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山坳里的“桃花源”——百姓用命护据点(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最新章节。
太行山的初冬,寒风已如刀子般凛冽,卷着枯叶与沙尘,抽打着王家庄残破的土墙和人们单薄的衣衫。距离那场血腥的救援已过去半月,林烽的游击队依托王家庄村民有限而隐秘的接济,在村外山坳的炭窑里勉强休整,伤员的情况稍有稳定,但队伍的给养依旧捉襟见肘,如同在薄冰上行走,时刻面临着断粮和暴露的风险。
然而,比物资匮乏更令人心悸的,是那种悬在头顶的、无形的威胁。日军在王家庄吃了亏,死了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
这夜,月黑风高,乌云遮蔽了星月,天地间一片墨黑。炭窑里,林烽正借着微弱的松明火光,与老耿、赵小刀等人低声商议下一步的转移路线。伤员们蜷缩在铺着干草的地上,发出压抑的呻吟和咳嗽声。哨兵在窑洞外警惕地注视着沉沉的夜色,每一丝风声鹤唳都让人神经紧绷。
突然,窑洞外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却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压抑的喘息。哨兵低喝一声:“谁?”
“是俺……王老汉!快!快叫林队长!”一个苍老而焦急的声音传来,带着明显的颤抖。
林烽心中一凛,立刻起身迎了出去。只见王老汉披着一件破旧的棉袄,满头大汗,脸色在黑暗中显得异常惨白,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林烽面前,一把抓住林烽的胳膊,手指冰凉,声音带着哭腔:
“林队长!不好了!祸事了!祸事了啊!”
“王大爷,别急,慢慢说!”林烽扶住他,感觉到老人全身都在发抖。
“鬼子……鬼子明天天亮就要来屠村了!”王老汉喘着粗气,眼泪混着汗水流了下来,“镇上维持会的汉奸偷偷递出信儿,说皇军……不,说鬼子认定俺王家庄‘通匪’,要杀光全村……鸡犬不留啊!给……给死掉的鬼子报仇!”
屠村!这两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耳边。炭窑内的战士们瞬间全都站了起来,气氛凝重得如同铁块。这意味着,不仅王家庄幸存的几十口人面临灭顶之灾,他们这支藏身于此的游击队,也彻底暴露在了日军的刀锋之下!
“消息可靠吗?”林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可靠!可靠啊!”王老汉捶胸顿足,“那汉奸是俺远房亲戚,他不敢骗俺!他说鬼子已经集合了队伍,天一亮就出发!林队长,你们快走!快走啊!”
走?往哪里走?带着八名行动不便的伤员,在黑夜里仓促转移,能跑多远?一旦被日军追上,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老汉却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眼里爆发出一种决绝的光芒,他紧紧攥住林烽的手,语速极快地说道:
“不能乱跑!林队长,你们跟俺走!俺知道一个地方,保险!”
他压低声音,仿佛怕被黑夜听了去:“后山深处,有个老村子,叫‘鬼湾村’!几十年前遭了瘟疫,死绝了户,就荒废了。那地方邪性,平时没人敢去,连采药的和猎户都绕着走!”
他描述着那个地方:“在两座大山夹着的深沟里,只有两条比羊肠还细的小路能进去,入口都被野藤蔓遮得严严实实。村里都是塌了半截的老土房,但底下有不少以前躲兵灾挖的地窖和山洞,又深又隐蔽!那地方,鬼子肯定找不到!”
鬼湾村?几十年无人敢近的荒村?林烽的心猛地一动。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个绝佳的隐蔽之所!绝境之中,似乎出现了一线生机。
“可是……王大爷,那地方……”林烽有些犹豫,他不想连累更多村民。
“别可是了!”王老汉急得跺脚,“都这时候了,还分啥你们我们!你们救了俺全家的命,现在鬼子要杀光俺们,俺们还能看着你们被鬼子撵着跑?那还是人吗?!”
他回头朝着黑暗里喊了一嗓子:“都出来吧!”
只见从炭窑周围的阴影里,窸窸窣窣地钻出三十多个黑影!都是王家庄的青壮村民,有男有女,他们手里拿着扁担、绳索,甚至有人扛着卸下来的门板,抱着捆好的铺盖卷!他们显然早就跟着王老汉一起来了,静静地等在黑暗里。
“林队长!”一个中年汉子站出来,他是村里木匠,声音粗哑却坚定,“俺们跟你们一块去!帮你们搭窝棚,收拾地方!你们有伤员,走路不方便,俺们抬!”
“这……这太危险了!你们留下!”林烽心中震撼,连忙劝阻。日军的目标是王家庄,村民留下或许还有周旋余地,跟着游击队进山,那就真是把身家性命彻底绑在一起了。
“危险?”王老汉惨笑一声,老泪纵横,“留在村里等着鬼子来杀,就不危险了吗?俺侄子……就是三天前被鬼子炸死的!这血海深仇,俺们得报!林队长,你们是打鬼子的好汉,俺们帮不上大忙,但给你们送个信、送点粮、放个哨,总能行!”
他指着身后的村民:“这些都是自愿来的!俺们想明白了,这世道,躲是躲不过去的!要想活命,就得跟鬼子拼!你们住下,俺们王家庄的人,就是你们的眼睛,就是你们的耳朵!就是你们的粮袋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话已至此,再无退路。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情绪,在寒冷的夜色中弥漫开来。这不是胁迫,而是绝境中百姓自发的、用身家性命做出的选择!
“好!”林烽不再犹豫,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乡亲们的恩情,我林烽和游击队的弟兄,永世不忘!出发!”
没有时间耽搁。队伍迅速集结。伤员被村民们用门板和被褥做成的简易担架小心抬起。林烽带着战士在前探路,王老汉和熟悉地形的村民引路,三十多人的队伍,如同一条沉默的长龙,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太行山深沉的夜色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