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无人机议,教官支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最新章节。
陈御风走出发布会走廊,手中文件袋边缘压着指尖。沈昭华递来的加密资料尚未拆封,他没看,只将它塞进飞行夹克内袋,与笔记本并列。腕表指针指向八点四十七分,距离约定时间还有十三分钟。
军方会谈室门虚掩着,里面已有低语声传出。他推门而入,会议桌两侧坐满穿制服的代表,投影屏上正播放三号机首飞录像。画面定格在殷麦曼翻转的顶点,机身划出一道紧绷的弧线。
“我们认可这次试飞的技术价值。”一名军方技术主管开口,“但航模毕竟不是作战平台。现在的问题是——这项技术由谁来承接转化?”
另一人接话:“建议交由六〇一所整合研发。他们有成熟的无人机架构团队,能最快完成工程化。”
陈御风没有坐下。他抽出笔记本,翻开至中间一页,轻轻放在会议桌上。纸面密布推导公式,最后一行写着:误差补偿非来自预设模型,而是基于气流扰动的实时重构。
“你们说的‘整合’,是指把我们的算法塞进现成壳子里?”他声音不高,“那台航模的飞控逻辑,从第一行代码起就是为极端空域环境设计的。如果只是复制参数,三天就能抄完。但它为什么能在侧风七级下完成滚转修正?因为它的判断依据不是数据库里的标准曲线,而是每一毫秒的空气反馈。”
投影切换,显示一组对比数据。左侧是星耀资本公布的所谓“新系统”响应曲线,右侧是三号机真实飞行日志。两条轨迹在初始阶段几乎重合,但在进入湍流区后迅速分叉。
“他们的系统在延迟出现时选择压制指令。”陈御风指着右图,“我们的做法是放大延迟信号,用它反推气流结构。这不是优化,是重新定义控制逻辑。”
会议室短暂沉默。
“年轻人。”先前发言的军官皱眉,“我们不否认你的能力。可无人机项目涉及战术体系对接、后勤保障、批量生产……这些都不是个人实验室能承担的。”
话音未落,门口传来脚步声。张建军走了进来,肩章上的银鹰徽记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没看任何人,径直走到陈御风身边,拿起那份笔记本快速翻阅。
“你们担心的是责任归属。”他放下本子,转向军方代表,“那我问一句——过去十年,国内有没有哪支团队做出过自适应飞控原型?有没有人在风洞测试中实现过91.7%的数据吻合度?有没有人敢在首飞时手动改出非对称失速?”
没人回答。
“没有。”张建军声音渐沉,“所以我提议:陈御风担任该项目首席技术顾问,主导飞控系统架构设计。资源可以调配,平台可以共建,但核心算法团队必须由他组建,决策权归其所有。”
有人摇头:“一个在校学生……”
“那你觉得该交给谁?”张建军猛地拍桌,金属桌面震出一声闷响,“交给那些写了二十年报告却连实测都不敢做的研究所?还是交给只会买国外成品改装的外包公司?”
他指着投影中的航模轨迹:“这孩子写的每行代码,都比某些单位十年攒下的东西更接近战场需求。你要成果,还是要功劳?要进步,还是要平衡?”
会议室鸦雀无声。
“我以军方顾问身份担保。”张建军盯着对方眼睛,“若因技术路线问题导致项目失败,我承担全部审查责任。但如果因为人事掣肘耽误进度——”他顿了顿,“我现在就辞去所有职务。”
空气凝滞。
良久,主位上的军官缓缓点头:“原则同意该人选。但需设立联合监督机制,阶段性评审技术进展。”
“可以。”陈御风终于开口,“但我有一个条件——原始数据存储权限必须由我团队独立掌握,任何调用需双人认证。”
“同意。”
“第二个条件:材料研发同步推进。周子豪负责的合金热处理工艺必须纳入项目配套支持,不得滞后。”
“记录在案。”
“第三个。”他看向沈昭华,“沈氏集团作为早期投资方,享有技术转化优先合作权。资金注入方式由她拟定,不接受第三方干预。”
沈昭华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轻轻推向桌中央。封面印着“联合注资意向书”,落款处已加盖沈氏航空事业部公章。
军方代表扫了一眼,未多言,只在纪要上写下“原则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