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能量密度不对吧?(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时空信息传递实》最新章节。

行星引力与太空工业对物资的庞大需求,他们需要脱胎去地表产业链,过渡建设起一个更加庞大的深空重工业体系。

不管是占地面积能够到达几十上百公里太空船坞。

还是总质量动辄被拉升到数百万甚至数亿吨的宇宙飞船。

这样庞大的重工业体系,在行星的引力环境下,根本没有建设完善的可能。

在距离灵星约十万公里外的?磁层顶边界。

灵星所产生的高强场时刻都在与狂暴的宇宙射线进行对抗,让周边广阔的空域内,时时刻刻都在弥漫着混乱的电磁风暴。

飞入电磁风暴的核心区域。

启动飞船前侧加装的强电场生成装置,十艘坚石号飞船撑起的强电场笼罩下一个球形的数十万立方米的空间。

在飞船狂暴的动力推动下,球形空间被不断压缩。

被强电场约束的宇宙辐射,在高密度的能量风暴下,不断碰撞,爆发出点点的光亮。

起初还只是零星一点,只是等数十万立方米的球形空间被压缩十倍的时候。

就好像约束着一颗太阳一样,能量的碰撞与聚变让整个球体时刻都在向外迸发着高昂的光子辐射。

“启动弱电统一规范场!”

站在灵星的地表上,遥望天空。

原本明亮而又一片茫然的天空中,忽然升起了一颗闪亮的星。

然后在下一刻,又忽然消失不见。

20世纪60年代,格拉肖建立的规范模型构建弱电统一框架。

1964年希格斯提出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使W±和Z0玻色子获得质量。

1971年特·霍夫特证明该理论可重整化,奠定数学基础 。

1973年实验发现中性流相互作用。

理论物理的前沿研究,好像与现实的科技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直到现在,甚至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的灵星。

人类才借助前人对基础物理的认知,真正将这种基础性研究发现真正利用起来。

在飞船的约束下,集结了不知道多少混乱能量的凝聚点内,温度被不断降低。

当整个凝聚点内部温度被降低到居里温度点时,原本混乱的能量乱流展示出了自发磁化态。

更多的能量被不断转换成了零质量的玻色子。

而这些粒子被规范场捕获后的下一瞬间,又被加载了新的频率参数,重新输入凝聚点,进行轴矢量流修正。

中子与质子形成了矢量流(V),中子与中微子形成矢量流(A)。

当两者开始耦合的时候,能量开始重整,物质开始凝聚。

原本不断向着外界迸发光子辐射的凝聚点,下一刻就好像变成了一个黑洞一样,在一瞬间将整个凝聚点内部的能量吸纳一空。

等众人回过神的时候,一个直径十米的浑圆铁球默默悬浮在场内。

一个总质量超过四万吨的单晶体的高纯(5N)铁球。

“这是成功了?

能量密度不对吧?

一个四万吨的单晶铁,如果将它完全转换成能量,指数级高于飞船约束的能量。

这多出了的能量是从哪来的?”

“很重要么?”

“我们用规范场修改能量场的性质,让能量场修改成单晶体物质场,属于灵星上,只有陆地神仙才能掌握的点石成金。

在将个体升维后,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同的场。

他们只是通过相互作用,更改了场的信息。

但是这多出来的物质与能量,可就是真正的凭空造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