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获得入场券(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最新章节。

祁天佑盯着 “祖坟被占” 那个案例,突然想起穿越前参与的国土咨询项目。

当时专家组熬了三个月,提出 “动态补偿模型”,却被地方政府以 “操作复杂、成本太高” 为由否决。

后来那个县真的爆发了群体事件,起因就是一户人家的祖坟被划进开发区,补偿款连块新墓地都买不起。

祁天佑猛地坐直身子,笔尖在报告草稿上划过一道有力的弧线,加入一条新建议:

设立村级资产托管平台,将部分土地出让金转化为股权分红,保留农民与土地的长期利益联结。

他还画了个清晰的流程图:

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表决→第三方专业评估公司估值→国资平台持股监管→年度收益直接分配至个人账户。

写到一半,笔尖突然顿住。

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渍,像个解不开的疙瘩。

他又想起父亲, 那年父亲在工厂得了尘肺病,找工厂索赔,工厂说合同里没写明职业病认定标准;

去法院起诉,法官说证据不足。

最后只赔了八千块,连住院费的零头都不够。

“政策要是不能护住最弱的人,再好看也是空架子……”

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像叹息,随即立刻闭嘴,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仿佛要把心底的情绪都敲进文字里。

第二天下午,祁天佑去了法学院资料室,在堆满旧书的架子上翻了半天,终于找到《土地管理法》历次修订对照本,书页都脆得要掉渣。

回来的路上,他在食堂买了两个肉包子,边走边吃,油渍不小心沾在文件袋一角,他赶紧掏出纸巾擦,却还是留下了一小片印子,像块没洗干净的疤。

晚上九点四十三分,祁天佑在笔记本上写下报告的最终框架,每个部分都标了重点符号:

一、问题本质:土地不仅是经济资源,更是农民的生存权载体与身份认同根基(附 3 个典型身份焦虑案例)

二、现实堵点:补偿标准静态化(十年未调整)、决策过程封闭化(村民参与率不足 15%)、权益保障虚拟化(股权分红无法兑现)

三、突破路径:构建 “三级缓冲机制”—— 前置听证(确保农民话语权)+ 动态调整(与 CPI、地价联动)+ 资产托管(规避权益流失)

四、风险预警:警惕新型 “土地金融化” 陷阱,防止资本炒作导致农民二次失权(参考某县 “土地信托” 失败案例)

最后一段他反复修改了三次,删掉了所有华丽的辞藻,只留下最实在的话:

“真正的改革不是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而是让他们带着实实在在的权利,体面地走进城市。”

第三日傍晚,六点零五分。夕阳透过明德楼的窗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祁天佑走进导师办公室时,高育良正站在窗前看夕阳。

他双手递上打印装订好的报告,深蓝色封面,共三十八页,末尾还附了七张彩色图表,每张图表下面都有详细的注释。

高育良接过报告,没立刻翻,而是盯着封面上的标题,

《关于构建土地流转 “三级缓冲机制” 的可行性研究》,目光在 “三级缓冲机制” 那几个字上停留了好几秒。

他翻开第一页,逐行阅读,速度很慢,手指偶尔在某句话下面轻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