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乡村建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最新章节。
第64章:乡村建设
初秋的风裹着稻穗的清香,掠过青山村的田垄,在村委会门前那棵老槐树上打了个旋,落下几片泛黄的叶子。林悦站在老槐树下,指尖捏着一张边缘卷起的黑白照片——那是1982年的青山村,土坯房的墙皮斑驳脱落,村口的土路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几个光着脚丫的孩子正追着一只芦花鸡跑,溅起的泥点糊了半条裤腿。
“林总,这是第三次修改的乡村建设规划图,村支书和村民代表们都签了字,您过目。”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林悦的思绪,她转过身,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图纸。图纸上,红色的线条勾勒出清晰的轮廓:村西的土路要拓宽成四米宽的水泥路,村口的涝池要清淤砌岸改造成景观塘,村东头的废弃晒谷场计划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就连村后的那条臭水沟,都标注着“整治后种荷花、修栈道”的字样。
“王大叔呢?”林悦扫完图纸,抬头望向村委会院子。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扛着铁锹快步走来,正是村支书王建国。他今年六十三岁,头发白了大半,额头上的皱纹像被犁过的土地,却依旧腰板挺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悦丫头,你可算来了!”王建国把铁锹往墙角一靠,搓了搓手上的泥,“昨晚村里开了会,大伙都盼着动工呢!特别是村西头那条路,雨天烂得没法走,晴天扬得睁不开眼,孩子们上学得绕二里地,这次总算能修好了!”
林悦笑着把图纸递回去:“王大叔,就按这个规划来,资金我已经打到乡里的专用账户了,施工队明天一早就进场。对了,修路的时候记得在路边留一米宽的绿化带,我联系了苗木基地,会送一批桃树苗和海棠苗过来,既遮阴又能结果,将来还能给村里添点收入。”
“好!好!”王建国接过图纸,手指在“景观塘”三个字上反复摩挲,眼眶微微发红,“你还记得不?小时候你和苏然那小子,总在涝池边摸鱼捉虾,有次苏然脚滑掉进泥里,你硬是拽着他的胳膊把人拉上来,俩孩子浑身是泥,笑得比谁都欢。后来涝池没人管,成了垃圾场,夏天臭烘烘的,谁都不愿靠近……”
林悦的思绪也跟着飘远了。那年她刚穿越过来,兜里揣着黑市换来的二十块钱,正愁怎么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活下去,是苏然偷偷塞给她两个白面馒头,还带着她去涝池边摸田螺改善伙食。如今三十年过去,涝池要变景观塘,当年的穷小子成了她的丈夫,而她,也从那个挣扎求生的小丫头,成了能为家乡做事的人。
“会越来越好的。”林悦拍了拍王建国的肩膀,语气坚定,“不仅要修路过塘,等这些基础工程完了,咱们还要给村里的危房做加固,给孤寡老人的房子刷墙铺地,再建个养老院和幼儿园,让老人们有地方养老,孩子们能就近上学。”
王建国连连点头,激动得话都说不完整:“悦丫头,你真是……真是咱们青山村的福星啊!当年你办食品厂,带着村里几十号人脱贫,现在又掏腰包搞建设,大伙都在背后说,要是没有你,咱们青山村还不知道要穷多少年!”
“大叔,这话就错了。”林悦摇摇头,目光扫过远处忙碌的村民,“我能有今天,全靠当年村里大伙帮衬。苏然下乡时水土不服,是李大婶天天给他熬姜汤;我刚开工厂缺人手,是村里的老少爷们主动来帮忙,连工钱都不肯多要。这青山村是我的根,建设家乡,本来就是我该做的事。”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青山村就被一阵轰隆隆的机器声唤醒。四辆推土机、两辆挖掘机顺着村道开进村里,车身贴着“建设美丽乡村,共筑幸福家园”的红色标语,在晨雾中格外醒目。村民们早早地聚在村口,有的扛着铁锹,有的提着水桶,还有的老人搬着小板凳坐在路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施工队,脸上满是期待。
“开工喽!”随着王建国一声喊,推土机率先驶向村西的土路。铲斗落下,将凹凸不平的路面铲平,泥土混合着碎石被堆到路边,挖掘机则紧随其后,开始挖掘路边的排水沟。林悦和苏然也来了,苏然特意推掉了城里公司的会议,穿着一身旧工装,挽着袖子帮工人搬水泥袋;林悦则拿着图纸,时不时和施工队队长沟通细节,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见疲惫。
“歇会儿吧,喝口水。”苏然递过一瓶冰镇矿泉水,顺手帮林悦擦了擦额角的汗。林悦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清凉的水流过喉咙,瞬间驱散了燥热。她望着眼前忙碌的场景,忽然笑了:“还记得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连锄头都拿不稳,现在倒好,搬水泥袋比工人还利索。”
苏然也笑了,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脸颊:“那可不,当年在村里插队,跟着大伙下地种玉米,一天能扛二十斤化肥,现在这点活儿算什么。再说了,给咱们家乡干活,累也乐意。”
两人并肩站在土坡上,看着施工队一点点推进。土路在推土机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平整,排水沟也挖得笔直,村民们则围着施工队,有的帮着清理路边的杂草,有的给工人递茶水,还有的孩子跟在推土机后面,捡着土里的小石子,叽叽喳喳地闹着,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活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施工刚进行到第三天,就遇到了麻烦。村东头的李守业大爷,家后院的一段土墙正好挡在规划中的排水沟路线上,需要拆掉一米宽的墙。李大爷今年七十岁,老伴走得早,就靠着这间老房子过日子,那土墙是他年轻时和老伴一起砌的,墙根下还种着老伴最喜欢的月季花,平日里连碰都舍不得让人碰。
施工队刚要动手拆墙,李大爷就拄着拐杖冲了出来,张开双臂挡在墙前,红着眼眶喊:“不能拆!这墙是我老婆子亲手砌的,拆了它,我怎么对得起她!”
工人见状,只好停下手。王建国和几个村民代表上前劝说,可李大爷油盐不进,坐在墙根下哭着说:“你们要是非要拆,就先把我埋在这儿!”
林悦得知消息后,立刻买了些水果和点心,赶到李大爷家。她没有提拆墙的事,只是坐在炕沿上,陪着李大爷聊天。李大爷的炕桌上摆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女人梳着齐耳短发,笑容温柔。“这是大娘吧?真好看。”林悦指着照片,轻声说道。
李大爷抹了把眼泪,拿起照片:“这是她三十五岁生日那天拍的,那年她刚给我生了儿子,还说要把这墙砌得再高些,等孩子长大了娶媳妇用……”
林悦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她知道,这堵墙不仅是一堵土墙,更是李大爷对老伴的念想,对过去的回忆。等李大爷情绪平复些,她才轻声说:“李大爷,我知道这墙对您很重要,可您想想,要是排水沟修不好,一到下雨天,雨水排不出去,不仅您家的房子会受潮,村里的路也会被淹,孩子们上学都得趟水。”
她顿了顿,又说:“咱们先把这段墙拆了,等排水沟修好,我让人用青砖重新砌起来,比原来的墙还结实。墙根下,咱们还种上大娘最喜欢的月季花,再搭个小架子,让花爬上去,比现在还好看。您看行吗?”
李大爷沉默了许久,手指在照片上轻轻摩挲,最后叹了口气:“悦丫头,你说得对,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念想,耽误了村里的事。就按你说的办,不过……砌墙的时候,我得在旁边看着。”
“没问题!”林悦立刻答应,“到时候您说了算,想怎么砌就怎么砌。”
解决了李大爷的事,工程又顺利推进起来。半个月后,村西的水泥路终于修好了。黑色的沥青路面平整宽阔,路边的绿化带里种上了桃树苗,树苗上还系着红色的绸带,像是给小路系上了一条漂亮的腰带。村民们兴奋地在路边走来走去,有的骑着自行车来回穿梭,有的甚至把家里的拖拉机开了过来,在路面上慢慢行驶,脸上满是自豪。
紧接着,村口的涝池清淤工程也开始了。挖掘机将池底的淤泥一点点挖出来,装上车运到村外的田里当肥料,村民们则拿着网兜,在池边捞着淤泥里的小鱼小虾,孩子们围在旁边,时不时发出阵阵欢呼。清淤工作持续了一个星期,原本浑浊发臭的涝池,终于露出了清澈的池水,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撒了一层碎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