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蝉鸣里的课堂(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雾里余温》最新章节。

夏至的蝉鸣像被点燃的导火索,从清晨炸到深夜。思砚背着崭新的小书包,里面装着水彩笔和画本,每天跟着苏晚去画廊“上课”——这是他自己说的,因为来老先生的孙女放暑假了,每天下午都会来教他认字。

“今天学‘蝉’字。”小姑娘翻开识字卡,上面画着只振翅的蝉。思砚趴在小桌上,小手指着卡片上的蝉,奶声奶气地说:“会叫的!吵!”惹得苏晚和来老先生都笑。

“‘蝉’字是虫字旁,因为它是昆虫。”小姑娘像模像样地讲解,思砚就拿起绿色蜡笔,在字旁边画了只大大的蝉,翅膀涂得五颜六色。“宝宝的蝉,穿花衣服。”他举着画纸炫耀,蜡笔屑掉在衣襟上,像撒了把绿星星。

苏晚坐在画架前,画着窗外的老槐树。浓密的绿荫里藏着无数蝉鸣,思砚和小姑娘的笑声从桌角飘过来,混着蝉声,像支热闹的夏曲。她在画布上添了两个小小的身影,趴在树下的石桌上,一个指着卡片,一个举着画,阳光透过叶隙落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金斑。

林砚下班回来时,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他会先去巷口的小卖部买两支冰棒,给两个孩子一人一支,然后靠在门框上,看思砚用刚学的字造句。“蝉——吃冰棒。”思砚咬着冰棒,含糊地说,惹得小姑娘直摆手:“不对不对,蝉不吃冰棒!”

“我们思砚是想让蝉也凉快凉快。”林砚笑着抱起他,用纸巾擦掉他嘴角的奶油,“就像爸爸想让你凉快一样。”

思砚立刻搂住林砚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口,留下个黏糊糊的印子:“爸爸凉快。”

护城河的荷花谢了,结出饱满的莲蓬。林砚周末带思砚去摘莲蓬,小家伙穿着小凉鞋,踩在浅滩的淤泥里,举着刚摘的莲蓬喊:“妈妈,像小喇叭!”

苏晚坐在岸边的柳树下,看着父子俩的身影在荷塘里晃动。思砚的小短裤沾了泥,像只刚从泥里钻出来的小青蛙,却举着莲蓬笑得露出两颗新长的门牙。林砚怕他滑倒,一直牵着他的手,裤脚湿了大半,却毫不在意地帮他剥莲子。

“尝尝看,甜不甜。”林砚把剥好的莲子塞进思砚嘴里,小家伙嚼了嚼,皱着眉头说“有点苦”,却还是咽了下去,说“宝宝不怕苦”。

苏晚拿起画笔,在速写本上快速勾勒出这一幕。荷塘边的父子,手里的莲蓬,泥地里的小脚印,每一笔都沾着夏天的湿气。她想起很多年前的夏天,林砚也是这样,在北方的小河边帮她摘菱角,水凉得刺骨,他却笑着说“你爱吃,就不冷”。

原来有些温柔,真的能从年少到白头,一点都没变。

思砚的画本越来越厚了。里面有穿花衣服的蝉,有像小喇叭的莲蓬,有咬冰棒的自己,还有画着三个手拉手的“我们仨”。苏晚把画本里的纸一张张抽出来,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画廊的墙上,像串流动的夏天。

来老先生来看了,指着其中一张画说:“这张最好。”画上是个歪歪扭扭的太阳,下面有三个圆圈,圆圈旁边写着三个不成形的字——“爸”“妈”“我”。

“字虽然写得不好,心意却最真。”老先生笑着说,“这就是最好的画。”

苏晚看着那张画,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把对家人的爱藏在歪歪扭扭的画里,如今她的孩子也用同样的方式,表达着他的心意。时光像条河,把爱从上游传到下游,温柔而坚定。

大暑那天,天气热得像个蒸笼。林砚在画廊门口支了个小桌子,思砚和小姑娘趴在桌上画画,主题是“最凉快的东西”。思砚画了个大大的冰淇淋,上面插着三根吸管,说是“爸爸一根,妈妈一根,宝宝一根”。

“还要给爷爷画一根!”他突然想起什么,又添了根吸管,惹得来老先生哈哈大笑。

苏晚端来冰镇的绿豆汤,看着两个孩子埋头画画,林砚在旁边帮他们扇扇子,扇叶摇出的风带着绿豆汤的甜香。蝉鸣还在继续,像首永不疲倦的歌,唱着夏天的热,也唱着日子的暖。

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思砚躺在林砚怀里,听着树上的蝉鸣,嘴里念叨着刚学的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林砚帮他轻轻拍着蚊子,苏晚靠在他们身边,手里摇着蒲扇,扇出的风带着荷叶的清香。

“你说,等思砚长大了,会不会记得这个夏天?”苏晚轻声问。

“会的。”林砚的声音很轻,“就像我们记得自己的夏天一样。”

记得蝉鸣里的课堂,记得荷塘边的莲蓬,记得冰棒的甜和绿豆汤的凉,记得身边人的温度。这些藏在夏天里的细碎瞬间,会像蝉蜕一样,被时光小心地收藏,成为往后岁月里,最珍贵的念想。

蝉鸣还在继续,和着远处的蛙声,在夏夜里谱成一首悠长的歌。而歌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关于成长,关于陪伴,关于每个平凡日子里,都藏着的、被蝉鸣浸润过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