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老厂旧址的秘密与新征程的序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最新章节。

第77章:老厂旧址的秘密与新征程的序章

林悦的手指抚过老食品厂斑驳的铁门,锈迹在指尖留下细碎的橙红色粉末。深秋的阳光斜斜地打在厂区院墙上,将“红星食品厂”四个褪色的红漆大字照得有些晃眼——这是她事业起步的地方,也是去年为了配合县城新区规划,忍痛搬迁的老厂址。

“林总,县里刚发来的函,下周就要组织土地竞拍了,这块地挂牌价每亩八十一万,比周边地块低了近三成。”助理小陈将一份文件递过来,指尖还带着刚从打印店取来的余温,“但附加条件里写了,竞得方必须保留厂区内的老办公楼,还要负责修缮旁边那栋民国时期的青砖小楼。”

林悦接过文件,目光落在“民国青砖小楼”几个字上,眉头微蹙。她对这栋楼印象极深,当年办厂时想翻新,却被县文物局拦了下来,说楼里可能藏着抗战时期的遗留物件,一直封存到现在。如今要竞拍这块地,这栋楼倒成了绕不开的坎。

“苏然那边怎么说?”林悦抬头问,视线越过厂区空旷的场地,落在远处正在施工的新区楼盘上。自从三年前他们的新能源公司步入正轨,苏然就主抓技术研发,她则更多兼顾产业布局,夫妻二人虽分工不同,却总能在关键决策上达成共识。

“苏总刚从实验室过来,说下午三点能赶过来,顺便带了设计院的王工,想一起看看老办公楼的结构。”小陈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一辆银灰色的越野车缓缓停在铁门外,苏然穿着深蓝色的工装外套,袖口还沾着些许白色的粉末,显然是刚从研发车间出来。

“刚在实验室调试新的储能电池,来晚了点。”苏然快步走到林悦身边,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文件,目光扫过附加条件,眼底闪过一丝好奇,“这青砖小楼我小时候还来过,听我爷爷说,抗战时这里是地下党的联络站,后来成了供销社的仓库,没想到还保留着。”

说话间,设计院的王工已经拿着图纸走到老办公楼前,仰头打量着屋顶的木梁:“林总、苏总,这栋楼主体结构没问题,但二楼东边的承重墙有开裂,得做加固处理。不过最麻烦的是青砖小楼,墙体酥碱严重,门窗框都朽了,修缮成本怕是不低。”

林悦点点头,跟着王工走进老办公楼。楼道里积着厚厚的灰尘,阳光透过破损的窗户,在地面投下明暗交错的光斑。走到二楼最东边的房间,王工指着墙角一道蜿蜒的裂缝:“你看这里,雨季肯定会漏水,得重新做防水层,再用碳纤维布加固墙体。”

林悦蹲下身,手指轻轻触碰裂缝边缘,忽然摸到一块松动的青砖。她下意识地往外一抽,青砖竟然被抽了出来,露出后面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带着霉味的冷风从洞里吹出来,夹杂着纸张腐烂的气息。

“这是……”苏然凑过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光束照进洞里,隐约能看到里面叠放着一沓用油纸包裹的东西。他小心翼翼地伸手进去,将东西取了出来,油纸一打开,里面竟是几本泛黄的笔记本,还有一张折叠整齐的牛皮纸地图。

“民国二十八年……”林悦拿起最上面的笔记本,扉页上的字迹虽有些模糊,却还能看清日期,“这是抗战时期的东西?”

苏然展开牛皮纸地图,上面用红墨水标注着几条蜿蜒的线条,终点赫然是老食品厂的位置,旁边还写着“物资转运点”几个小字。笔记本里记录的内容更是令人心惊——里面详细记载了1941年到1943年期间,地下党通过这栋小楼转运药品、枪支的经过,最后几页还提到“留有应急物资于地窖,待日后启用”。

“地窖?”林悦猛地抬头,看向房间的地面。王工立刻蹲下身,用手敲了敲地面的青砖,果然在靠近墙角的位置听到了空洞的回响。几人合力撬开青砖,一个直径约一米的洞口出现在眼前,往下望去,隐约能看到木质的梯子。

“我下去看看。”苏然不等众人阻拦,就抓着梯子往下爬。地窖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他打开手机手电筒,照亮了周围的环境——地窖不大,约有十平方米,角落里堆着几个铁皮箱子,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

“里面有箱子,好像装着东西。”苏然的声音从地窖里传上来。林悦赶紧让小陈去找来手套和口罩,自己则抓着梯子往下爬。地窖里的温度比上面低了好几度,林悦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其中一个铁皮箱,里面竟然整齐地码放着十几瓶未开封的盘尼西林,瓶身的标签虽然泛黄,却还能看清生产日期是1942年。

“这些药在当时可是救命的宝贝啊。”苏然拿起一瓶盘尼西林,语气里满是感慨,“还有这个。”他打开另一个箱子,里面是几支用油布包裹的步枪,枪身虽然生锈,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模样。

林悦的目光落在地窖最里面的一个木盒上,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沓泛黄的照片和一封字迹工整的信。照片上是一群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站在青砖小楼前合影,笑容灿烂。信是小楼的原主人写的,字里行间满是对革命胜利的期盼,最后一句写着:“若后人见此信,望将这些物件交由国家,以证先辈之热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得把这些东西交给文物局。”林悦将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回木盒里,“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先辈的尊重。”

苏然点点头,拿出手机给县文物局打了电话。不到一个小时,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就赶到了现场,看到地窖里的物件,激动得手都在抖:“这些东西太珍贵了!我们找了几十年,都没找到抗战时期地下党在县城的联络站物证,没想到藏在这里!”

处理完文物的事情,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金红,林悦和苏然并肩坐在老办公楼的台阶上,看着远处渐渐亮起的路灯。

“没想到竞拍这块地,还能有这样的收获。”苏然感慨道,伸手握住林悦的手,“你打算怎么开发这块地?”

林悦望着老厂区的方向,眼底闪烁着光芒:“我想保留老办公楼和青砖小楼,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工业记忆博物馆’,展示咱们县从抗战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发展历程。旁边的空地可以建一个文创园区,引进一些手作工坊、咖啡馆,再配套一个新能源体验中心,让年轻人既能了解历史,又能感受科技的力量。”

“这个想法好!”苏然眼睛一亮,“我们的新能源公司刚好可以在这里设立一个展示区,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太阳能路灯、储能电池的应用场景,还能带动周边的就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