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强风来袭,危机升级(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最新章节。
风速仪指针猛然撞向刻度尽头,数值跳至十八。陈御风的手指已经贴上遥控器左侧切换钮,拇指未动,指腹已感知到操纵杆微弱的震颤——航模在空中开始偏航。
他左手前推升降舵,补偿俯仰角突变,右手同步锁定侧滑阻尼增益。电机转速自动拉升,但升力曲线仍在断崖式下跌。飞控延迟响应超出预估值三倍,系统报警红点在地面站屏幕边缘闪烁。
“跨声速区段遭遇下击暴流。”周子豪声音绷紧,手指悬停在数据采样键上方,“右翼气流分离,滚转角偏差已达二十一度。”
陈御风没有回应。他的视线钉在航模飞行轨迹线上,那条原本平滑的弧线正剧烈扭曲。前世试飞某型验证机时,他曾用副翼差动压制过类似乱流,但此刻的扰动频率远超常规机型承受极限。常规修正无效。
他拇指压下切换钮,遥控模式转入手动优先。随即从口袋抽出签字笔,在膝盖上摊开的草图纸飞速写下几组参数。笔尖划破纸面,留下深痕。写完最后一列,他抬头盯住天空中的黑点,右手食指敲击遥控器背面三次。
地面站终端弹出隐藏协议界面。他输入六位代码,发送紧急唤醒指令。
“自适应机翼控制算法”激活。
几乎同时,航模右翼前缘碳纤维蒙皮轻微凹陷,后缘反向翘起,形变量不足一度,却让紊乱气流重新附着于翼面。屏幕上的滚转角数值开始回落。
“它……自己调了?”周子豪盯着波形图,呼吸停滞,“不是你动的?”
陈御风依旧凝视天空。航模此刻的姿态像一片被风吹起的落叶,倾斜、翻转,却又带着某种诡异的平衡。他知道,是机载AI在接管控制。算法正在根据实时气流压力分布,毫秒级调整左右翼形变幅度。
“别说话。”他说,“链路负荷接近临界。”
张建军站在观赛区边缘,铅笔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用力过猛,木杆咔地折断。他盯着航模机翼的细微动作,那种非对称调节方式,不属于任何已知民用飞控逻辑。他眯起眼,试图分辨翼面作动筒的工作节奏。
沈昭华站在十米外,钢笔停在笔记本空白页上方。她没有记录,只是看着陈御风的背影。那件藏青色飞行夹克的肩线笔直如刃,纹丝不动。她右手轻抬,手机摄像头对准航模,取景框刚锁定目标,画面便开始抖动失真。
赵天翔退到人群后方,手机贴在耳边,低声通话。他西装内袋里的银质U盘微微发热,信号上传进度条卡在7%。他皱眉,手指快速点击屏幕,试图切换传输协议,但连接始终无法稳定。
空中,航模滚转角突破四十七度。
结构安全裕度剩余3.2秒。
陈御风松开双手操纵杆。
“你在干什么!”周子豪猛地扭头,“现在不能放手!”
陈御风没看他。他知道这一刻必须相信算法。五代机未来的核心,就是人机协同决策,而非人为强行干预。他只将目光锁定在全息投影般的实时数据流上:右翼前缘下压11度,后缘反向偏转,形成局部涡流发生器效应;左翼则保持刚性构型,提供稳定基准。
航模开始翻正。
机身震颤加剧,蒙皮发出细微金属疲劳声,但在落地前不会断裂。这是签到所得算法推演的结果,也是他敢放手的唯一依据。
当航模恢复水平姿态时,风势仍未减弱。陈御风重新握紧遥控器,左手微调方向舵补偿偏流,右手启动第二阶段形变协议。机翼整体展弦比缩短,前缘锯齿结构展开,切割湍流。
大屏幕显示能耗功率下降9.4%,空速回升至每秒六十八米。
张建军缓缓放下折断的铅笔,指尖残留木屑。他认出了那种控制逻辑——不是规避乱流,而是利用乱流制造局部升力差,反向引导飞行姿态。这已超出航模竞赛范畴,近乎战术机动雏形。
沈昭华合上笔记本,翡翠戒指在阳光下一闪。她低声对身旁秘书说:“立刻启动‘苍穹计划’预备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