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最新章节。
"何物不够?"
孙坚冷笑道:"冬装都未备齐?身为主帅竟未虑及此事?"汉代所谓绵袍实为丝絮填充的长衣。乱世之中筹措数万套御冬衣物实非易事,多数只得用粗麻填充替代。
时值寒冬,若无厚实冬衣,将士们将难熬严冬。许衡立即转向蒯越:"南郡可曾备妥我军冬装?"
蒯越抱拳说道:"我已差人向襄阳催促物资,南郡比曹官员已清点完郡中库存,冬衣数量尚可,但质地单薄难以御寒,现正赶制新棉衣,运抵阳人县还需数日。"
许衡微微颔首道:"既如此,将士们还需忍耐些时日。"
孙坚一直冷眼旁观,此时突然开口:"孙某军中冬衣亦不充裕......"
许衡闻言眉头紧锁。
这话什么意思?
莫非是要打荆州军冬衣的主意?
简直与袁术如出一辙。
许衡看向蒯越,发现对方眼中也闪过怒意。
这分明是存心算计。
许衡不动声色地问道:"君侯此话何意?恕许某愚钝。"
孙坚神色依旧冷峻,带着几分讥诮。
但接下来的话却出人意料。
"孙某恐难支援贵军冬衣......思来想去,唯有让吴郡子弟与贵军将士交替使用棉袍,两人共用一件,各穿半日。待荆州军冬衣运到,再归还我军,不知许公子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许衡,在场众人皆怔住。
谁能想到这个满脸冷漠的孙坚,竟会提出如此暖心之策?
"两人共穿一袍?"许衡喃喃重复。
孙坚挑眉道:"莫非许公子嫌我江东将士不配与贵军同袍?"
"非也,只是君侯如此仗义,实在出人意料。"
原以为孙坚要趁火 ** ,谁知竟是主动提出让将士们与荆州军分衣御寒。这等于是将七千吴郡将士的冬衣分出一半。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两人共衣越冬并非孙坚首创,早有先例可循。
《诗经·秦风》中的《无衣》开篇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首描绘秦军共披战袍御寒的诗歌,印证了当时军中物资匮乏的实况。
然而孙坚竟让麾下将士与连盟友都称不上的宗亲联军共享衣袍,这般作为堪称大义之举。
这实在不像孙坚素日作风?
面对许衡的感激,孙坚始终冷着脸,只是平淡告知:"阳人县东城已清空,半数屋舍与空地供你部驻扎。"
这番安排处处透着关照之意,完全出乎许衡预料。他原以为,连杀王睿、张咨都不眨眼的孙坚,怎会对荆州军如此友善?
虽有疑虑,但仗着袁术撑腰,许衡仍率军进驻城东。那些空置的民舍里,最居中的宅院自然归公子所有。
——————
阳人城东的百姓不知被迁往何处,想来境遇堪忧。乱世之中,最冷不过人心。
孙坚确实如约让出半数驻地。两支军队比邻而居,那些腾空的屋舍间,最好的院落亮起了许衡的灯火。
依照要求,现对
军职依次递减为司马、军侯、曲长、屯长等职级。
普通士兵优先安排屋内居住,其余士卒只得在街道空地搭建临时营帐。孙坚预言应验,进驻阳人城当日气温骤降,刺骨寒风席卷全城。许衡有幸分得民居,这在严寒中堪称幸事。
汉代民宅约十平方米,分半地穴与地面两种结构。屋内均设连通灶台的暖炕,烟道设计已颇为先进:西汉双烟道,东汉演进为三烟道。这种取暖设施早在东汉时期便已普及中原。
因军中缺乏燃料,孙坚特遣人送来柴薪供许衡烧炕取暖。三烟道设计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既保暖又无烟气淤积之虞。许衡正安睡至子夜,却被室外喧哗惊醒。
披衣出户时,凛冽寒风扑面,刺痛面颊。许衡暗自思忖:"一夜之间天候剧变,孙坚坚持两军合驻,原是预知此变。"他认出迎面而来的是黄忠麾下年轻屯长褚胥,此人虽仅年长三四岁,已凭借军功晋升屯长,深得黄忠器重。
"公子为何深夜起身?"
"外间喧哗难眠。"许衡整理衣襟答道。
阴冷的夜风中,吕胥眉头紧锁地抱拳道:"请公子稍候,容末将去驱散这些扰您安寝的兵卒。"
许衡举目四望,只见营地处处跳动着橘红的火苗。士兵们抱着柴薪来回穿梭,此起彼伏地呼喊着同伴的姓名。长街两侧不知何时已架起数十处篝火,士卒们围聚在跃动的火光旁,有的鼓腮吹着手掌,有的高声谈笑,皆是为驱散刺骨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