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最新章节。
......
此刻在许衡看来,李傕、蔡邕之流已不足为虑。
他察觉到自己的心跳略微加快。
自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许衡见过不少青史留名的人物,但能让他心潮起伏的,今日"文和"二字当属首次——那位搅动天下的谋士就站在眼前。
在许衡熟知的汉末群英中,有位擅施毒计,奇谋迭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智者。
此人终生都在观望风向,稍有异动便会如受惊的野兔般四窜。
或许更像一条毒蛇,受惊时先发制人,随即伺机遁走。
阴柔难测,保身有术,翻手便可搅动风云。
......
"贾诩见过公子。"中年文士似乎极不情愿自报姓名,但许衡已将目光从旁人转向他,只得无奈应对。
偏生遇上李傕这等莽夫,紧要关头非但不作遮掩,反倒将他推到台前。
许衡凝视着对方,心中了然——果然是这个人。
"不知贾先生现居朝中何职?"
贾诩恭敬答道:"曾任三署郎,董相国入京后任职太尉府掾属,现为牛中郎将麾下讨虏校尉,实难胜任。"
"原来如此。那贾先生此次随李都护议和,负责何事?"
贾诩沉默未答。
李傕豪爽地代为回应:"文和只是作为随行参谋与我同来,不担具体职司,稍后正式商议时在帐内旁听即可。"
许衡淡然一笑,已然心知肚明。
这是给李傕充当幕僚来了。
虽然议和之事已成定局,但有此人在侧,仍需小心应对。
许衡不再多问,礼貌地邀请洛阳使团入帐详谈。
众人入帐分席落座,侍从备好酒器后,许衡吩咐上酒。
蔡邕劝道:"正事未决,此时饮酒恐有碍商议。"
听闻此言,正要举杯的李傕脸上露出扫兴之色。
蔡邕这番不识趣的言行让李傕暗自皱眉,却碍于情面不好发作。
谁不知蔡邕乃董卓最为器重的文士,在相国跟前分量极重,李傕自然不愿与他撕破脸皮。
此时许衡朗声道:"酒宴之上议定国事,倒也不失为一桩美谈。况且我等护送圣驾返京,只为社稷安危,其他琐事概不插手。只要天子安然坐镇洛阳城,在荆楚、益州众人眼中便是太平无事。"
这番滴水不漏的应答,既化解了蔡邕的尴尬,又遂了李傕的心意。
许衡侧身问道:"都护以为如何?"
李傕本就是豪爽性子,要他正襟危坐商谈半日实在煎熬。闻言立即应道:"这是自然!天子既已还都,万事皆安。这酒,该饮!"
说罢朗声大笑,命侍从将铜爵斟满琼浆。
酒过三巡,李傕放下竹箸道:"日前许使君上奏迁都之策,建言设立两京朝堂。相国与诸公连日议政,深以为然。此番特命某前来告知,尚书台不日便将拟旨施行。还望诸位早日撤兵归镇。如今天下动荡,民生维艰,大军久驻京城恐生变故,请诸位斟酌。"
许衡举爵相敬:"相国从谏如流,实乃我辈之幸。"
李傕继续道:"相国还特意交代,荆益宗亲此番护驾辛劳,皆是朝廷肱骨。若有诉求尽管提来,相国必当妥善处置。"
这番客套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已是在下逐客令。
许衡会意,向蒯越递了个眼色。蒯越立即起身,取出早已备好的请封名册奉上。
当竹简哗啦展开时,竟是密密麻麻写满人名的长卷。李傕看得倒吸凉气,讶然道:"竟有这般多人?"
蒯越恭敬答道:"虽人数众多,却皆是经过严格筛选。若能得相国任用,必能使南方物阜民丰,将来荆州更可成为相国稳固的南疆屏障。"
八百四十三
李傕神色迟疑,一时拿不定主意,侧目望向贾诩。
贾诩被他这般直勾勾盯着,心中暗自叹息。
何必将事情做得如此明显?
倒像是我在替你周旋一般。
他神色平静,缓声道:"州牧与郡守之位,皆系国之重臣。"
李傕眉头微皱,似懂非懂。
此话有何深意?
蔡邕在旁会意,出言道:"两千石官职的任免,非你我所能决断,当由相国亲自裁定。"
李傕这才露出恍然之色。
他不快地睨了贾诩一眼。
有话何不直言?非要拐弯抹角。
然贾诩自始至终都未打算直陈己见。
提点可以,但最终决断之语,他绝不会轻易说出口——这是贾诩的处世之道。
不惹尘埃。
李傕转向许衡言道:"公子的奏请,容我转呈相国后再议如何?"
许衡言拱手道:"此事关系重大,将军谨慎处置自是应当。"
蒯越回到席位,与蔡勋交换了一个眼神。二人相视而笑。
在将名册交予李傕前,他们始终悬着心,唯恐许衡临阵变卦。
直至此刻,看着简牍从蒯越手中转交李傕,蒯越终于长舒一口气。
大事已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