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星际的征途(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洋遗梦:荆棘与星途》最新章节。
星澜访客带来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在黄砚舟与林星晚的心中,乃至在整个初具雏形的“星际文明研究圈”内,激起了滔天巨浪。最初的震惊与难以置信过后,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悄然凝聚。
黄家那间时常萦绕着茶香与书香的书房,如今成了秘密决策的核心。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半掩着,窗外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喧嚣,窗内,却是一派关乎星辰命运的凝重。
黄砚舟将星澜留下的那枚非金非玉的“守望者印记”置于书桌中央,那复杂的星纹在灯光下流转着微光。林星晚坐在他身侧,秀眉微蹙,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只温润的茶杯。卡尔·施耐德、林小满,以及被紧急召来的霍船长,围坐一旁,神色各异。
“十载光阴,弹指一挥间。” 黄砚舟的声音低沉,打破了室内的沉寂,“星澜先生所言若属实,我等已无退路。建造‘星槎’,奔赴银河之心,已非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使命。”
霍船长嘬了一口早已熄灭的烟斗,眉头拧成了疙瘩:“银河中心……俺老霍跑了一辈子海,最大的念想也不过是横渡太平洋。这动不动就是几万光年,俺这心里头,实在没底啊!那‘星槎’,当真造得出来?” 他望向那枚印记,眼神里混杂着敬畏与怀疑。
卡尔·施耐德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却异常锐利,甚至带着一种科学家面对终极难题时的兴奋:“船长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根据星澜先生提示,‘星槎’的根基在于已被激活的全球萨玛拉扎网络和伴星残存能量。这并非从零开始,而是……一种‘唤醒’和‘重组’。” 他拿起一支铅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迅速勾勒出几个复杂的几何结构,“关键在于理解其能量矩阵的构建原理,以及如何与伴星建立稳定的超空间共鸣……这将是工程学与物理学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年轻的林小满则显得既紧张又激动,脸上泛着红光:“黄大哥,星晚姐!如果……如果我们真的能造出星槎,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真正的星际航船!我们将亲眼见证银河的壮丽,探寻文明的源头!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林星晚轻轻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黄砚舟凝重的侧脸上。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前路固然艰险,甚或可谓渺茫。然五年前,当我等被困南极方舟时,谁又能想到,今日我们能安然坐于此地,商讨星际远航之事?事在人为,更在于心。我相信,既然萨玛拉扎的先贤留下了这条路,我们必能找到前行之法。”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稍稍驱散了众人心头的阴霾。黄砚舟感激地看了妻子一眼,从她那里汲取了无尽的力量。他伸手拿起那枚守望者印记,触手温凉,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古老信息流。
“星晚说得是。” 他站起身,目光变得决然,“当务之急,是尽快返回南极方舟,利用这印记开启深层数据库,获取‘星槎’的完整蓝图。同时,我们需要集结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成立一个绝密的‘星槎计划’团队。霍船长,‘拾光号’的改造,也要即刻提上日程,它将是我们的基地,也是未来‘星槎’部分技术的试验平台。”
(重返南极与蓝图解锁)
数周后,经过周密准备,一支精干的队伍再次搭乘经过初步加固的“拾光号”,破开浮冰,重返那片熟悉的、亘古苍茫的南极冰原。
再临方舟,心境已是截然不同。昔日是绝境求生,今日则是肩负着文明的未来。主控室内,那根蓝色的光柱依旧微弱地脉动着,仿佛一位气息奄奄的巨人。黄砚舟手持守望者印记,依照星澜留下的精神感应法门,将意识沉入其中,再与方舟主控接口连接。
刹那间,海量的、远超他想象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江河,涌入他的意识!那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图纸,而是一种立体的、蕴含着能量运行法则的“概念流”!庞大的星槎结构图、匪夷所思的“超空间跃迁”原理、用于汲取“源初之海”能量的“维度共鸣器”设计、乃至银河中心那片能量场的详细星图与物理参数……无数超越时代的知识,几乎要将他的大脑撑爆!
黄砚舟闷哼一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林星晚一直紧张地守在一旁,见状立刻上前扶住他摇晃的身躯,急声道:“砚舟!怎么样?”
“……无妨。” 黄砚舟强忍着意识层面的冲击,艰难地开口,“信息量……太大……我需要时间……慢慢梳理导出……” 他示意林小满和卡尔准备好记录设备,开始将他所能理解的部分,断断续续地口述出来,再由卡尔用他惊人的工程绘图能力转化为草图,林小满则负责记录下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能量参数。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每一次连接都让黄砚舟疲惫不堪。林星晚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法替代,只能在他每次脱离连接时,细心地为他擦汗,递上温水,用自己温柔的陪伴支撑着他。
(“拾光号”的蜕变)
获取了初步的蓝图与技术参数后,“星槎计划”在绝密状态下全速启动。全球范围内,一批被精挑细选、签署了严格保密协议的顶尖人才,以各种名义被召集起来,分散在几个秘密基地,开始攻关不同的技术模块。
而“拾光号”,这艘见证了无数传奇的旧船,迎来了它生命中最彻底的一次蜕变。它被拖入一个依托天然洞窟改建的、巨大的秘密船坞。原有的捕鲸设施被完全拆除,船体结构用融合了萨玛拉扎技术的特殊合金进行了全面加固和扩展。
工人们日夜赶工,在德国工程师卡尔近乎严苛的监督下,依照那超越时代的蓝图,将一个个奇形怪状的装置安装上船。船首被改造得更加尖锐流线,覆盖着能够引导能量场的晶格装甲;船身两侧加装了巨大的、如同昆虫复眼般的“空间感知阵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船尾,一个庞大的、结构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环状装置正在被吊装,那是“星槎”核心——“维度跃迁引擎”的初级试验型号,虽然远未完善,却已初具雏形。
霍船长每日背着手,在喧嚣的船坞里踱步,看着自己熟悉的老伙计一点点变得“面目全非”,心中五味杂陈。他抚摸着那新加装的、冰凉的特殊金属船壳,喃喃自语:“老伙计啊老伙计,俺本以为这辈子就在黄浦江边养老了,没成想,你俺这把老骨头,还得去闯那真正的星辰大海……这要是回不来了……” 他摇了摇头,将一丝怅惘甩开,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罢了!能驾着你这‘星槎’的前身去闯一闯,这辈子,值了!”
(启程前夜)
就在“拾光号”改造接近尾声,首次短途跃迁测试即将进行的前夜,黄家小楼内,却弥漫着一股离愁别绪。
小舟舟已经三岁多了,愈发聪慧可爱。她似乎也感应到了不寻常的气氛,抱着父亲给她做的木头小飞船,赖在黄砚舟怀里不肯下来,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满是依恋:“爹爹,你和娘亲又要坐大船船去找星星了吗?这次要去多久呀?舟舟也想一起去……”
黄砚舟心中一阵酸楚,他亲了亲女儿奶香的小脸,柔声道:“爹爹和娘亲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给天上的‘大星星’(指伴星)找点‘吃的’(能量)。等我们回来了,就能一直陪着舟舟,给舟舟讲更多星星的故事,好不好?”
“很远是有多远?” 小舟舟执着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