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最新章节。

这座拥有千余室舍的汉室最高学府,连同四十六块熹平石经,尽毁于西凉军之手。

西迁途中,董卓只重钱粮军械,命人抛弃兰台等处的典籍藏书,多数遭焚。

蔡邕所忧终成现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乃董卓对士大夫集团的报复——彻底摧毁东汉选官根基。

面对董卓 ** ,正相互倾轧的袁氏兄弟无暇问责。

然而,以二袁为首的州郡长官无所作为,反倒令董卓犯下更加骇人的 ** 。

董卓搬空太仓府库后,立即派遣军队焚毁河南尹以西所有粮仓与田间谷物。十万西凉劲旅在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率领下,将这片富庶之地化为焦土。

令人意外的是,当关东联军对董卓罪行置若罔闻时,竟有人挺身而出——虽非联盟成员,实力却最为雄厚的幽州牧刘虞,联合奋武将军公孙瓒率领幽州铁骑追击董卓。

三月初四的新安之战,公孙瓒与李傕、张济的西凉精锐杀得难分难解。两军数次冲阵皆死伤枕藉,最终各自退兵。这场血战令许衡心生疑虑:以刘虞的政治智慧,怎会轻启战端?这位善用怀柔之策的老臣,当年平定幽州叛乱时也未曾大动干戈。更何况其子刘和尚在董卓掌控之中,此举无异于将爱子置于死地。

"必有蹊跷。"许衡放下竹简喃喃自语。帐内灯影摇曳,杜嫣正擦拭着那副雪亮甲胄。春夜已无寒意,单衣外罩的年轻人凝视着案上军需账目,思绪却飘向北方战场。此役虽未分胜负,却让白马将军的威名再度响彻中原。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孙瓒麾下那位屡立战功的别部司马——刘备,正悄然登上乱世舞台。

月色透过营帐纱帘,杜嫣只着藕荷色寝衣,青丝垂落腰间。自阳人城破后,她再无单独居所,随荆州军驻扎沅水畔这些时日,始终与许衡同宿军帐。

昔日生涩的深闺女子,如今烛影摇红间,已能从容承接许衡的灼热目光。她将玄甲细细理好,见青铜灯盏将熄,复又添上新烛。

"更深夜重了。"杜嫣将灯置于案几,螓首轻靠郎君肩头,罗袖带起一阵暖香。许衡合拢竹简时,正对上她含水秋眸,那目光似三月柳枝拂过心尖。

他喉结微动:"灵伊...今夜可否..."话音未落,纤纤玉指已抵住他唇峰。杜嫣整个人偎进他怀中,如一块温软羊脂玉,"都依郎君。"

许衡暗叫不好,这般温香软玉在怀,自制力怕是要土崩瓦解。"过几日遣亲兵先送你回襄阳。"他抚着怀中人云鬓,"大战在即,你在军中多有不便。"

杜嫣猛然抬头,杏眸蒙上水雾:"郎君是嫌..."话音未尽便被捧住脸颊。许衡正色道:"待南郡事了,必给你名分。"见她咬着唇点头,忽然环住他脖颈:"那今夜..."

许衡哑然,这妮子当真会钻空子。帐外更漏声声,他不禁想起襄阳城中,那位年过双十的蔡氏贵女——比起身前玉人,那位索求更甚,每每令他招架不住。

许衡近日总预感自己命不久矣。

数日后,他派遣亲兵护送杜嫣返回南郡,并亲笔修书一封,命人送往蔡觅处。他想试探蔡觅的胸襟气度。临行前,杜嫣对他关怀备至,最终含泪登车离去。

杜嫣走后没几天,袁绍派人送来五匹匈奴良驹。对缺马的荆州而言,这五匹战马堪称稀世珍宝。

得到匈奴战马后,尚缺蔡邕藏书和刘焉之子刘范。但书与人质未至,先等来的却是刘虞之子刘和。

许衡亲往营门相迎。刘和年长几岁,温文尔雅。二人虽是初见,但因同为汉室宗亲,父辈又同属护君盟,很快相谈甚欢。

许衡问起刘和如何逃离洛阳,刘和解释董卓早先派他持书往幽州议和,行事隐秘未为人知。

谈及来意,刘和正色道:"家父命我询问,护君盟今后该何去何从?匡扶汉室的大计又当如何继续?"

许衡沉思片刻答道:"当今陛下虽受制于董卓,却暂无性命之忧。以我等现有实力,难以救出天子。更兼刘焉在益州私造御驾,恐生异心,日后难再与我等同舟共济。"

南北两境虽结盟约,然山川阻隔,驰援不易。当务之急,宜请大司马与严君各自经营本州,厉兵秣马,广积粮秣,以待天时。

刘和轻抚案几:"局势纷乱,恐难容我等从容经营。"

许衡眉峰微展:"未必。若大司马能稳守幽州,收青徐流民,纳乌桓鲜卑为援,驯养战马。待他日数万铁骑出塞,横扫河北易如反掌。届时取河内,入关中,或可成就扶龙之功。"

"谈何容易..."刘和摇头,"袁绍虎视冀州,更遑 ** 孙瓒桀骜难制。此次出兵讨董,实乃彼强逼所致。"

许衡眸光闪动,豁然开朗。

原来刘虞此番反常出兵,皆因公孙瓒裹挟军中主战将领。群情汹汹之下,纵使老谋深算如刘虞,亦不得不屈从众议。

"欲掌北疆,必先除公孙。"许衡沉声道。

刘和眉间郁色更深:"家严行怀柔之政,重边贸安流民。然公孙瓒等军功将领,却要靠战事晋身。两相抵牾,实难调和..."

许衡思忖片刻:"在下倒有几策可制公孙。贤兄若觉可行,不妨转呈大司马?"

这确实称得上极高的赞誉了。

即便《后汉书》存在溢美之词,刘虞治理幽州的功绩依然不容置疑,绝非后世批评者三言两语能否定的。

且不说他开创"上谷边境互市渔阳盐铁经营"的政绩。

单看"谷价三十钱一石",就能看出刘虞治下幽州百姓生活的安定程度。按照当时容量换算,相当于每斛粮食仅需十钱。

不必对比董卓滥发钱币导致关中粮价暴涨至数十万钱一斛的恶政,就与刘虞上任前相比:当时幽州黍米三百钱一石,粟米也要二百钱左右。

在董卓祸国、黄巾肆虐的乱世,能让边境州郡保持如此平稳的粮价,整个初平年间唯有刘虞能做到。

他采取怀柔政策,不动刀兵就瓦解了张举、张纯叛军的根基,成功稳定了东汉北部边疆。

幽州地广人稀,税收长期入不敷出,以往全靠朝廷调拨邻近州郡赋税维持。但刘虞通过开放边贸、开发盐铁、劝课农桑等举措,很快就实现了财政自给。不仅使幽州成为乱世中的"世外桃源",更有余力安置百万青州流民...

在许衡眼中,刘虞堪称北方版的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