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巨富充国库引风波 密册曝党争起暗潮(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最新章节。

镇国公府的晨光带着几分暖意,透过雕花窗棂洒进书房。赵烈身着常服,正对着桌上的舆图凝神思索,案边堆放着几卷刚送来的公文。昨日太和殿上铲除王怀安的余威仍在,但他深知朝堂之上从无宁日,眼下刚平一桩祸事,新的暗流已在悄然涌动。

“侯爷,”王勇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难掩的兴奋,“查抄王怀安府邸的结果出来了!户部与锦衣卫联合清点完毕,现已将清单递来,请侯爷过目!”

赵烈抬眸:“进。”

王勇推门而入,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折子,脸上满是震惊与欣喜:“侯爷您看,这王怀安当真是巨贪!抄没的家产数额之巨,连负责清点的老吏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赵烈接过折子,缓缓翻开。首页的数字便让他瞳孔微缩——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二十万两,另有赤金元宝、金丝元宝无数。往下翻阅,珍宝古玩的名录密密麻麻,从商周青铜器到唐宋瓷器,从西域宝石到南洋珍珠,琳琅满目;字画更是汇集了晋唐名家手笔,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摹本、颜真卿的楷书真迹、宋徽宗的瘦金体卷轴赫然在列,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竟有如此之多?”赵烈低声自语。王怀安不过是户部侍郎,任职数年便能聚敛如此财富,可见明朝吏治腐败到了何种地步。

“何止这些!”王勇补充道,“除了府中现银与珍宝,锦衣卫还查出他在京城及周边有良田三万余亩,商铺一百七十余间,当铺、银号二十三家,另外在江南还有三座私庄,藏匿的粮食足以供应万人三年食用。所有家产折合下来,总价值怕是不下五千万两白银!”

赵烈眉头微皱,随即沉声道:“即刻拟文,将所有抄没家产悉数上交国库,一文一毫不得截留。另请陛下下旨,将部分字画古玩拨交翰林院与内府收藏,其余珍宝可由户部统筹,择机变现,补充军饷与赈灾款项。”

“末将领命!”王勇领命正要退下,赵烈又唤住他,“传我命令,让张二牛、陈六、王二柱、秦峰、赵虎、张虎即刻来府中议事,顺便……也让他们聚聚。”

王勇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侯爷是想让兄弟们叙叙旧?属下这就去传!”

不多时,镇国公府的偏厅便热闹起来。最先到的是张二牛,他身着参将官服,身材依旧魁梧,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一进门便高声喊道:“侯爷!俺老张来了!”

赵烈起身迎了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二牛,上次斩杀罗汝才,你干得不错,陛下已不止一次夸赞你为当世虎将,日后可要更加用心,莫辜负了这份信任。”

“俺晓得!”张二牛挠了挠头,“长久以来全凭侯爷提拔,俺老张这条命就是侯爷的,往后上刀山下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紧随其后的是陈六,他身着同样的参将官服,神色沉稳,眼神锐利,与张二牛的粗犷形成鲜明对比。他进门后先是躬身行礼:“侯爷,属下幸不辱命,京城动向皆已探明,另有要事向您禀报。”

赵烈点头示意他稍候,此时王二柱、秦峰、赵虎、张虎也陆续赶到。王二柱依旧是那副干练模样,身为赵烈的贴身亲卫统领,他总是时刻保持着警惕;秦峰身着文士长衫,如今已是镇国公府的幕僚之首,负责谋划策略;赵虎与张虎,皆是军中悍将,如今分别掌管漠北军的斥候营与重甲骑兵营,二人身形相近,神情肃穆,一眼望去便知是久经沙场的勇士。

众人按地位依次落座,张二牛与陈六居首,其次是王二柱、秦峰,最后是王勇、赵虎、张虎。偏厅内摆上了茶水点心,气氛瞬间热络起来。

“侯爷,”张虎率先开口,“此次回京,看到京城百姓对您的拥戴,我等心中也跟着高兴。漠北军能有今日的威名,全靠侯爷带领!”

“是啊侯爷,”赵虎附和道,“当初在漠北征战,谁能想到咱们能平定河南、陕西之乱,还能揪出王怀安这等大奸贼?”

秦峰轻啜一口茶,缓缓道:“侯爷此举,不仅为朝廷除去一害,更充裕了国库,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只是……树大招风,恐怕朝中有人会因此对侯爷心生忌惮。”

赵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我正有此意。此次召集诸位,一来是许久未见,叙叙旧情;二来,也是要商议一下朝中的局势。陈六,你在京城监视多日,除了王怀安,还有何发现?”

陈六闻言,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双手奉上:“侯爷,这是属下在京城潜伏期间,暗中调查所得的记录。除了王怀安勾结逆贼之事,属下还发现内阁首辅周延儒,联合礼部主事吴昌时、吏部文选郎中李嵩等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收受贿赂,其行径虽不如王怀安那般公然通敌,却也动摇国本。”

赵烈接过册子,缓缓翻开。册子里的记录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不仅有周延儒等人收受贿赂的具体数额、时间、地点,还有他们如何排挤正直官员、安插亲信的详细过程。比如去年冬,周延儒为了让吴昌时升任礼部郎中,暗中打压竞争对手,将其贬至地方;吏部文选郎中李嵩则利用职权,公然售卖官职,五品知府一职标价三万两白银,七品知县一万两,记录得清清楚楚。

“好一个周延儒!”赵烈将册子拍在桌上,语气冰冷,“朕还以为他是个正直的首辅,没想到竟是这般货色!王怀安刚倒,他便想着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眼中还有朝廷与陛下吗?”

张二牛闻言,顿时怒拍桌子:“侯爷!这等奸贼,就该像收拾王怀安那样,将他揪出来,重重治罪!”

陈六摇头道:“二牛兄稍安勿躁。周延儒身为内阁首辅,根基深厚,党羽众多,且行事极为隐秘,与王怀安的张扬不同。若无确凿证据,贸然动他,恐怕会引起朝堂大乱。”

秦峰附和道:“陈六兄所言极是。周延儒深得陛下信任,且朝中不少官员都依附于他,如今我们虽有这本册子,但仅凭这些记录,还不足以将他扳倒。一旦打草惊蛇,反而会让他更加警惕,日后想要搜集更多证据,便难上加难了。”

赵烈沉默片刻,缓缓道:“秦峰说得对。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需从长计议。陈六,你继续暗中监视周延儒等人的动向,搜集更多确凿证据。王二柱,你挑选几名精干亲卫,协助陈六行事,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暴露身份。”

“属下遵命!”陈六与王二柱同时躬身应道。

“侯爷,”王勇开口道,“如今抄没王怀安的家产已悉数充入国库,陛下龙颜大悦,昨日已下旨嘉奖了负责查抄的官员。只是,这笔巨款入了国库,恐怕会让不少人眼红,尤其是周延儒一党,说不定会想方设法从中牟利。”

赵烈点头:“此事我已有预料。我已奏请陛下,将这笔款项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河南、陕西两地的赈灾与恢复生产,一部分补充漠北军及各地边军的军饷与军械,剩下的则作为国库储备,由户部专人看管,每一笔支出都需陛下亲批,任何人不得擅自挪用。”

“侯爷考虑周全!”秦峰赞道,“如此一来,既能堵住宵小之徒的觊觎之心,又能将款项用在实处,可谓一举两得。”

众人又闲聊了片刻,回忆起在漠北征战的岁月,感慨万千。张二牛又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斩杀罗汝才的经过,唾沫横飞,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赵虎与张虎则说起了漠北军如今的训练情况,言语间充满了自豪;王二柱则汇报了亲卫营的布防情况,确保赵烈在京中的安全。

与此同时,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府邸内,一场秘密的议事正在进行。周延儒身着紫色官袍,端坐在上首,脸色阴沉如水。下首坐着礼部主事吴昌时、吏部文选郎中李嵩等人,皆是他的心腹。

“王怀安这颗棋子,终究还是没能保住。”周延儒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与忌惮,“没想到赵烈竟如此厉害,不仅平定了河南、陕西之乱,还能抓住王怀安的把柄,一举将其扳倒。”

吴昌时笑道:“首辅大人不必太过担忧。王怀安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死不足惜。只是,他被查抄出数千万两白银,悉数充入国库,赵烈因此更得陛下信任,这倒是个麻烦。”

李嵩附和道:“吴大人所言极是。赵烈如今手握漠北军兵权,又深得陛下器重,风头正盛。他年纪轻轻,便已封公拜将,若再任由他发展下去,恐怕日后会威胁到首辅大人的地位。”

周延儒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本首辅岂会不知?赵烈此人,野心不小。此次他揪出王怀安,看似是为国除害,实则是在树立自己的威望,拉拢民心。如今他又手握查抄巨款的分配之权,更是如虎添翼。”

“那首辅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吴昌时问道。

周延儒沉吟片刻,缓缓道:“眼下不宜与他正面冲突。赵烈刚立大功,陛下对他信任有加,此时动他,无异于自讨苦吃。我们只需暗中观察,等待时机。”

他顿了顿,继续道:“王怀安虽死,但他留下的空缺,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户部侍郎一职至关重要,关乎粮草军械的调度,一定要安插我们的人。另外,赵烈奏请陛下将查抄款项用于赈灾与军饷,看似无可挑剔,但我们可以在其中做些文章。比如,在赈灾款项的发放过程中,安插亲信,从中牟利;在军饷的拨付中,故意拖延,给赵烈制造麻烦。”

李嵩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首辅大人高见!如此一来,既能从中获利,又能打压赵烈的气焰,可谓一箭双雕。”

吴昌时补充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散布一些流言蜚语,说赵烈拥兵自重,意图不轨。虽然陛下未必会信,但久而久之,难免会对他产生猜忌。”

周延儒点了点头:“此计可行。但行事务必隐秘,不可留下把柄。赵烈心思缜密,手下能人众多,尤其是他那个亲信陈六,在京城潜伏多日,连王怀安的事情都能查到,可见其手段不一般。我们行事,一定要万分小心。”

“首辅大人放心,我等定会谨慎行事!”众人齐声应道。

周延儒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赵烈,你想踩着别人的尸骨上位,也要看看本首辅答不答应!这大明的朝堂,还轮不到你一个毛头小子来做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日之后,早朝之上,风波骤起。

吏部文选郎中李嵩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有本启奏。近日听闻镇国公赵烈大人掌管军饷拨付事宜,却对南方边军有所偏袒,克扣北方边军军饷多达三成,致使北方将士怨声载道,军心浮动。长此以往,恐生祸端,还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北方边军直面后金威胁,乃是大明防务重中之重,若真有克扣军饷之事,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眉头一皱,目光投向站在武将之列的赵烈:“赵烈,李嵩所言,是否属实?”

赵烈心中冷笑,知道这是周延儒一党按捺不住,率先发难了。他上前一步,躬身回道:“陛下,臣冤枉!自掌管军饷拨付以来,臣始终按照陛下旨意,依据各地边军人数、防务轻重公平分配,北方边军军饷不仅足额拨付,还因近期后金蠢蠢欲动,额外拨付了五十万两白银作为战备物资,何来克扣之说?李大人此言,纯属无稽之谈!”

“陛下,”李嵩连忙道,“臣所言句句属实,有北方边军几名校尉的联名诉状为证!”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份诉状,高高举起。

赵烈目光锐利如刀,直视李嵩:“李大人,不知你所说的几名校尉,姓甚名谁?在何军营任职?臣掌管兵部事务,可调阅全军军饷发放记录,更可传召这几名校尉当面对质!若真有克扣之事,臣甘愿领罪;若纯属诬陷,还请陛下严惩造谣之人!”

李嵩脸色微微一变,他手中的诉状本就是伪造的,哪里敢真的传召校尉对质?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道:“这几名校尉担心遭到报复,故而不敢具名。但军饷被克扣乃是事实,还请陛下派专人前往北方边军调查!”

“一派胡言!”赵烈厉声反驳,“军饷发放皆有账目可查,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在案,并有相关官员签字确认。若李大人怀疑有克扣之事,可与臣一同前往户部、兵部核查账目,何必舍近求远?再者,边军校尉皆是朝廷命官,若真有冤情,为何不敢具名上奏?分明是有人故意伪造证据,意图诬陷臣!”

就在这时,礼部主事吴昌时也出列附和道:“陛下,李大人也是为国担忧,绝非有意诬陷。不过,近日京城之中确实流言四起,说镇国公手握重兵,又深得陛下信任,权势滔天,甚至有人说……说镇国公意图效仿当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臣虽不信此言,但流言传播甚广,恐动摇民心,还请陛下三思!”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在太和殿内。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可是足以诛灭九族的罪名!

崇祯皇帝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他虽然信任赵烈,但帝王之心,最忌权臣拥兵自重。吴昌时这番话,无疑是戳中了他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赵烈心中一凛,知道吴昌时这是想借流言给陛下施加压力,离间他与陛下的关系。他当即跪倒在地,高声道:“陛下!臣对朝廷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自投身军旅以来,臣始终以报效国家、守护百姓为己任,平定漠北、收复河南、擒获逆首,无一不是为了大明江山。如今竟有人恶意散布流言,诬陷臣有不臣之心,臣恳请陛下明察!若陛下对臣心存疑虑,臣愿即刻交出兵权,归隐田园,以证清白!”

他这番话情真意切,掷地有声,让殿内不少正直的官员都纷纷出言附和。

“陛下,镇国公忠心报国,功绩卓着,绝非那等有不臣之心之人!”

“吴大人所言流言,纯属无稽之谈,还请陛下不要轻信!”

“臣以为,此事定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意图陷害镇国公!”

周延儒坐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心中暗自得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哪怕不能立刻扳倒赵烈,也要在崇祯皇帝心中埋下猜忌的种子。他缓缓开口道:“陛下,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赵烈大人劳苦功高,忠心可嘉,想必不会有不臣之心。但流言蜚语并非空穴来风,军饷之事也需彻查清楚,以安民心。臣以为,可派专人前往北方边军核查军饷发放情况,并彻查流言源头,还赵烈大人一个清白,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他这番话看似公正,实则是进一步坐实了“有疑点”的印象,同时还能借机安插自己的人手去北方边军,可谓一箭双雕。

赵烈岂能看不出他的险恶用心?他立刻回道:“陛下,核查军饷之事,臣完全同意。但此事关乎重大,若派寻常官员前往,恐难以保证公正。臣恳请陛下派内阁次辅钱龙锡大人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一同前往,钱大人公正廉明,骆指挥使手握锦衣卫,可确保核查过程不受干扰,定能查明真相。”

钱龙锡素来与周延儒不和,且为人正直,而骆养性是崇祯皇帝的心腹,由这二人前往核查,既保证了公正,又能防止周延儒一党从中作梗。

崇祯皇帝闻言,点了点头:“准奏!即刻传旨,命钱龙锡、骆养性前往北方边军核查军饷事宜,务必查清真相,不得徇私舞弊!至于流言源头,着锦衣卫彻查,凡参与散布流言者,一律严惩不贷!”

“臣遵旨!”钱龙锡与骆养性同时出列领旨。

周延儒见状,心中暗骂赵烈狡猾,但也无可奈何。他只能暗中给李嵩、吴昌时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见好就收。

早朝结束后,赵烈刚走出太和殿,便被钱龙锡叫住了。

“赵大人,”钱龙锡走上前来,低声道,“周延儒一党此次来势汹汹,你可要多加小心。此次核查军饷,老夫定会秉公办事,绝不让宵小之徒得逞。只是周延儒在北方边军也安插了不少亲信,此行怕是不会太平。”

赵烈拱手致谢:“有劳钱大人费心。周某的手段,我早有预料。此次劳烦大人与骆指挥使同行,正是看中二位的刚正不阿。若核查途中遇到阻碍,还请大人及时传信,我在京城为二位后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