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军民融合,协议签署(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最新章节。
三号机静静矗立在试飞场中央,整流罩严密封合,尾翼上的编号“CYF-03”在晨光中清晰可见。陈御风摘下耳机,交还给地勤组长,转身走向停机坪边缘的接驳车。他脚步未停,夹克内层的记录本随着步伐轻贴胸口,那页写着“材料归位,静待首飞”的纸张已被撕下。
接驳车驶向主会议厅途中,沈昭华来电。声音透过扬声器传出:“签约仪式提前二十分钟,媒体已到场。”
陈御风点头,尽管对方看不见。他望向前方建筑群中最大的那栋白色会馆,门口已拉起红毯,军方代表与集团高层陆续进入。他的目光落在展区位置——原定摆放航模三号机模型的展台空着。
“模型没到位。”他说。
“运输车故障,十分钟后才能重新调度。”沈昭华语气平稳,“你有别的方案吗?”
“用实机。”陈御风说,“现在调。”
五分钟后,地勤组接到指令。两辆牵引车从试飞场出发,载着已通过飞行许可的三号机,沿专用通道驶向会馆外展区。陈御风抵达现场时,正见工作人员拆卸防护罩。他上前检查起落架连杆角度,确认无误后,亲自指挥将机体旋转十五度,使进气口正对主入口方向。
“确保所有数据面板亮屏。”他说,“推力曲线、金相报告、控制算法响应时间,全部实时滚动。”
身后传来脚步声。张建军走来,手中提着一个黑色文件箱。他扫了一眼展台布置,微微颔首。
“军委特批的技术支持备忘录签了。”他说,“我们航校列为协同研发单位,模拟器资源全面开放。”
陈御风接过文件箱,放入随身背包。此时,记者区已有提问声传来。
“请问陈同学,一个在校大学生团队,真的能承担军用级航空技术转化吗?后续维护和迭代如何保障?”
镜头转向赵天翔。他站在后排,左手插在西装口袋,银质U盘边缘微露。问题由他引导的一名记者提出,语气温和却锋利。
沈昭华走上发言台,接过话筒。
“我们投资的不是身份,是数据。”她说。
大屏幕切换画面,播放第38章金相检测全过程:涡轮盘晶界结构、应力仿真叠加结果、推力提升曲线。图表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来源标注清晰。
“这是昨晚四点三十九分生成的第五次扫描报告。”她继续说,“误差范围低于行业标准47%。它不属于任何实验室代号,只属于这台机器本身。”
掌声响起。质疑者沉默退后。
签约仪式正式开始。军方代表与沈氏集团签署联合投资协议,项目编号“苍穹-A1”。陈御风作为技术负责人,在附加条款页签字。笔尖划过纸面,末尾勾出一贯的锐利弧线。
张建军随后签署技术支持备忘录,三方盖章完成。全场起立鼓掌。
主持人请陈御风发表主旨发言。
后台准备间内,原稿摊开在桌上。上面密布参数计算式:燃烧效率、升阻比优化区间、自适应控制延迟阈值。他盯着看了三秒,抽出签字笔,将整页撕下,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
翻开夹克内层的记录本,最后一页空白。他提笔写下三行字。
登台前,他举起展台上缩小版的三号机模型。
“我们的目标,”他说,“不是追赶,而是超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