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可谓举足轻重!(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最新章节。
真要清算,难不成还派人跨海来抓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呵呵,放心,不会太过分。”顾维钧语气平和了些,“我们只想要一处海军基地,面积也不用多大,几千平方公里,随便划一块就行。”
“什么?几千平方公里?”
伊藤猛地从座位上弹起,声音都变了调:“这绝对不行!”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上。
那可是二十个长奇城加起来的大小!要是真答应下来,别说大保久利通不会同意,连他自己都不敢把这话写进密报送回国。
一旦传出去,哪怕最后没成事,他也难逃卖国之嫌,恐怕一辈子都要背负骂名。
“哦?真的不行?”
顾维钧面色不动,显然早料到这般反应。
他本就没指望对方一口答应。
脚盆国土本就狭小,倒幕派实际控制区不过十六万平方公里,多为山地,可耕平原稀少。
而天朝点名要的,正是沿海冲积平原——那是倒幕势力赖以生存的粮仓,岂会轻易割让?
更何况,名义上是建海军基地,可谁不知道海军也有陆战部队?若真让天朝在此驻扎上万兵力,等于一把利刃横插在关西腹地。
再加上石见银山已有天朝陆军屯守,南北夹击之下,倒幕军将陷入极度被动。
顾维钧提出此议,不过是先开出天价,等着对方讨价还价罢了。
“不,我不是说完全没商量……”伊藤擦了擦额角渗出的冷汗,斟酌着词句,“只是贵国所要的土地,实在是超出了我们能承受的范围。”
他努力让语气显得诚恳而不失尊严,既要表达拒绝之意,又不能激怒眼前这位强势的外交官。
这其中分寸,实在难以拿捏。
“理由。”顾维钧淡淡吐出一个字,目光却依旧逼人。
这是给他的机会,也是最后一次倾听的耐心。
“顾外长,您应该了解,我国人口已有两千三百多万,土地本就紧张……”伊藤深吸一口气,终于稳住了心神,“每一寸平原都关系民生根本,尤其是沿海沃土,更是支撑军队与百姓的根本所在。
若轻易割让大片区域,不仅民心难安,政权根基也会动摇。”
他说得小心而清晰,试图用现实困境打动对方。
曰本的人口自古以来就相当可观,从公元一世纪起便持续增长。
到了十五、十六世纪,曰本的人口已接近两千万,个别时期甚至突破这一数字。
然而,受限于封建社会落后的农业技术,当人口达到约两千万时,增长便陷入停滞,难以再进一步。
制约人口继续扩张的核心因素,归根结底是粮食产量的瓶颈。
在那个没有化肥、没有农药、也没有高产良种的时代,农作物收成极为有限。
一亩地能收获二百到三百斤粮食已是不错,若遇灾荒年份,收成减半乃至颗粒无收都是常事。
粮食歉收直接影响百姓生存——人总得吃饭活命。
因此每逢灾年,曰本国内便会爆发严重饥荒,一次饥荒往往导致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活活饿死。
大量人口死亡后,粮食需求随之减少,幸存者得以勉强维生。
待灾情过去,农业恢复,粮食逐渐充裕,人口又开始缓慢回升。
等到人口再次逼近土地所能供养的极限时,一旦遭遇天灾或战乱导致粮食短缺,便又一次陷入人口锐减的循环。
如此往复,曰本的人口长期在两千万上下波动。
这种情况与华夏古代王朝颇为相似。
华夏历史上存在一个“三百年周期律”——无论王朝初期多么强盛,很少有能延续超过三百年。
像汉朝虽历时四百余年,实则分为西汉与东汉,中间经历王莽篡位、天下大乱,东汉是在旧秩序彻底崩塌的基础上重建的新政权,本质上已是朝代更替。
唐朝同样如此,国力鼎盛一时,也未能逃脱三百年而亡的命运,最终在藩镇割据与内乱中走向终结。
华夏历代王朝难以长久维系,根本原因也在于粮食产出无法匹配人口增长。
一旦粮食供应不足,灾年到来,百姓便成批饿死。
人不是牲畜,面临生死抉择时必然挣扎求存。
当大量民众走投无路,便会揭竿而起,组成农民起义军,对朝廷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这种动荡若无法平息,王朝可能就此覆灭;即便勉强维持,战争本身也会严重破坏生产,使饥荒雪上加霜。
同时,镇压叛乱需耗费巨额军费,加重财政压力,最终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