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夜谈,收服郑归(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最新章节。

“群众情绪不是缺点,是你手里唯一能攥住的东西。”

祁天佑盯着他,眼神沉得像夜,

“赵家有关系网,有开发商给的钱,工人有什么?只有旁人的眼睛。你不把这眼睛引过来,谁替你喊冤?”

郑归低头看着手机屏幕,忽然从书包里掏出支红笔。

他笔尖在裁定书上顿了顿,开始逐行划批注,红痕划过 “主体资格” 四个字时,力道重了些。

“主体资格问题…… 或许能换个思路。”

他喃喃道,声音越来越清晰,

“如果我们以‘个体联合申诉’的形式,同步向劳动仲裁委、监察支队、信访办和纪委派驻组递交材料,形成多线并进的态势…… ”

“是不是能逼他们召开联席协调会?”

祁天佑嘴角动了下,没说话,却拉开了抽屉。

抽屉里堆着几本卷边的法律书,他抽出最厚的那本《行政程序法原理》,扔过去时,书脊在桌上磕了声轻响。

“这才像个法律人该想的事。” 他说,

“带回去看,重点看第六章,‘行政机关的履职时限与救济路径’。”

郑归接过书,指尖蹭过扉页。

“程序正义是弱者的最后防线”,那字写得有力,笔锋还带着点颤,像是写字人当年也动了情。

他抬头时,眼神变了:没了之前的愤怒,也没了迷茫,只剩一种沉下来的坚定,像终于找到方向的船。

“我以前总觉得,法律是给有权人定的,用来压我们的。”

他声音低,却字字清晰,“现在才懂,它也能当梯子,让我们爬上去。”

祁天佑没回应,只打开那本牛皮笔记本。

封面已经磨得发亮,在当日记事栏写下一行字:

“收一人不如塑一人。”

字写得遒劲,末尾还点了个墨点,像在做标记。

子时二十六分,郑归的脚步声消失在巷口,书房重归寂静。

祁天佑仍坐在原位,面前摊着尚未收起的新区地图。

地图上红圈标着两块地,他拿红笔在旁边写批注,字迹比日记里轻些:

“教育配套预留区,可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

“毗邻公交枢纽, 适合布局工会服务站”,

笔尖划过 “职工” 两个字时,顿了半秒。

他右手小指上戴着枚翡翠扳指,指尖摸上去还带着体温。

忽然想起什么,他拿起手机,拨通一个加密号码。

“明天上午十点,让陆亦可那边准备份《基层劳动纠纷处置白皮书》草案。”

他声音压得低,没了刚才的从容,“主题就写‘如何通过行政协同机制化解群体性劳资矛盾’,案例用大风厂的,细节别漏了工伤认定那部分。”

电话那头应了一声,声音模糊。

挂断前,祁天佑补充道:

“署名先空着。等今晚这些材料全都落地见效,再填名字不迟。”

他靠回椅背,目光落在墙上地图最边缘的空白区域。

那片地原本是赵家要盖高端康养院的,现在划成了 “待定功能区”。

他指尖点上去,像在确认什么,指腹蹭过地图上的油墨,留下一点淡痕。

下一秒,他抽出张便签纸,笔尖在纸上顿了三下,写下三个词:监察联动舆论倒逼程序破局

折好塞进袖口时,动作利落得像藏起一把钥匙。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值守人员巡夜经过,手电的光在窗纸上晃了晃。

祁天佑没动,只伸手把台灯调暗三分,光线刚好够照亮地图,又不会引人注意。

他知道,明天一早,会有四份内容不同、渠道各异的文件,同时出现在四个关键部门的办公桌上。

而这场仗,真正的胜负手不在法庭,也不在媒体,在于谁先掌握定义 “合法” 的话语权。

电脑还开着,屏幕上是一份名为《城市更新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建议》的文档。

光标在作者栏闪着,像暗夜里的一点星火。

祁天佑盯着屏幕,指尖悬在键盘上,最后按下第一个键 。

“祁” 字在屏幕上显出来,笔画清晰,像他今晚布下的每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