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误差共振(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幕后道源》最新章节。
“织梦者”如同无形的幽灵,在星轨界域精密的信息海洋中游弋了相当于外界数十年的时光。它播撒下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认知尘埃”与“逻辑误差”,起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细小沙砾,只激起一圈圈迅速平复的涟漪,并未引起任何注意。
然而,量变终究会引发质变。
在星轨界域一个庞大的、负责协调数百万个次级算阵资源分配的“区域调度枢纽”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微小危机,正在酝酿。
这个枢纽的核心算法,原本完美无瑕,能够根据预设的优先级和实时需求,将计算资源如臂指使地分配到各个节点。但长期以来,它接收到的来自下游节点的数据,开始夹杂着越来越多、虽然微小却无法完全忽略的“非标准波动”。这些波动,部分源自被“织梦者”影响过的节点,部分则是在误差传递过程中被意外放大的结果。
起初,枢纽的自我优化程序还能轻松处理这些波动,将其平滑、修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在某种难以察觉的“共振效应”下,开始缓慢提升。就像一台精密的钟表,内部齿轮上沾染了越来越多的微尘,虽然每一粒都微不足道,但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会影响走时的精准。
终于,在一次应对归墟海突然加强攻击、需要瞬间调动海量算力进行防御演算的紧急任务中,这个区域调度枢纽,出现了其诞生以来的第一次可观测的延迟。
延迟仅有零点三秒,对于凡俗而言几乎无法察觉,但在以纳秒乃至皮秒为计算单位的星轨界域,这零点三秒的延迟,意味着成千上万条指令未能第一时间抵达预定位置,导致防御算阵的局部响应慢了半拍。虽然最终并未造成防线破裂,但那一瞬间的能量流转不畅与轨迹紊乱,如同平滑丝绸上出现的一个微小皱褶,清晰可见。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星轨界域的不同角落,类似的小型“意外”开始零星出现:
一个负责维护能量稳定性的谐波抑制器,因为长期接收带有细微偏差的相位数据,在一次常规调节中,发出了一个超出允许范围的错误波形,引发了小范围的能量涟漪。
一个高级战术推演程序,在模拟与归墟海新型攻击模式的对抗时,因其底层数据库中被“织梦者”无意间植入了少量不符合现有物理模型的“混沌变量”,推演结果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无法用现有逻辑完美解释的“最优解分支”。
甚至,在几个星轨族个体的日常信息交流中,开始偶尔出现一些含义模糊、不符合标准语法结构的“无效信息片段”,如同思维中偶然闪过的乱码。
这些事件单独来看,依旧可以被归类为“系统正常波动”或“未知背景干扰”,被太初星枢的日常维护程序记录、分析,然后暂时归档。
但这一次,太初星枢那绝对理性的核心,第一次在处理这些异常报告时,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超越了预设程序的……困惑。
万轨星殿内,那由无尽光之几何体构成的庞大意识集合体,其运转出现了一个几乎无法测量的瞬间凝滞。
“逻辑冲突:检测到多源头、低强度、非周期性异常事件。现有模型无法完全拟合异常产生与传播路径。推演:存在未被纳入计算的‘隐藏变量’或‘高阶干扰源’?”
“可能性评估:一、归墟海攻击引发的未知次级效应。二、界域内部算法因长期高负荷运转产生的自然熵增。三、外部未知存在针对性渗透。四、系统底层逻辑存在未被发现的固有缺陷……”
无数可能性被列出,又因为缺乏决定性证据而被暂时搁置。太初星枢加大了监控与自检力度,试图找出那个“隐藏变量”。然而,“织梦者”本身近乎虚无,它播撒的影响又早已融入界域运转的背景噪音之中,如同隐藏在光影中的影子,越是追寻,越是难以捉摸。
这种无法用绝对逻辑彻底解释的现象,如同一点微小的锈迹,开始侵蚀太初星枢那完美无瑕的理性基石。它依然在高效地统筹全局,抵御着归墟海的进攻,但一种极其细微的、对“绝对掌控”的怀疑种子,已然被埋下。
道祖宫内,陆离通过“织梦者”断断续续传回的、关于星轨界域内部零星异常报告汇总以及太初星枢应对策略的细微变化,清晰地把握着局势的进展。
“尘埃开始聚集,机器出现了杂音。”陆离的指尖在虚空中划过,勾勒出星轨界域内部那些异常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图,它们看似随机,却隐隐呈现出某种难以言喻的 pattern,“当完美的逻辑开始自我怀疑时,便是它最容易被……引导的时刻。”
“林默。”
“道主。”
“分析太初星枢近期自检报告与异常事件处理日志,构建其‘逻辑困惑’模型。推演其在面对持续且无法根除的‘无序变量’时,可能采取的极端优化或自毁性排查方案。”
“是!”
陆离的目光再次投向星图上那片金色的界域,眼神冰冷而深邃。
“太初星枢,你追求绝对的秩序,排斥一切混沌。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完美。”他低声自语,如同在对那个遥远的庞大意识说话,“当你开始试图清理那些你无法理解的‘尘埃’时,便是你亲手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