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雪域秘踪(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洋遗梦:荆棘与星途》最新章节。
上海滩的喧嚣与“守旧会”掀起的波澜,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在了身后。自汇丰银行那场“鸿门宴”后,黄砚舟与林星晚深知,租界内的明枪暗箭只会愈发频繁,威尔逊领事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轻易罢手。然而,一则经由卡尔·施耐德紧急破译、自西藏拉萨加密传来的讯息,如同一道划破阴霾的闪电,迫使他们必须暂时离开这权力的漩涡中心。
讯息来自一位与理事会有秘密联系的藏族学者,他在拉萨附近、古老的古格王朝遗址进行田野调查时,于一处隐秘洞窟的岩壁上,发现了与南极“回响之座”中极其相似,却又融合了本地宗教图腾的奇异符文。初步判断,极有可能是一处未被记录的萨玛拉扎观测站遗迹,其年代甚至可能比南极的发现更为久远。
“必须亲自去一趟。”书房内,油灯的光晕映照着黄砚舟坚毅的侧脸,他指着摊开在桌面上的西藏地图,那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古格王朝的大致位置,“威尔逊他们在上海步步紧逼,无非是想抢夺、控制已知的技术。而这处新发现的遗迹,或许隐藏着更核心、更古老的秘密,是我们打破僵局,甚至理解萨玛拉扎文明真正意图的关键。绝不能让他们抢先。”
林星晚坐在他身旁,手中捧着一杯热气袅袅的酥油茶——这是他们为适应高原环境提前做的准备之一。她看着地图上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眼中虽有对未知艰险的忧惧,但更多的是一种与丈夫共同面对的决心。“高原苦寒,路途遥远,且情况不明……砚舟,我与你同去。多一个人,多一分照应,也多一双眼睛。”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何况,对于能量符文的感应与解读,我或许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
黄砚舟转头看她,灯光下,妻子清澈的眼眸中倒映着跳动的火焰,也倒映着他的身影。他深知高原环境的严酷,心中万分不愿她涉险,但更明白她所言非虚,以及她与自己并肩而立的决心。他伸出手,覆盖在她微凉的手背上,千言万语化作一声低沉的叹息和一句充满依赖的嘱托:“好……但此行非同小可,一切需得格外小心。阿星晚,你要答应我,无论如何,首要保重自己。”
“我晓得。”林星晚反手与他十指相扣,唇角泛起温柔而坚定的弧度,“你我夫妻一体,风雨同舟,何曾惧过路途艰险?”
考虑到行动的机密性与高效性,他们最终决定只带上得力干练的林小满,以及少数几位精通野外勘探与安保的理事会成员。通过霍船长早年建立的一些特殊渠道,他们联系到了一架前往青海的西式军用运输机,再辗转抵达拉萨。
当飞机的轮子重重地撞击在贡嘎机场简陋的跑道上,剧烈的颠簸将假寐中的众人惊醒。舱门打开,一股清冽、干燥且带着凛冽寒意的空气瞬间涌入,与上海那黏腻温润的气息截然不同。耀眼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天空是那种只有在极高海拔才能见到的、近乎纯粹的湛蓝,远处,连绵的雪峰在日光下闪烁着圣洁而冰冷的光芒,如同沉默的巨人,俯瞰着苍茫大地。
早已等候在机场的,是西藏地方政府指派的代表扎西顿珠。他是一位身材敦实、面色黝黑泛着高原红的藏族汉子,穿着传统的藏袍,头戴毡帽,眼神明亮而淳朴。见到黄砚舟一行人,他快步上前,双手合十,用带着浓重口音、不甚流利的汉语热情地说道:“黄先生,林夫人,一路辛苦!欢迎来到雪域高原!”他的笑容真诚而略带腼腆,“古格遗址那边,路不好走,条件也艰苦得很。我们已经按照要求,准备好了健壮的马匹,还有最好的向导和驮运物资的牦牛。佛祖会保佑心怀善念的远客的。”
简单的寒暄与物资清点后,一行人便骑着马,沿着奔腾不息、宛如碧玉丝带的雅鲁藏布江,向着西北方向的古格遗址迤逦而行。马蹄踏在碎石路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混合着江水的咆哮、风中猎猎作响的经幡,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鹰唳,构成了一曲苍凉而雄浑的高原交响。
林小满到底是年轻人,虽经旅途劳顿,此刻却被这壮阔而新奇的景色激起了无限好奇。她策马跟在黄砚舟与林星晚身侧,手中拿着那份标注了古格位置和周边地形的手绘地图,忍不住问道:“黄大哥,星晚姐,这古格王朝,说起来是差不多一千年前,咱们这片土地上自己兴起的王国,它……它怎么会和遥远星海的萨玛拉扎文明扯上关系呢?这中间隔着的,可不只是千山万水啊。”
黄砚舟勒了勒马缰,让坐骑的步伐稍缓,他望向远处天地相接处那一片赭黄色的、如同巨大蜂巢般矗立在土林之上的古格王朝遗址残垣,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光的迷雾。他缓缓开口道,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显得格外清晰:“小满,你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古格王朝虽偏安一隅,但其鼎盛时期,在天文历法、建筑技艺,乃至金属铸造方面,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尤其他们的天文观测,据零星的古老文献记载,可谓‘夜观星象,能知祸福’,精准度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文明。”
他顿了顿,整理着思绪,继续道:“我们之前在南极发现的‘回响之座’,其核心功能之一,便是观测与记录星辰。我一直在想,萨玛拉扎文明既然选择了地球作为其‘继承者’计划的实施地,或许并非只在南极留下痕迹。他们可能像播种一样,在星球的不同角落,尤其是那些对星空抱有原始崇拜与探索欲望的文明附近,设立了一些小型的、功能各异的观测点或前哨站。古格王朝的先民,或许就是偶然间接触到了这样的前哨站,从中获得了一些超越时代的知识碎片,并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文化与信仰体系,这才创造了那般辉煌而独特的文明。这些岩壁上的符文,可能就是最好的证据。”
林星晚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微风拂起她围巾的一角,露出她凝神思索的侧脸。她接口道,声音温和而充满洞察力:“砚舟的推测很有道理。宇宙间的文明交流,形式或许远超我们的想象。不一定是大规模的接触,可能只是像……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涟漪,影响了最近的那几片水草。古格,或许就是那幸运的水草。而我们如今要做的,就是找到那颗最初的‘石子’,理解它投入水中的目的。”
她的话语带着诗意的比喻,却清晰地揭示了此次探索的深层意义。林小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知奥秘的向往。
路途的艰辛远超想象。高原反应如同无形的枷锁,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与身体。头痛、胸闷、呼吸急促接踵而至。林星晚的身体本就相对纤弱,几日的颠簸跋涉下来,脸色时常显得苍白,嘴唇也因干燥而起了皮。每当此时,黄砚舟总是第一时间察觉到她的不适,或是递上温水,或是让她靠在自己身上稍作休息,眼神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心疼与担忧。
“阿星晚,还能坚持吗?要不我们放缓些行程?”夜里,在临时搭起的帐篷中,黄砚舟为她披上厚厚的毛毯,将灌好的热水袋塞进她怀里,语气充满了焦虑。
林星晚靠在他肩头,虽然身体疲惫,眼神却依旧清亮。她轻轻摇头,握住他宽厚的手掌,低声道:“无妨的,砚舟。只是有些气短,歇一歇便好。探索遗迹,时机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因为我的些许不适而耽搁。别忘了,威尔逊的人,还有……‘守旧会’那些潜在的敌人,可能也在暗中窥伺。我们必须抢在前面。”她的坚强与深明大义,让黄砚舟既感动又更加心疼,只能将她搂得更紧些,用自己的体温为她驱散高原的寒意。
经过整整三日风餐露宿的艰苦跋涉,那片在历史风沙中屹立了千年的古格王朝遗址,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他们眼前。时近黄昏,巨大的夕阳如同一个燃烧的火轮,缓缓沉向远方的雪线,将金色的余晖毫无保留地泼洒在那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残垣断壁之上。佛塔、宫殿、洞窟,所有的建筑都采用了下宽上窄的夯土结构,虽然大多已然倾颓,却依旧能想象出昔日的宏伟与壮丽。墙体上,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侵蚀而色彩依旧鲜艳、线条依然流畅的佛教壁画,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信仰与艺术辉煌。
“就是那里。”扎西顿珠指着山腰一处极不起眼、被大量风化的碎石和枯草半掩着的洞口,“放羊的娃子追跑丢的羊羔,偶然发现的。里面的墙壁上,刻满了歪歪扭扭、谁也不认识的画和字,跟你们之前给我们看的图片,有些像哩!”
黄砚舟心中一动,与林星晚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期待与凝重。在扎西顿珠和几名当地向导的引领下,他们举着强光手电,小心翼翼地弯腰走进了那处幽深的洞窟。
洞内异常阴冷干燥,与外面灼热的夕阳形成鲜明对比。空气仿佛凝固了千年,带着尘土和岩石特有的气息。手电的光柱划破黑暗,当光束落在内侧较为平整的岩壁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只见那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无数复杂而奇异的符号!其基本的构型、流转的韵律,与他们在南极“回响之座”中见过的萨玛拉扎符文同出一源,蕴含着某种超越人类语言的数学与能量逻辑。然而,与南极符文那纯粹的、充满科技感的几何线条不同,这里的符文周围,巧妙地融入了许多佛教的图腾元素——舒展的莲花底座、环绕的祥云纹路、甚至还有模糊的、带有慈悲眼神的菩萨轮廓线条。仿佛古代的工匠在尝试理解并记录这些天外符号时,不自觉地将自己最熟悉的信仰元素融合了进去,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神秘的“萨藏合璧”风格。
“果然……果然有联系!”黄砚舟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他伸出手指,虚空中临摹着那些符文的轨迹,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微弱却依旧存在的能量残留。
林星晚立刻举起随身携带的、经过理事会改装的高精度相机,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仔细地拍摄着每一寸刻有符文的岩壁,不放过任何细节。她的目光敏锐地捕捉着符文之间的关联,轻声对身边的黄砚舟说道:“砚舟,你看这一组符文的走向,还有能量节点标记的方式……它们似乎不是在描述静态的知识,更像是在记录一种……一种能量的流动轨迹,或者说,是一个引导能量的‘回路’。”她的指尖轻轻点向一处由数个螺旋纹与莲花底座结合的复杂组合,“还有这里,虽然融合了佛教的视觉元素,但其核心符号,根据卡尔的初步对照词典,似乎反复提及了‘天外来客’、‘守护之光’以及……‘神圣的圆盘’?这会不会是在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述萨玛拉扎人降临地球,并留下某种守护装置的故事?”
她的解读,为这些冰冷的石刻注入了鲜活的历史想象。黄砚舟凑近细看,频频点头:“没错!‘守护之光’很可能指的就是‘伴星’系统类似的防御机制,而这‘神圣的圆盘’……听起来像是一件具体的器物,或许是某种能量核心,或者……是关键的信物?”
就在这时,林小满已经手脚麻利地架设好了便携式的符文分析仪。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探头射出的扫描光束细细地掠过岩壁,将捕捉到的高清图像与能量波动数据,通过紧急架设的小型信号放大器,实时传输回远在上海的理事会总部。“卡尔叔叔!收到数据了吗?这里的符文似乎比南极的更古老,信息结构也有些不同!”她对着通讯器急切地呼喊着。
短暂的静电干扰音后,卡尔那带着德国口音、略显失真的声音传了回来,语气中充满了兴奋:“收到了,小满!初步比对完成!我的天……这些符文的编码方式,确实比南极遗迹的底层数据还要古老至少一个纪元!它们可能是萨玛拉扎文明早期探索太阳系,甚至刚刚抵达地球时留下的‘标记’!信息损毁严重,但核心指向非常明确——他们在寻找,或者说,他们在守卫一件名为‘神圣圆盘’的器物,据信它与星球的核心能量脉络相连,拥有调和、稳定乃至激发巨大能量的潜力!它的位置,符文暗示,就在这片青藏高原的某处!必须尽快完成全面扫描和深度解读!”
洞窟内的几人闻言,心情都是一阵激荡。这“神圣圆盘”的价值,显然远超他们之前的任何发现!它可能不仅是理解萨玛拉扎文明的关键,更可能是守护地球未来的强大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