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格物新章 理念激荡(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最新章节。

叶凌云斩钉截铁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材料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解决!

动力问题,蒸汽机一旦成熟,或可提供新的思路!

控制问题,更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这‘飞鸢’,未来或许真能翱翔九天!”

沈梦溪和周围几位参与过此项目的天工阁老人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毕生的梦想,竟在这岭南之地,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

人手充足,经费无忧,加上沈梦溪这位玄天君的坐镇和统筹,格物院的研究进度一日千里。

叶凌云也几乎将王府的日常政务甩给了宁宸轩等人,自己则一头扎进了格物院,与沈梦溪及众多天工阁精英日夜研讨。

叶凌云带来的,不仅仅是“蒸汽动力”、“电磁感应”这些超越时代的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研究思维和方法论。

这与他脑海中超越时代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对天工阁门人固有的、偏重于经验积累和精巧技艺的“工匠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启发。

在火药配方的改进实验室里,叶凌云看着匠师们依旧在用“一硝二磺三木炭”的老经验,依靠手感和个人经验调配,然后通过一次次爆炸试验来验证效果,效率低下且危险。

“诸位,”叶凌云拿起一份实验记录,指着上面模糊不清的“少许”、“略多”等描述,摇头道,“这样不行。格物之道,讲究精确!我们需要‘控制变量法’!”

他详细解释道:“比如,我们要研究硝石含量对爆炸威力的影响。

那么,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就必须固定不变!

每次试验,只改变硝石的量,并且精确称量记录!

然后对比不同硝石含量下的爆炸效果,找出最优配比!其他材料的研究,也依此类推。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靠、可复现的!”

这番言论让在场的火药匠师们面面相觑,随即陷入沉思。

他们习惯了凭经验,从未想过将材料如此精确量化,更没想过“固定其他,只变一个”的研究思路。

但仔细一想,这方法确实更科学、更高效!

很快,实验室里就响起了天平砝码的叮当声和更精准的记录声。

在光学实验室,天工阁的匠师们正利用新制成的纯净玻璃透镜,饶有兴致地研究放大镜和简易望远镜。

叶凌云却提出了一个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

“沈先生,诸位,”叶凌云拿起两片凸透镜,比划着,

“如果我们把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组合起来,调整好距离,或许……能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见的,极其微小的东西?

比如……水中的小虫?

甚至是……构成万物的微小颗粒?”

“看到……微小之物?”

沈梦溪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天工阁对光学的研究,更多用于望远和取火,观察微观世界?

这简直闻所未闻!

“殿下是说……如同将远处之物拉近一般,将微小之物放大?”

一位名叫苏巧儿的女研究员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她是天工阁中少有的女性高级门人。

“正是此意!”叶凌云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此物,我称之为‘显微镜’!

若能制成,我们便能窥见一个全新的、微观的世界!

或许,疾病的根源、材料的奥秘,都将在此显现!”

这个大胆的设想,激起了所有光学研究者的狂热兴趣。

沈梦溪更是亲自挂帅,带领团队开始攻关。

他们反复计算透镜曲率,打磨镜片,设计精巧的支架和调焦装置。虽然距离真正的显微镜还很遥远,但方向已然明确,众人干劲十足。

在材料研究区,叶凌云提出了“标准化”的概念。

“先生请看,”他指着天工阁匠师手工打造的一批精钢齿轮,“每个齿轮虽然都很精良,但大小、齿距、齿形,总有细微差别。

单个使用无妨,但若要将它们组合成一套精密的传动系统,这些细微差别就会累积成巨大的误差,导致卡顿甚至损坏!”

他拿起一块用模具铸造出的标准水泥砖:“为何水泥砖能快速建造房屋?因为它们大小统一,规格一致!我们的零件生产,也要向此看齐!

我们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设计精确的‘模具’和‘量具’,让同一规格的零件,无论由谁制造,在何时制造,都能完美互换!

此乃‘标准化生产’!

是未来大规模制造精密器械的基础!”

这番言论,让习惯了精雕细琢、追求每一件作品独特性的老匠师们,经历了一场思想风暴。

标准化?听起来似乎抹杀了“匠心”?

但仔细想想,对于需要大规模应用和精密配合的工业产品,这确实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必由之路!

陈铁手等资深匠师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制定公差标准,设计铸造和切削模具。

叶凌云还带来了许多“新奇”但极具启发性的实验工具和思路:

用纯净玻璃烧制各种形状的烧杯、试管、冷凝管,用于更精确的化学实验;

提出“元素”的概念,引导他们思考物质的基本构成;

利用齿轮组和连杆机构,设计出能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器”原型……

这些想法,有的看似天马行空,有的则直指研究方法的本质。

对于天工阁的门人而言,这不仅仅是新知识的输入,更是一场研究范式的革命!

叶凌云的思路,如同钥匙,打开了他们被传统束缚的思维枷锁,让他们原本基于经验积累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更高效的方法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沈梦溪看着格物院内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弟子们眼中那被重新点燃的、甚至更加炽热的求知火焰,看着叶凌云与众人激烈讨论、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激动。

他走到正在和几个年轻研究员讨论齿轮传动比的叶凌云身边,由衷地感叹道:

“殿下,老朽今日方知,何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带来的这些想法,这些思路……看似简单,却直指格物研究的根本!

它们如同灯塔,照亮了我们摸索前行的道路!

天工阁数百年积累的技艺,在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这格物院……必将成为真正的‘格物圣地’!”

叶凌云闻言,只是谦逊地笑了笑,目光扫过忙碌的众人,望向窗外正在拔地而起、规模宏大的格物院新址,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知道,现代科技的火种,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由这群最优秀的头脑,真正点燃了。

而引领这场变革的,正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一场席卷天下的知识风暴与工业革命,正从这岭南边陲的格物院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