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最新章节。

蔡勋进言道:"当前形势于我有利,望公子慎行。"帐内方才热烈的气氛顿时凝滞。面对众人反对,许衡从容回应:"诸公多虑了。高祖曾定都长安,迁都本身并无不妥。"

贾龙不解道:"既然如此,公子先前所言何意?"许衡缓步踱行,道:"迁都虽可行,然董卓若强迁百姓,以西凉军押送,恐生祸端。这些本就肆无忌惮的军队,在迁移过程中恐将酿成诸多惨剧。"

贾龙皱眉道:“迁都移户本属常事,能奈他何?一旦长安定为国都,雒阳自非帝都所在。"

许衡却反驳道:"未必!若奏请天子钦定双京之制......移驾西京暂避关东战乱,而以雒阳为东京,既保宗庙社稷,又可作西京连接中原之枢纽。如此百姓是否迁徙,便无关紧要了。"

"双京制?"

"西京?东京?"众人闻言皆露诧异之色。

《公羊传》有载:京师者,天子所居也。

京谓大,师谓众。天子所居,必择地广人稠之所。

由此可见,"京"表宏大,"师"表民众,"京师"古义即指天子居所——既要地域广阔,又要人口众多。

依此而论,汉室天子设立两座都城,即"双京制",于礼法并无不妥。但凡符合地广人稠之要义,皆可为天子居城。

谁说 ** 只能定都一处?天子设东西两京并立,有何不可?

谁人规定天子仅能居一城?偏要置办两座都城!纵使耗费巨资,亦是心甘情愿!

虽长安在汉时亦称西都,却非天子常驻之地。今奏请确立双京,实欲在法理上将雒阳与长安同列为帝都。

上奏朝廷请立东西两京之策,本质是向董卓表明:迁都可许,弃雒阳宗庙不可为。

若雒阳仍为京畿,宗庙得以保全,其深层含义便是——无需迁徙百姓。

贾龙沉思良久,方道:"此计虽可保全雒阳百姓,却要触怒董卓,恐怕得不偿失。"

许衡正色道:"贾公似乎忘了根本......"

"何事?"

"吾等宗亲同盟,既要护持天子,亦要守护社稷,更要庇佑黎民......长叹掩涕,哀民生维艰。若不能护佑百姓安定疆土,这联盟有何意义?"

荆益众将领皆垂首默然。

宗亲联盟真意何在?

实则为荆益两州利益,欲趁董卓与关东诸侯交战之机,借护君之名谋声望、图利益、求官爵,满足两地豪族私欲。

然对外示人时,荆益联军——包括北境刘虞,皆以忠君护国的正义形象昭示天下。

众人心知肚明,许衡偏要搬出冠冕堂皇的说辞,倒像是存心给人难堪。

即便道理不差,可涉及两州要务,岂能因那些保境安民的空谈,就与董卓交恶?

贾龙、刘瑁、蔡勋、蒯越、吴懿、严颜等人皆沉默不语,各自揣着明白装糊涂。

帐外,队率张任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寒门出身的张任,既非豪强也非世族,心中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家族利害。

年纪尚轻的他,心中仍激荡着少年人的是非分明。

在他看来,此次出兵本应为铲除奸佞,护卫社稷。

可眼下,益州将领中除了刘公子,竟无一人敢挺身而出!

莫说与西凉军对阵,就连上书力谏保全京师的气魄都没有。

张任不自觉地攥紧拳头,牙关咬得咯吱作响。

尽是些见利忘义之徒,哪有什么英雄气概?

地位决定眼界,尚未跻身上位的张任,自然难与刘瑁、贾龙等人想到一处。

......

不仅益州众人,荆州官员同样心怀不安。

尤以蒯越为甚。

他猜不透许衡的真实意图。

但蒯越清楚,许衡的盘算绝非表面这么简单。

即便如此,他还是要劝谏一番。

"少主,当务之急是向董卓讨要朝廷敕封......"

话音未落,张允突然出列。

他抱拳朗声道:"公子高见!我等兴兵前来,是为公义而非私利。董卓祸乱朝纲,荼毒百姓,若任其强迁洛阳民众,必致十室九空。我等王师,岂能坐视不理?"

"况且公子只是奏请设立东西两京以保全宗庙,若连此等谏言都不敢上呈,还谈什么联盟?论什么护驾?"

张允本就生得器宇轩昂。

三绺长须更添威严,这番掷地有声的陈词震彻军帐,令在场众人无不汗颜。

许衡注视着正气凛然、英姿勃发的张允,心中不禁暗暗感叹。

这光环效应也太强了...简直把主角范儿演活了。

黄忠、文聘、李典三人同时上前,抱拳高声道:"末将等愿听从公子调遣,惟公子之命是从。"

刘瑁见状顿时焦急起来。

他急忙拽了拽贾龙的衣袖,低声耳语道:"贾公,许衡不过少年意气用事,此举分明是要与董卓正面为敌。咱们绝不能答应!益州那边还等着朝廷敕封,这个节骨眼上可不能出乱子。"

贾龙紧抿嘴唇,沉声道:"若他执意如此...咱们就以分兵相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平心而论,贾龙确实被许衡的话触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