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学术圈地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最新章节。
祁天佑转身拉开后座车门,刚要坐进去,裤兜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条加密信息,来自技术组的小陈:
“神经内科值班终端的远程访问尝试已经溯源锁定了,操作者身份确认是赵德汉二世妻子的主治医师带的实习助手,
叫王浩,刚入职半年。
这人今晨收到一笔境外汇款,金额五万八千美元,汇款账户是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背后受益人指向赵家的海外账户。”
祁天佑盯着屏幕上的文字,右手缓缓转动起食指上的翡翠扳指 。
扳指上有道浅淡的水纹裂,那是 2018 年他帮大风厂职工讨薪时,被保安扔的砖头砸到手腕留下的痕迹。
车门还没关上。风卷着地上的支票纸屑吹过来,贴在车门上,又被气流卷走,飘向远处的梧桐树,像片没人要的碎雪。
祁天佑的指尖刚触到车门把手,西装内袋里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他没低头,只隔着熨帖的深灰面料捏了捏机身,待车门半开时才掏出来。
屏幕骤然亮起的刹那,一条带着红色加密标识的消息冲破锁屏:
“主编收到威胁信,说他女儿的留学签证会被拒签。” 发信人备注是 “孙玉晓”。
指尖在冰凉的玻璃屏上悬停两秒,他没点触,只按灭屏幕,腕骨微沉拉上车门。
司机脚掌轻压油门,哑光黑的轿车像一尾鱼,无声滑进晚高峰褪去后的车流。
远处四合院深处的指挥所,灯光正从窗缝里渗出来,在浓得化不开的夜色里,像一道没闭合的数据流接口。
地下书房的门刚合上,三台嵌在胡桃木书桌里的显示器同时亮起,冷白光线瞬间铺满暗室。
左侧屏刷着国际学术期刊的投稿状态,一行行绿色字符不停滚动;
中间的进度条正 “啃” 着赵系企业二十年的排污数据包,蓝色区块每跳一格,就带出一串加密代码;
右侧屏则钉着刚解密的邮件,《比较政治研究》编辑部的内部备忘录,标题 “关于撤稿建议的紧急讨论” 被红框圈着,刺得人眼疼。
他摘下小羊皮手套,右手小指上的翡翠扳指转了半圈,“嗒” 一声敲在桌沿。
桌角的排风扇转着,刚打印好的排污数据库纸页被吹得掀了一角,露出页角的标注:1989-2009,京州西矿区至汉江下游,4732 组备案编号,每组都拴着环保局批文的影印件,还有第三方检测报告的骑缝章。
电话突然响了,加密线路 “滴” 一声通了。
“你现在去联系那本期刊的 23 位签约审稿人,一个都别漏,”
祁天佑的声音没带起伏,
“跟他们说,我祁天佑公开共享原始数据集, 每一条数据,都带政府备案编号,附检测报告原件扫描件。”
听筒里静了两秒,只有电流的滋滋声。
“但他们已经怕了……” 孙玉晓的声音压得很低,“主编回的邮件里说,压力是‘更高层面’来的,他扛不住。”
祁天佑没接话,鼠标点进服务器管理界面,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串密令,快得只剩残影。
数据包立刻开始分段加密,目标地址栏自动蹦出 23 位学者的学术邮箱,一行行排得整整齐齐;
发送倒计时定在十分钟,还嵌了条提醒协议:
48 小时内没收到确认回复,系统直接把全文和元数据溯源链,发去全球 50 家合作学术平台。
“你让他们记着,” 他终于开口,语气比之前沉了些,
“真正的学术不端,从来不是数据错了,是捂着真相不让见光。”
挂了电话,他调开资金监控面板。屏幕刚亮满二十分钟,三条异常汇款记录就跳了出来,红得刺眼。
汇款账户在开曼群岛,收款方是三位关键审稿人的高校,挂的都是 “国际合作基金” 的名头;
转账时间全挤在过去六小时里,金额一分不差,刚好是海外访学的资助标准。
祁天佑截了图,用红线标清资金路径,直接转发给陆亦可表妹的团队。
五分钟后,对方回传了关联图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