纷纷响应,其中不乏他曾封赏之人。

这时李儒入内劝道:"岳父息怒,动怒无济于事。"

董卓一把揪住李儒:"都是你出的馊主意!"

"要我笼络士族,现在倒好,他们反倒来讨伐我。"

"简直荒唐!"

"若无我在,袁氏怕早已废立天子,改朝换代。"

"论野心,袁氏远胜于我,凭什么给我扣上乱臣贼子的帽子?"

"是他们要毁了大汉,而我——董卓,才是真正的护国之臣!"

## 李儒的抉择

李儒始终静默不语。

直到董卓说完,松开他衣领的那一刻,他才缓缓开口:"岳父所言极是,但真话往往最是无用。"

他微微前倾身子,声音低沉而清晰:"此前建议您安抚士族,是想借机缓和关系。本想助您基业长青......"

话音未落,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如今看来,他们从未真心接纳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