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夜袭预谋,暗箭难防(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最新章节。
应急电源的散热口被沙土覆盖,信号探测器仅维持最低频扫描。周子豪将防爆箱固定在腰侧,指尖在密封锁扣上多转了半圈。洞内彻底断电,连终端屏幕的微光都消失不见。
陈御风贴着左壁移动,战术笔收进袖袋,右手握紧工兵铲。他听见三公里外的引擎声已停,取而代之的是低频震动——巡飞弹爬升时特有的电机运转节奏。三十米,距离读数持续下降。
“准备信号枪。”他压低声音。
张建军伏在洞口右侧岩缝,左手握住信号枪握柄,指节微微发白。他没有回应,只是将身体重心前移半寸,右腿屈起,随时能蹬地起身。
二十米。探测器蜂鸣一次,随即被手动静音。周子豪关闭设备,蜷身退向侧壁凹槽,动作轻缓,鞋底未刮擦地面。
十米。陈御风抬起左手,三根手指并拢,然后缓缓翻掌向下。
下一秒,第一架无人机探头进入洞口视野。
张建军扣动扳机。
炽白强光炸开,瞬间照亮整片谷地。沙粒在空中悬浮成网状,三名武装人员的身影清晰映在岩壁上。他们穿着无标识战术迷彩,佩戴全覆式夜视仪,一人肩扛高频探测器,天线正对洞窟深处。
强光只持续了两秒,但足够陈御风看清敌方站位:两人封锁正面,第三人绕向侧翼沙丘,背包外挂金属盒反射出一道冷光。
那图案——双翅环绕螺旋,鹰隼图腾。
他瞳孔一缩。赵天翔的U盘。
照明弹熄灭,黑暗重临。可就在光影切换的刹那,一名雇佣兵开口,德语指令划破寂静:“图纸交出来!”
陈御风耳膜一震。
那声音带着明显的奥地利口音,元音拖长,喉音略重。十年前,在空难调查听证会的录音里,他曾反复听过这个声线——某欧美航空巨头的技术顾问,坚持称发动机故障源于“设计冗余不足”,否定了外部干扰可能。后来那份报告成为压垮国产航发项目的关键证据。
原来不是巧合。
对方早就知道图纸存在,甚至清楚它与六十年代中断项目的关联。
“他们要的是源头。”他在心里说,“不只是技术,是证明我们曾接近真相的证据。”
他迅速打出手势:张建军从后方岩缝向外移动,制造撤离假象;周子豪不动,死守防爆箱。
张建军会意,缓慢抽出配枪,用枪管轻敲岩壁两次。接着,他故意踩碎一块风化石,脚步声向洞后延伸。
雇佣兵立刻反应。左侧那人调转枪口,朝岩缝方向点射两发消音子弹。石屑飞溅,轨迹精准锁定声音来源。
与此同时,右侧敌人向前逼近五米,探测器发出连续蜂鸣。他低头查看显示屏,抬手示意同伴:“目标仍在洞内。”
陈御风趁机贴地滑出三米,抵达洞口左翼沙堆后方。他取出烟雾弹,拆下拉环保险,将工兵铲插进沙中,铲面斜对敌方位置。
光学误导。
航校特种训练课程第七项:利用环境介质折射、散射光线,制造虚假热源或运动轮廓。他曾用此法在模拟战中骗过红外追踪导弹。
他屏住呼吸,等待最佳时机。
敌方探测器再次扫过洞口,蜂鸣频率加快。显然,他们已判断主目标未撤离。
就在此刻,陈御风猛然拉开烟雾弹拉环,掷向右前方十五米空地。
浓灰烟雾迅速扩散,呈扇形铺展。三名雇佣兵立即调转火力,两支枪口同时扫射烟区。子弹击穿烟幕,在沙地上犁出三道平行沟壑。
几乎同步,张建军在后方鸣枪示警。
枪声清脆,穿透力极强。雇佣兵头目猛地回头,判断受到夹击。
陈御风抓住这不到两秒的混乱窗口,低姿爬行至左侧沙丘边缘。他摸到一块半埋的金属残片——是早先废弃的雷达支架。借其遮挡身形,缓缓抬头观察。
三名敌人全部面向烟雾区和后方岩缝,正面防御出现空档。
他迅速评估地形:洞口距最近一辆越野车残骸约二十八米,中间有两处凸起沙梁可作掩体。若能抵达车辆下方,可利用底盘结构建立临时防线。
但他不能走。
周子豪还在洞内,防爆箱未转移。
他伸手入怀,取出备用战术笔,拧开尾部旋钮,切换至红外标记模式。这是系统签到奖励的小型设备,能在不可见光谱留下定位信号,持续三十秒。
他瞄准洞内凹槽位置,按下发射钮。
一道肉眼不可见的光束射入洞中,落在防爆箱顶部。只要周子豪能看到红外提示,就能确认自己仍在此地接应。
做完这一切,他重新握紧工兵铲,准备第二次机动。
就在这时,雇佣兵头目突然下令撤回探测器,改用手势指挥。两人退回原位,形成前后夹击态势,第三人则蹲下检查烟雾弹残留物。
陈御风皱眉。
专业度提升了。
这不是普通雇佣兵小队,而是接受过反侦察训练的战术单元。
对方似乎意识到陷阱,不再盲目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