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抵达津门,偶遇毛熊专家(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才二十岁,工龄四十八年什么鬼》最新章节。

几乎刹那间,浩浩荡荡拿着行李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排好了长队,负责维护站台秩序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行动。

“各位同志都别挤!买了票的都有座儿!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防止被人偷窃或遗失,检查好再上车……”他们拿着铁皮喇叭喊话。

底下拿着行李、铺盖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自觉排队。

轰隆隆!轰隆隆!

远处的火车携带的浓厚的白色蒸汽缓缓驶来,王建国清楚的看到那是一台墨绿色车身,红色车轮,车头镶嵌金色五星标识的火车。

这也就为什么老一辈人口中,总是会念叨着“绿皮火车”,便是那时候的开始流行。

从四九城到津门这段短途的旅程,由京山铁路,也就是山海关机务段承担运营工作,本次的铁路的终点站就是山海关。

火车的运行会被分成两个部分,负责牵引的车头和负责载客的车厢,当时的车头可以笼统的称作“胜利型(SL)蒸汽机车”,它的原型日伪时期遗留的“太平洋型”SL7,这车头便是使用毛熊技术,对其进行的国产仿制。

王建国看了看自己的硬质火车票,上面写着6号车厢,排队进入火车后,找到自己的座位号。

当时的火车基本都是木质的硬座,从车厢的样式上就可以看出它是全钢焊接,车长21.6米,定员118人。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清早的火车站台还有些清冷,王建国放好行李,便双手交叉抱胸倚着车厢闭目养神。

作为始发站,列车会停靠很久,方便买了票的旅客们都能够顺利的上车,实际上主要是为了后排的行李车和邮政车装车。

没一会儿,王建国的身边就已经坐满了人,他们也大部分是跟王建国一样的公务出差人员,以及部分探亲、流动的商贩。

等了将近四十多分钟,列车终于开动,列车员会协同车上的公安干警对乘坐火车的人员进行核查票据,没有买票的人都需要进行补票。

检查完后,同时还会有列车员拿着铝制水壶提供热水,由于是短途火车,没有餐车,否则王建国还真就想要尝尝当时火车上的吃食。

没一会儿,眼睛一闭一睁。

三个小时过去,终于抵达了本次的目的地——津门。

在列车员的通报,以及停靠站的广播提醒,王建国拿好行李下了车。

正式踏入这个地方的瞬间,脑子里就不由自主的响起一段相声的贯口:来到天津卫,嘛也没学会,我学会开汽车……

津门当时共有两个较大的站点,一个是王建国目前所在的津门站,也叫老龙头站,由于火车站中央广场曾立过龙头纪念碑而得名,老龙头站主要是运输人的,而另一个津门北站则是货为主,人为辅。

津门北站首创了货运冷藏加冰运输,它们从北宁公园湖中采冰,再放到冷冻车厢里运输,这不,王建国便看到了不远处停靠的列车,应该是从北站再开过来的,搬运工正在搬运着分割切好的冻肉,瞧火车的始发站还是南边的福建,属于是“南菜北运”的典范了。

老龙头站的历史追溯起来可就久了,甚至能追溯到1888年,可见当时的皇帝也并不是吃干饭的,起码铁路的基础建设,他们也有安排相应的建设,但估计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罢了;后来1903年,袁大头任命为直属总督时,省会在河北保定,但衙门在津门,因此他每个月还要乘坐火车往返两地。

搞笑的是,当时的津门老龙头站属于毛租界,就连袁大头也要老老实实的,不能大搞总督的排场,因此他下火车时负责接待的仪仗队根本进不了火车站。

“都让让了!不要围观!不要围观!”

远处,突然聚集了一大群人,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一边疏散秩序,一边大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