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微风与留书(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最新章节。

七月的支农劳动,目的地依旧是京郊的红星公社。与往年相比,田间的庄稼长势似乎更加喜人,玉米秆粗壮,高粱穗沉甸甸的,预示着又一个丰年。然而,当水木大学的队伍踏入公社地界时,一种无形却切实可感的压抑气氛,便取代了往昔相对轻松劳作的氛围。

公社大院外墙刷上了崭新的标语,内容已不再是单纯鼓励生产,而是带着鲜明的斗争色彩。几个戴着眼镜、神色严肃、穿着与当地干部明显不同的陌生人驻扎在公社里,他们被称作工作队。

带队老师私下里严肃地告诫学生们,要谨言慎行,积极配合劳动,不要过多打听闲事。

劳动间歇,与相熟社员的闲聊也变得小心翼翼。林墨从只言片语中得知,公社和下面几个大队的领导班子都受到了冲击,书记、主任被替换、靠边站甚至被隔离审查的不在少数,罪名多是“挪用”、“多吃多占”、“立场不清”之类的“四不清”问题。

往日里在田间地头指挥若定、嗓门洪亮的王振山书记,如今见了人也只是沉默地点点头,眼神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忧虑。李老栓队长更是彻底没了踪影,听说被请到县里学习班去了。

曾经因大棚蔬菜和副业而焕发生机的公社,此刻被一种紧张和不安笼罩。社员们干活时也少了往日的说笑,多了几分沉默。

林墨看着这一切,心中明了,这就是正在深入开展的运动。那股自上而下、涤荡基层的风暴,已然刮到了这片土地上。他更加沉默,只是埋头干活,将所有的观察与思考都压在心底。这次支农,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洪流下,基层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震荡。

支农结束,回到四九城。城里的空气同样不平静。运动的风潮同样席卷了工厂企业。

林墨先去了龙成家具厂。厂区里也贴出了一些新标语,气氛有些异样。陈枋安厂长见到他时,虽然依旧热情,但眉宇间添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凝重。

“小林来了,”陈厂长把他拉到一边,压低声音,“厂里也在搞‘五反’补课,清账目、清仓库……唉,有些老账被翻出来,麻烦不小。”

他叹了口气,“幸亏咱们厂这几年外贸做得好,创汇是硬指标,上面还算看重,压力相对小些。聂书记这几天都在忙着应付各种检查谈话。”

林墨了然,龙成厂凭借“东方韵律”等系列的持续出口,成为了轻工系统的创汇标兵,这层光环在运动中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但即便如此,基层干部们依旧是如履薄冰。

而当林墨来到国营木器一厂时,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厂区里机器轰鸣,施工繁忙,几个老旧的车间正在被推倒重建,新的厂房骨架已然立起。

周明轩总工程师见到林墨,虽然也提及了厂里同样在进行“五反”运动,一些管理干部受到波及,但他的语气明显要轻松许多。

“运动要搞,生产更不能停!”周明轩指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声音洪亮。

“尤其是出口任务!‘逸云’和‘磐石’系列的订单,特别是来自美洲和东欧的新订单,增长太快了!生产线根本满足不了需求。部里特批,趁着这次运动整顿间隙,加快厂房改造和设备升级,全力保障出口!”

他用力拍了拍林墨的肩膀:“小林,你这几个设计,可是给我们厂,也给国家立了大功了!现在外汇吃紧,咱们这儿能挣回来硬通货,那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啊,咱们这边虽然也受运动影响,但生产这边,反而是得到了加强!”

林墨看着忙碌的工地,心中感慨。在普遍的运动压力下,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特别是宝贵外汇的领域,反而获得了一种畸形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滚雪球”计划,在时代的浪潮中,竟意外地加速滚动起来。

回到四合院,那股运动带来的紧张感似乎被院墙隔绝了一些,但各家各户的悲欢离合依旧在上演,其中又以许大茂家最为突出。

许大茂和娄晓娥的争吵变得更加频繁和公开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就能听到许家传来压低的争执声和娄晓娥隐隐的啜泣。与以往不同的是,许大茂的嗓门似乎更大了些,而娄晓娥的辩驳则显得底气不足。

更明显的变化是,许家开始常年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中药味。那个曾经被娄晓娥抗拒的打翻的药罐,如今似乎成了家里的常客。程秀英有一次跟林墨叹气说。

“唉,晓娥那孩子,也是没法子了……现在也开始乖乖喝那些苦汤药了。”语气里带着几分同情。

林墨心知肚明。随着运动深入,原本就就敏感的娄家,如今处境想必更加艰难。听说娄父过去积攒的人脉和影响力在风浪面前迅速瓦解。失去了娘家的强力支撑,娄晓娥在许家的地位下降了不少。

许大茂原本就对无子之事耿耿于怀,如今更觉得是娄晓娥拖累了他,言语间愈发不加掩饰。而娄晓娥,在现实的压力和内心的愧疚交织下,也只能选择妥协,将希望寄托在那一碗碗不知是否有效的汤药上。

许家的低气压,与院里其他人家或努力生产、或算计度日、或挣扎求存的状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夏天四合院里一幅复杂而真实的画卷。

林墨穿行其间,如同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将所有的波澜与暗涌尽收眼底,更加坚定了要凭借自身无可替代的技艺和贡献,在这变幻莫测的时代中,走出一条稳妥道路的决心。

亲眼目睹了公社运动的肃杀氛围,以及城里工厂”运动下各人表现不同的景象,一股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在林墨心中升腾。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更清楚,眼前的风波仅仅是个开始,更大、更持久的“风雨”还在后面。他脑海中那些属于“原着”的未来碎片,此刻变得无比清晰。

他想着是不是可以提前筑起一道尽可能坚固的避风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